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社會治理「三治經」 打造幸福宜居「新高地」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基層,是社會治理的第一線,是維護社會穩定的最前沿。社會治理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近年來,鄒平經開區高新街道堅持解放思想、先行示範,突出在知愛建、爭做表率鮮明導向,強化過程黨建統領,將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提升社區服務水平作為工作重點,構建起了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提升組織建設強善治、聚力品牌打造謀精治、優化共建共享促共治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強組織 抓建設
「善治」之水
澆灌「社會治理」之渠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及「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鬥堡壘」。高新街道在社會治理工作探索和創新中,始終堅持黨建統領這一核心,明確基層黨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主心骨」作用,建立「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總支—村黨支部—黨員微網格—群眾」五級黨建統領社會治理格局,充分發揮社會治理各級組織優勢,做到了治理工作做到哪裡,黨建觸角就延伸到哪裡,有力高效的黨群服務就普及到哪裡,切實把黨的組織優勢轉換成精細化治理優勢。全街道範圍內先後開展「三專雙優」幹部講堂23期、2023年度「志在高地 為在新途」年輕幹部能力提升系列活動4期、2023年度「淬火工程」專題培訓班9期,幫助廣大黨員幹部切實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帶動治理能力不斷提升。
優品牌 細謀劃
「精治」之風
吹遍「社會治理」之巷
高新街道地處城鄉接合地帶,兼具農村樸實之氣和城市現代之息。街道利用區位特點,積極引入各方優勢資源,先後打造多項社會治理特色品牌,社會治理「精細化」水平越來越高。打造「同心圓桌會」民主議事協商機制,突出「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辦、民事民評」理念,探索將農村「民主議政日」制度引入城市社區小區,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城市社區小區全面延伸,2023年以來組織召開「同心圓桌會」80餘次,共解決涉及公共利益和關係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問題120餘件,真正實現「眾人事眾人議」。打造「四心五巧」調解機制,堅持「公心評判、誠心對待、耐心講解、恆心辦結」,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不斷健全,通過「意見少說多聽、矛盾以靜制動、方式細中有粗、問題趁熱打鐵、糾紛一錘定音」,確保群眾合理訴求「最多訪一次」,矛盾糾紛「一門受理、一站解決」矛盾調處一體化推進,今年以來共排查化解矛盾糾紛33起,涉及轄區群眾70餘人,並及時進行後期回訪工作。
同共建 促共享
「共治」之花
開滿「社會治理」之田
「參天之木有其根,懷山之水有其源。」基層社會治理的源頭在群眾,基層治理的落腳點也在群眾。高新街道在強化組織建設基礎上,引導群眾主動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社會治理共同體,凝聚基層治理強大合力。在農村社區不斷創新健全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等體系,完善修訂村規民約,通過召開村民小組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召集村民集體協商議事、決事、辦事,實現村級共管共治、共建共享。在城市社區創新實施「社區成長合伙人計劃」,吸收社區「雙聯雙提」、雙報到單位、駐地的企事業單位、商圈的個體工商戶、社區居民及各類社會資源,組建21人的「社區成長合伙人」隊伍,形成「社區+合伙人」共同發展、共同成長的「雙向奔赴」局面,有效擴大了基層社會治理的「朋友圈」。在全街道推行「向陽花」積分管理體系以及創新實施「樓棟紅管家」管理模式,推動積分制評先樹優與基層事務、群眾生活全面掛鉤,建立「向陽花」積分超市11家,常態化開展積分兌換商品活動,實現用「道德」換「得到」,確保了基層社會治理「紅色力量」不斷加大、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積極性顯著提升。
(鄒平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高新街道黨工委書記 王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