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他們的作品為中國文化增添了神秘色彩

2022-03-04     言語者

原標題: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他們的作品為中國文化增添了神秘色彩

「中國功夫」、「中國武俠」是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一種文化元素和文化標籤。隨著成龍、李連杰、周星馳、吳京、楊紫瓊等武打明星所拍攝的電影在國外走紅。國外一度認為中國人民都是有「功夫」的,給我們自己的祖國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然後在這些爆紅的背後,是一代代武俠愛好者以及武俠作家們結合中國文化對傳統「門派」以及「武術流派」的推崇,書寫了中國文化多元的另一面。接下來,為大家科普一下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他們分別是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

1、金庸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鏞,男,生於浙江省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與古龍、梁羽生、溫瑞安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

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秋,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並被調往《大公報》香港分社 。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 。1985年起,歷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治體制小組負責人之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1994年,受聘北京大學名譽教授。2000年,獲得大紫荊勳章。200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榮譽教授。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2010年,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2018年10月30日,在中國香港逝世,享年94歲。

代表作品有:《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雪山飛狐》、《書劍恩仇錄》等。

2、古龍

古龍(1938年6月7日一1985年9月21日),原名熊耀華,籍貫江西南昌,漢族。1938年6月7日生於香港。著名武俠小說家,新派武俠小說泰斗,與金庸、梁羽生、溫瑞安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 。古龍把武俠小說引入了經典文學的殿堂,將戲劇、推理、詩歌等元素帶入傳統武俠,又將自己獨特的人生哲學融入其中,使中外經典鎔鑄一爐,開創了近代武俠小說新紀元,將武俠文學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峰。1985年9月21日,因肝硬化、靜脈出血,古龍在台灣去世,終年48歲。

代表作有:《多情劍客無情劍》、《絕代雙驕》、《英雄無淚》、《情人箭》、《大旗英雄傳》、《浣花洗劍錄》、《名劍風流》、《武林外史》和《絕代雙驕》等。

3、梁羽生

梁羽生(1924年3月22日~2009年1月22日),原名陳文統,中國著名武俠小說家,與金庸、古龍、溫瑞安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大旗,梁羽生摒棄了舊派武俠小說一味復仇與嗜殺的傾向,將俠行建立在正義、尊嚴、愛民的基礎上,提出「以俠勝武」的理念。梁羽生為人正派,創作了三十餘部武俠佳作,開創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先河。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因病在雪梨去世,享年85歲。

代表作品有:《武當一劍》、《武林三絕》、《龍虎鬥京華》、《女帝奇英傳》、《白髮魔女傳》、《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雲海玉弓緣》等。

4、溫瑞安

溫瑞安,籍貫廣東梅縣,1954年1月1日出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州,台灣大學中文系肄業。港台武俠小說作家,與金庸、古龍、梁羽生並列為新武俠四大宗師(人稱金、古、梁、溫四大家),筆名有溫涼玉、舒俠舞、王山而、項飛夢、溫晚、柳眉色、風玲草等。代表作有《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俠》系列、《說英雄誰是英雄》系列、《刀叢里的詩》、《布衣神相》等。溫瑞安8歲開始在中國香港地區發表詩作,9歲創立學文社,13歲開始主編刊物,16歲開始發表「四大名捕」系列的武俠小說,大學時代即在中國台灣地區創辦詩社、文社、武術集團和雜誌社,現已出版近800部書,700部以上屬武俠小說。連偽書盜版在內,溫書有1860多種,授權正版則有接近1200種。他是中文世界裡寫最多字的作家之一。他在新馬以文學評論和散文起家,在台灣地區以詩人著稱,小學時已在港台地區發表詩作、評論,20世紀70年代已寫玄幻、驚悚、推理、心理、現代言情小說,但在內地則以武俠小說著稱。

代表作品:《神州奇俠》系列、《七大寇》系列、《說英雄誰是英雄》系列、《江湖閒話》、《四大名捕》系列、《逆水寒》、《布衣神相》等被多家影視公司多次改編為電影與電視劇多達35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3be385404e4d4a0307940c984d04b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