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軍師」曾鳴教授:38段話,看清未來10年的商業智能化

2023-10-13     i黑馬

原標題:「阿里軍師」曾鳴教授:38段話,看清未來10年的商業智能化

時間:10月12日

地點:湖畔創研中心

講師:「阿里軍師」曾鳴教授

過去20年,是網際網路時代,其實就是「三化」:在線化、軟體化跟網絡化。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從PC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再從IOT 到AIGC,我們已經走向了一個全新的智能時代。

看十年,想三年,干一年。最近,我自己最深的一個感受。當一個時代在進行劇烈的變革和轉型的時候,我們很難看清楚未來。但是,越是這樣,越要有一個看十年的決心,也要逐漸培養看十年的能力。

第一板塊 「看十年」

01

網際網路產業或者智能產業的發展,本質上是一場技術驅動的基於網絡和算法的重構。這裡面有兩個核心。1)網絡協同,就是大規模多角色實時互動效率越高產生的價值越大。2)數據智能,機器取代人做決策,基於雲計算大數據算法然後通過快速疊代形成數據智能。

02

大模型,是通用人工智慧的一場革命。LLM大語言模型實際上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算法,就是去預測一個單詞/一個字的後面,最有可能出現的下一個單詞/字是什麼。就這麼一個簡單的算法,但是預測率和準確度足夠的高,足夠有用。這個算法模型,結合上語言。語言是什麼?大家都應該知道,語言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蘊含著人類的智慧。海量的人類知識被文字/語音/視頻等記錄下來。最終,ChatGPT出現,機器能夠運用語言了,能夠生成內容了,能夠表現出像人一樣擁有邏輯推理的能力了。甚至AI都能夠自動編程了。在這個意義上,大家認為大語言模型是AI中的第一個「iphone時刻」。

03

除了GPT之外,通用人工智慧還有兩條發展主線,也非常重要。1)自動駕駛,自動駕駛和GPT不太一樣,它要具備安全性,它本質是解決人和物理世界的互動。2)AI for science,到目前為止的大模型更多是應用人類現有的知識,更不能創造新的知識。for science,用AI來做科學的研究,可能會發現新的化學、生物、物理。

04

AI時代與網際網路時代,到底有什麼本質上的差別?網際網路處理的是海量數據,它解決的是信息流轉和匹配,核心價值在於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讓信息儘可能的流通匹配。AI最本質的是處理海量知識,它不再是數據,也不僅僅是信息,是通過對數據和信息的加工產生的知識。這些知識跟原有知識的結合去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它解決的是決策的效率和成本。也就是機器能否取代人的問題,能否幫人做決策的問題。核心價值在於創造新的供給。

05

舉兩個簡單的例子。網際網路時代的教育,在線教育所有的努力,都是利用網際網路的手段提高好老師的教學效率。網際網路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到了AI時代,實現的是無限制的、高質量的老師供給,滿足個性化的學習需要,原則上每一個學生都應該配一個自己的老師。同樣的道理,網際網路醫療、網際網路藥房、網際網路醫院,解決的問題,產生的價值都是有限的。本質上還是缺更多好的醫生來治病。

06

AI時代最核心的能力,就是根據決策場景建立決策模型的能力。大家看到應用數學這門學科,過去十年成為一個顯學?大家的小孩,很多都選了這個學科。建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能力。AI模型,是個活的、生長的AI系統,本質上是從機械執行系統向「類生物」認知系統的升級。

07

未來會是機器主動的響應人,我們可能什麼都不用做,他就知道我們想什麼,可能就去執行了。這將是完全不一樣的時代。人自身不再獨立於數字世界之外。所以我們可能是最後一批完整的人類了,將來都是數字智能原生的人了。

08

AIGC到了明年,肯定就會有非常好用的文字/語音直接轉成視頻的工具出來。到時候,創造的門檻會急劇的下降。創造相應的數字資產的空間會急劇的上升。這些數字資產會越來越走向主流,它的重要性會越來越大。確權、交易、流轉,區塊鏈也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09

