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主要產於雲南省的西雙版納、臨滄、普洱等地區。普洱茶講究沖泡技巧和品飲藝術,其飲用方法豐富,既可清飲,也可混飲。普洱茶茶湯橙黃濃厚,香氣高銳持久,香型獨特,滋味濃醇,經久耐泡。那普洱茶的「6奇」你都知道是什麼嗎?
1、身世奇
由地名發展為專門茶類的一種茶葉,普洱茶原產於雲南普洱府所在地,並集散於此。
普洱茶產地為雲南省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普洱市、臨滄市、保山市等地,主要產自滇西、滇西南,瀾滄江的流域,人們將其歸整,劃定為四大主產區(自北向南),即保山茶區、臨滄茶區、普洱茶區、版納茶區。
2、品種奇
普洱茶是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與小葉種茶最大的外形特徵區別在於葉片,一般來說大、中、小葉種茶樹,是根據茶樹型成熟葉片的面積大小進行區分的。
計算公式:葉面積=葉長(不含葉柄和葉尖)×葉寬(葉基和葉尖對摺後的中間部位)×0.7(註:0.7為葉面積係數),據此計算公式:
葉面積≥60平方厘米的,稱特大葉種茶樹;
葉面積≥40~60平方厘米的,稱大葉種茶樹;
葉面積≥20~40平方厘米的,稱中葉種茶樹;
葉面積≤20平方厘米的,稱小葉種茶樹。
大葉種茶比小葉種茶更是經久耐泡,比小葉種茶更香,相比之下大葉種的海綿組織細胞較小,再者大葉種與小葉種的化學成分也不一樣,大的葉種茶所含的茶多酚、咖啡鹼等有效物質較多,製成的茶味道濃烈,所以普洱茶的茶味更加濃厚,內質更加豐富。
3、工藝奇
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下生長的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日光乾燥、蒸壓成型等工藝製成的茶包括散茶及緊壓茶。
採收後的茶菁經萎凋後殺菁、揉捻、曬乾製成曬菁毛茶。此時都是生的普洱茶原料,茶商、茶農會依客戶需求而蒸壓成型、大、小、各式形狀、生熟皆可。
然而生普洱茶在分級後直接蒸壓而成,在期待中慢慢越陳越香,即此種自然的方式陳放出普洱生茶品。
熟普洱茶是再經洒水、渥堆、晾乾、篩分製成普洱散茶(熟普洱之毛料即告完成)等待蒸壓成型。
4、口感奇
普洱茶一直被諸多茶友所青睞,不僅是因為茶質優良,還有普洱茶的收藏價值,獨特的口感以及諸多功效作用。
飽滿度是優質的普洱茶才有的,具體體現是茶湯有一定濃度,入口稠厚,果膠質豐富,類似於含一口油和一口水的差別。飽滿度影響到普洱茶的後發酵轉化,飽滿度高、水路清晰的茶,才有能力繼續陳化下去。
滲透力是指從口腔一直到喉嚨、胸口、腹腔甚至全身強烈的衝擊感,也可以將之理解為茶氣。優質的普洱茶,品一口在嘴裡,口腔里包括牙齒根部,都能很快感覺到強勁的衝擊。
新茶與老茶的滲透力還有所不同。有位茶友的比喻說得很好,新茶的滲透力,如少年郭靖的降龍十八掌,剛猛有餘而渾圓不足。
而陳年生茶經漫長歲月轉化,力度已達中年盛境,細品之如武當張三丰的太極拳,無招勝有招,生津美滿,引人回味無窮。
5、形狀奇
普洱茶除散茶外,還有緊壓成型的各種形狀普洱茶,如餅茶、磚茶、沱茶等。
餅茶:扁平圓盤狀,其中七子餅每塊凈重357克,每七個為一提,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餅。
沱茶:形狀跟飯碗一般大小,每個凈重100克、250克,迷你小沱茶每個凈重2克—5克。
磚茶:長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製成這種形狀主要是為了便於運送。
金瓜貢茶:壓製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從100克到數百斤均有。
香菇緊茶:壓製成香菇狀的普洱茶,重量約在250克之間。
柱茶:壓製成長柱狀的普洱茶,再用竹片或荀殼包紮在外面,重量小至100克,大至千克以上。
七子餅:圓形的茶餅通常七餅包裝成一提,所以稱為七子餅,重量小至25克,大至3公斤。
小金沱:圓形的沱茶,時尚攜帶、網絡最為流傳,重量2克。世界最小普洱茶。
6、品質奇
普洱茶一直以來都有「越陳越香」的特點。對於普洱生茶來說,陳化是普洱茶加工中的關鍵一環,它不僅僅是貯藏,而且是向著香、醇、甘、潤、滑方向轉變的重要步驟。
其實,這個越陳越香只是一種較為通俗的說法,這個「香」是指普洱茶在存放過程中自然發酵後,普洱茶品質口感向著更好的方向轉化。
因為在存放這個過程中,附著在普洱茶上的微生物利用茶葉為基質,進行發酵,會產生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及香味物質,從而導致普洱在口感上發生變化。
生茶張每日分享普洱茶文乾貨,歡迎愛茶的您留言交流,有問必答!
了解更多精彩普洱古樹茶知識,快來關注生茶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3cf5e520d9c3825998559f9896377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