在傑夫·貝索斯和比爾·蓋茨的資助下,奧克斯利的初創公司Synchron研發出了一種侵入性較小的腦機接口Stentrode。通過檢測大腦信號,Stentrode能夠幫助患者用意念控制電腦螢幕,甚至可能實現更複雜的操作。
光大證券指出,與馬斯克的Neuralink相比,Synchron的設備無需切除頭骨,不需要進行開顱手術,而是通過頸靜脈將晶片送入大腦,大大降低了手術風險,更易於被患者接受,有望加速全球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
腦機接口目前有三種技術路線,根據腦信號的採集路徑,腦機接口技術路線分為:非侵入式(腦外)、半侵入式(顱骨和大腦皮層之間的腦膜上)、侵入式(大腦皮層內)。其中,非侵入式腦機接口為目前主流,侵入式腦機接口為未來發展方向。
腦機接口需要高精度的腦信號以提高性能,侵入式腦機接口雖然能深入採集神經信號,然而其屬於有創傷植入,技術難度大,可能出現繼發感染、排異風險,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影響,提升材料生物相容性是侵入式技術進步的關鍵;非侵入式無需植入任何設備,只需將傳感器放置於頭皮表面即可測量大腦活動狀況,安全性能最高,對人體基本無創傷,因此也是目前最為主流的腦機接口形式。
而Synchron的新技術,既解決了神經信號採集的問題,又降低了手術的風險,因此受到廣泛的關注。
國內方面,政策層面持續推動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近日,上海印發《上海市提升生物醫藥企業國際競爭力行動方案(2024—2027年)》提出,支持生物醫藥企業在腦機接口等國際前沿領域和新賽道加強前瞻布局。中央層面,10月14日,工信部提出要「出台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大力發展腦機接口等新領域新賽道。
技術層面,在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方面,中國處於領先地位,天津大學腦機接口團隊已構建了從晶片、電極、算法到系統的國產全鏈條非侵入式腦機信息交互技術體系,在腦電識別精度、控制指令數量和信息傳輸率三項核心指標達到國際最高水平。
展望後市,光大證券認為,政策與技術持續催化,腦機接口行業進入爆發前夜。未來腦機接口技術的應用將遠超出了醫療領域,無論是在教育、工業生產到娛樂、體育還是家事管理,腦機接口融入都將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市場方面,2022年全球腦機接口市場規模17.4億美元,預計2027年全球腦機接口市場規模將達到33億美元,中國市場在其中將占有重要地位。
落腳到A股市場,我國大部分腦機接口產業相關公司仍處於一級市場,部分二級市場公司開始布局腦機相關業務,關注在腦機接口領域率先進行布局的上市公司。根據市場公開資料顯示,相關概念股包括:誠益通、三博腦科、創新醫療、中科信息等。
來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