工業革命的早期,大家都非常的恐懼,因為個人不太能夠以體力來獲取價值了,人不能靠體力生存了。事實呢?出現了白領階層,出現了工程師,靠自己的腦力活動創造了過去100多年的繁榮。我們展望未來,機器或者人工智慧,把人進一步從繁瑣的、創造性的、無聊的腦力勞動裡面解放出來。人的大部分的時間可以用在開發自己的創造力上,去做真正有激情的事情。

10

今天不論你我處於什麼位置,所有的人都只有一個共同的挑戰,如何成為智能時代的原生物種?只有這樣,才有機會發展,甚至才有機會生存下去。

第二板塊 「想三年」

11

有的時候,看十年好像不那麼難,大家講未來都可以滔滔不絕。但怎麼把十年投射到未來的三五年?因為你的戰略核心,是要圍繞三五年來制定的。怎麼想三年?特別是大的技術變革的時候,這麼大的不確定性,我自己反覆思考這個問題。

12

技術驅動商業變革有基本的規律,大的技術通常驅動一浪又一浪的商業變革。每一浪都會延續10-15年,而且會經歷四個階段:泡沫、早期滲透、原生應用,然後驅動所有行業。

13

這個時候,ChatGPT爆火,他是不是我們苦苦等待的下一個Google?經過反覆思考,我覺得有一個概念可以跟大家分享,叫原生應用的出現,或者叫原生服務的出現。

14

原生應用通常發生在一場技術革命的第三個階段,他們需要時間去孕育。技術要成熟到一定的程度,他能夠創造全新的價值,能帶來真正的海量的大眾用戶,然後就會變成殺手級應用,就像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微信,進而成為新商業範式的領導者。

15

做了兩頁非常重要的PPT,對於做了AI同學可能會有很大的幫助。

16

我覺得ChatGPT只是吹響了號角,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原生的殺手級的應用。所以未來三年,最值得關注的就是哪一個創業團隊或者巨頭內部,有機會推出真正的原生的應用。他們將帶來這個時代的井噴。

17

我自己是這麼看未來三年的發展的,AI/XR/Crypto原生的主流服務很有可能橫空出世。3-5年海量原生創新服務湧現,甚至會變成某種生態入口、平台、基礎設施。遊戲很可能是這三種技術最先突破的場景之一。元宇宙是這三種技術走向成熟時的殺手級應用,成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板塊 「干一年」

18

關於智能商業的一些思考。智能化就是機器/算法/AI取代人,然後持續自動進化,做出越來越聰明的決定,這樣才能大幅提高用戶體驗和商業效率。取代的環節越多,角色越完整,創造的價值就越大。

19

舉幾個1.0的成功案例。阿里淘寶購物和抖音短視頻的推薦算法,滴滴打車和美團外賣的自動調度。未來呢?AGI的突破讓機器的能力有了質的飛躍,越來越多的決策將被機器取代,並越來越智能。

20

這也是一張非常重要的PPT,大家以後在實戰中會反覆運用到,就是你要怎麼做智能化。

21

過去的幾年,大家做數字化轉型,做的非常辛苦。本質的問題就是這個數字化轉型的價值還不夠。我們其實是在為智能化做鋪墊。下一步怎麼完成智能的突破?核心是場景,因為決策肯定是基於某個場景做的。

22

此外,你的用戶是誰?他在哪個場景下面臨什麼樣的挑戰?然後你要基於那個場景給出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提供一個完整的服務,這才是智能化轉型成功。所以你左邊要調用的可能是某些標準化的產品或者服務模塊。

23

未來原則上沒有產品公司了,只有服務公司,產品只是解決那個場景下需求的一個服務的工具和載體。

24

我們以前一直想像場景電商,今天才明白,場景電商在今天才有可能做。因為你必須基於那個場景做決策調度,所有的知識跟專業能力給出在那個特定時間、特定人群、特定場景的最佳服務方案。一步到位,這就是智能化。

