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節,請記住這10位醫生的名字

2019-08-19     阿旺說牙

今天是第二個「中國醫師節」,大咪一大早就被小夥伴們的朋友圈祝福圖片刷屏了。

據新華社報道,在8月19日第二個「中國醫師節」到來之際,中宣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19年「最美醫生」先進事跡。

王東進、王新華、石學敏、姚玉峰、葛均波、張俊廷、莊仕華、王荃、譚曉琴、顧方舟(已故)等10名衛生健康工作者(簡介附後)和中國志願醫生團隊,奮鬥在衛生健康事業的不同領域,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他們有的一生只做一件事,為我國消滅脊髓灰質炎作出重要貢獻;有的躬身杏林一甲子,妙手施針除病痛;有的不斷挑戰生命禁區,不負患者性命相托;有的以赤子之心科技報國,矢志攀登衛生健康科研高峰;有的用高超醫術和溫情陪伴護佑婦女兒童健康;有的多年來紮根邊疆和鄉村,提升各民族群眾健康福祉;還有的深入一線健康扶貧,只為在小康路上一個也不掉隊。

發布儀式現場播放了「最美醫生」先進事跡的視頻短片,採訪講述了他們的從醫感悟。中宣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負責同志為他們頒發「最美醫生」榮譽證書。

參加發布儀式的一位醫務工作者代表說,從「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最美醫生」身上,可以看到一代代衛生健康工作者與祖國共成長、同奮鬥的艱辛歷程,感受新時代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取得的顯著成就。我們要向他們學習,用守護人民健康的執著詮釋不忘初心,以建設健康中國的行動勇挑使命擔當。

2019年全國「最美醫生」簡介

王東進,男,1963年6月出生,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主任醫師。他積極探索研發心胸外科新術式,減少患者創傷,作為自主智慧財產權被歐美地區國家引進。他率領團隊,克服困難,建立完善覆蓋蘇皖地區、全天候快速反應的診療服務平台--「6小時生命圈」。他編撰先心病、冠心病、瓣膜病疾病預防、術前術後保健手冊,義診與科普活動涵蓋蘇皖地區80餘家簽約基層醫院。被評為「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2018年5月月度人物。

王新華,女,1972年6月出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婦產科副主任護師。紮根傳染病護理事業27年,優質高效的護理,讓無數傳染病患兒重展笑顏,幫助「B肝媽媽」孕育健康寶寶。積極參與國內外重大疫情防治,先後出色完成抗擊「非典」、抗震救災、防控「甲流」、菲律賓強颱風災後醫療救助、抗擊西非伊波拉疫情等急難險重任務。榮獲第45屆「南丁格爾獎章」,被評為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2018年12月月度人物。

石學敏,男,1938年6月,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他被譽為「鬼手神針」「針灸外交家」,創立「醒腦開竅」針刺法、「石氏中風單元療法」,致力於針灸學術交流和推廣,在國內建立58個針灸臨床分中心,先後赴世界100餘個國家及地區講學、診療,為中醫針灸走向世界做出了貢獻。在他的積極推動下,國內針灸臨床科研達到分子生物學水平。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二屆國醫大師,被評為「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2018年5月月度人物。

姚玉峰,男,1962年5月出生,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眼科主任醫師。他致力於眼科角膜移植的研究探索,所創造的技術被國際眼科界命名為「姚氏法角膜移植術」,解決了排斥反應這個世界難題。他已治療過30萬病人,為近3萬病人重新帶去了光明。他婉拒國外高薪,毅然選擇報效祖國,無償獻出專利,在全國推廣姚氏法角膜移植術,培訓4000多人次的角膜病專業人才。榮獲「白求恩獎章」,被評為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2017年7月月度人物。

葛均波,男,1962年11月出生,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他積極推動心血管病防治事業的發展,多年來成功搶救了超過2000例危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他自主研製的可降解塗層新型冠狀支架,平均每年使得超過10萬例冠心病患者獲益,可為患者和國家每年節省醫療費用支出十多億元。中國科學院院士,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白求恩獎章」,被評為「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2017年11月月度人物。

張俊廷,男,1955年3月出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他致力於顱底腫瘤顯微外科規範化治療研究,多年苦練精湛醫術,帶領團隊不斷突破手術禁區,挽救許多危重患者生命。他一心一意執著鑽研,取得多項科研成果,惠及更多患者。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2018年7月月度人物。

莊仕華,男,1955年12月出生,武警新疆總隊醫院肝膽外科中心主任醫師。他紮根新疆47年,堅守醫療一線為邊疆各族人民服務,為數十萬患者解除病痛。他常年堅持為各族群眾送醫送藥,行程40餘萬公里,巡診39萬多人次,義務幫助26家偏遠貧困農牧區醫院和醫療點改善醫療條件,培養200多名技術骨幹,幫助680多個患者解除貧困。被評為「當代雷鋒」、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中國好人」、「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2018年6月月度人物。

王荃,女,1973年4月出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從重症醫學科到急診科,她把青春和夢想獻給了自己熱愛的兒科急危重症事業。所在的急診科每年接診全國各地患兒近20萬人次,每年搶救急危重症患兒超過2萬人次,她在團隊協作中一次次幫助患兒化險為夷、戰勝病魔。因為心裡惦記著患兒,她24小時待命。她還積極開展兒童意外傷害防範科普工作,深入邊疆地區開展健康教育、義診和帶教。被評為「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2019年3月月度人物。

譚曉琴,女,1983年4月出生,四川省甘孜州爐霍縣斯木鄉中心衛生院醫生。從醫十多年來,她始終兢兢業業,刻苦鑽研,不斷充實精進醫療技術,憑著簡易的醫藥設備和滿腔熱情,守候著一方藏民的健康。在她的帶領下,鄉衛生院克服條件簡陋、人手不足、環境艱苦等困難,為藏區百姓干實事、解實難,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人民群眾健康守門人的職責。榮獲「白求恩獎章」「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被評為「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2017年9月月度人物。

顧方舟,男,1926年6月出生,2019年1月逝世,北京協和醫學院一級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原院校長。他是我國脊髓灰質炎疫苗研發生產的拓荒者、科技攻關的先驅者、攻克脊灰方案的謀劃者,引領我國脊灰病毒學、免疫學研究及減毒活疫苗的研發,為脊灰疫苗的研發生產、國家政策的制定、計劃免疫的具體實施等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研發的脊灰疫苗「糖丸」,護佑了幾代中國人的生命健康,被稱為「糖丸爺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3varWwBvvf6VcSZcH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