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近期,有媒體報道,一些直播間通過虛構劇情誘導老年人購買假冒偽劣商品。許多老年人對離譜劇情信以為真,長時間蹲守直播間,花大價錢甚至借錢購買商品。
直播間不應成「坑老間」
近年來,隨著老年人觸網增多,利用直播間坑害老人的案例層出不窮:有的打「科技牌」,用「基因療法」、「幹細胞移植」及「納米技術」等高科技噱頭,騙老年人購買保健品;有的打「感情牌」,化身情感主播,自稱是老年觀眾的「好兒子」「好姑娘」,用精心編排的劇本,博取老年人信任,進而騙取財物……這些套路無一不是瞅准老年人的心理特點和消費習慣,精準「收割」。【詳細】
以前也有過一群騙子演戲引老人入彀情況,但那時候只是騙一兩個人;如今同樣的套路經過網絡的放大,一套劇本、一批人馬可以迷惑的人呈幾何級數增長,老人們的損失也成倍放大。【詳細】
「坑老」直播間為何屢屢得逞?
儘管平台確實已經按照規定標註了「虛擬劇情」字樣,但複雜多變的套路讓不少老年觀眾深陷其中。老年人群體不幸成了「鐮刀下的韭菜」,他們中的許多人甚至「心甘情願被收割」。這種現象不僅揭示了監管的缺失,也反映了社會對老年人保護的不足。【詳細】
不良商家之所以能夠用拙劣的劇情、低劣的商品從老年人那裡賺到錢,利用的就是老人與現代社會之間的信息差。一些信息閉塞的老人,天然地對「上了電視」的東西有種信任感——哪怕這個「電視」已經演變成手機螢幕;還有一些是對社會的發展缺乏了解,不知不覺就上了套;更有一些是精神生活匱乏,禁不住主播甜言蜜語的感情攻勢。【詳細】
以「護老」對抗「坑老」
對於直播間中的種種坑老、騙老亂象,直播平台是第一責任方,必須主動承擔審核與引導責任。平台可以通過制定明確的規則、加強對主播的教育以及建立有效的投訴機制,確保平台上的內容健康、真實且有價值,特別是保護好容易被誤導的老年群體。【詳細】
除了直播平台,面對防不勝防甚至不斷「升級」的詐騙套路,不妨為老年人多設置幾道保護網。比如加大對詐騙分子的打擊力度,強化對網絡直播活動等的監管,通過完善立法與相關政策健全老年人網絡權益保護機制,加強對老年人的網絡教育和培訓,提高他們對新型網絡詐騙手段的認識和防範能力等。只有構建多層次的防騙體系,以強有力的「護老」對抗「坑老」,才能為老年人網絡消費營造一個安全、可信的環境。【詳細】
(以上綜合新華網、紅網、北京晚報)
V視角:
@鴨梨大:鄰居阿姨天天看直播,買了一堆三無產品,心疼又無奈。
@雪人不怕曬:老人在直播間買東西挺方便,但又擔心爸媽上當受騙。
@小剪刀:爸媽在直播間買了一堆沒用的東西,還得我一件件退貨。
@白開水:直播間套路太深,別說老年人,年輕人有時都迷糊。
@咔咔:平台應加強監管,防止直播間成為詐騙新平台。
中國經濟網編後語:
網絡直播間本應方便老年人線上娛樂購物,如今反被一些不良商家用來坑騙老人。對此,直播平台作為第一責任方,更應採取行動。一方面,加強對直播間內容的審核,及時處理「坑老」直播間;另一方面,可以針對老年用戶優化算法,增加優質內容推送,幫助老人彌合信息差。希望各方都能行動起來,建起嚴密的保護網,讓「坑老」直播間遠離老人,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讓他們在數字時代中安全、快樂地生活。
回顧:往期「經」點熱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4c07e194a531497e0ff9d8421feed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