25

在這個意義上,C2B的商業模式才真正成立,或者更完整的表達就是用戶驅動的那個商業模式。C2S2B,那個S就是那個智能化平台,就是那個AI Agent,就是那個AI代理,就是那個活的、生長的AI系統。它在持續不斷的學習生長,做出更好更智能的決策。

26

2023年到2033年,未來十年,智能商業2.0孕育和爆發的十年。未來三年我們就可以看到原生的應用,在帶動整個生態的發展。人工智慧技術會成為通用技術,賦能越來越多的行業完成智能化轉型,關鍵就在於機器能否取代人做決策。

27

智能商業會成為主流的商業範式。

28

我反覆講的就是,戰略要基於vision跟action的快速疊代和反饋來不斷的修正。主動去做各種各樣的嘗試,來理解和檢驗你對未來的想像是不是正確。然後根據反饋來修正你的未來的想像。這個非常重要。

29

看十年,想三年,干一年。不是三件事,它是一件事情的三個角度。

30

看十年是願景,是努力去理解未來可能的演化。想三年是戰略,基於對未來的想像,確立發展的路徑。干一年是計劃,是保證落地的執行。之所以說是一件事,是你隨時要想到這件事情。短期、中期、長期它是一個什麼樣的取捨,這就是戰略的功夫。

31

你要去訓練自己,同時看三個角度的能力,這個是非常關鍵的。給大家一個小小的建議。認真看一下你三年的目標到底是什麼,能不能夠具體到某一種衡量指標,不限於傳統的KPI,是某一個真正反映你的創新業務的本質的衡量指標。

32

智能商業需要智能戰略。智能是在於,你要主動地去擁抱不確定性,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智能戰略是湧現和生長,是保持可能性,甚至是創造可能性,而不是追求效率。沒有地圖的時候,就自己造指南針!

33

傳統的戰略核心是減少不確定性,做比較確定性的規劃,然後高效地執行。但是由於我們今天處於一個複雜的高度變化的時代,不確定性就是可能性,就是創造的機會。所以在今天,戰略的本質是創造,是創新。在這個意義上,戰略也不再是高管的事情。跟產品跟技術都緊密的結合在一起。

34

今天我們的環境要求組織能夠持續湧現出好的戰略決策跟創新,「持續」極其重要。在今天這個環境,你做對一次一點用都沒有,因為我們進入到一個持續的淘汰賽,還需要不斷進行下面的比賽。所以需要這樣一個組織,能夠持續的產出高質量的創新和決策。

35

能簡單複製的工作價值的重要性直線下降,當然執行對組織未來依然非常重,但是高效執行越來越會由AI系統來完成。組織的重心會越來越演化成創造獨特的價值。

36

在個體層面,我們講到的對創造力人才的極大的需求。未來的人才既需要多維度的視角,又要有獨特專長。特別是因為GPT出現,所謂的專業人士的位置,幾乎都要被消滅。

37

工業革命以後,都是從通用能力向專業化能力進行收縮,就是分工不斷加強和細分。但我們如果回到一個新的時代起點的話,我們在進入一個新的通用能力的構建的時代。而最有創造力的人是有通感能力的人。

38

過去創業,大家發現每個公司沒有三五個聯創,是搞不定的。現在或者未來,創造性工作的最佳組織形式可能是非常緊耦合的特種兵小團隊。十幾個人就能創業。上一輪網際網路創業,沒有三五十個人,基本上撐不開個攤子。但現在AI創業,10個人都綽綽有餘了。

我們推出了AIGC產業大課,目前第4期AIGC大課正在招募中(點擊下方報名)

我們也在開展「AI創新大賽」,評選出2023人工智慧ToP10(點擊下方報名)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40c209dc07a3a673931012ecdc951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