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流傳了上千年:「學而優則仕。」
意思是,拚命讀書、奮鬥,愈發變得優秀,就是為了當官,擁有屬於自己的仕途。不然,如今就不會有那麼多人去考公務員。
當官,不是你想當,就能夠當的。在體制內打拚,跟在私企打拚,本質是不一樣的。前者需要的,是人情世故的能力。後者需要的,是幫老闆賺錢的本事。
普通人要想擁有仕途,除了要具備一定的考試能力,還需要有「官相」。所謂的官相,不是指相貌,而是指當事人的性格、氣質和協調能力。
最重要的,其實還是性格,因為性格決定了人之命運。有些人的性格不適合當官,那他們就算進入到單位當中,日子也不好過。
面帶官相的人,有這幾種與生俱來的本事,根本藏不住。
第一種本事:心理博弈的能力。
有一個管理學名詞,博弈。意思是,各方對於事件的選擇和較量。
百度百科有一個說法:博弈概念中包括局中人、行動、信息、策略、收益、均衡和結果等。局中人、行動和結果被統稱為博弈規則。
在單位,基本每個人都是局內人,要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都需要根據當前所掌握的信息來作出選擇,並且制定合適的策略。
博弈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有所獲益,比如說,博得領導的關注,爬到自己所希望的位置,擁有比較穩定的前途和未來。
從人性的角度來說,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博弈,就是各方的爭鬥。你有你的追求,他有他的追求,自然就會競爭、內卷,影響各方的關係。
真正適合官場的人,都必須具備心理博弈的能力。就跟下棋一樣,每走一步,都要精打細算,才不會出錯。
第二種本事:臉皮要厚,內心要狠。
李宗吾先生提出過一個觀點,厚黑。就是說,臉比城牆厚,心比煤炭黑。
對於厚黑,可以用兩個詞來概括,臉厚,心狠。做什麼事,都不要過分玻璃心,該果決的時候要果決,該狠辣的時候要狠辣,千萬不能婦人之仁。
民間有句老話:「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
太過於慈悲,就跟聖母一樣,那是無法帶兵打仗的;過分重視感情,那是無法做大事的;太注重所謂的義氣,基本上就不適合管理財務了。
過分老實巴交、臉皮太薄的人,最不適合做官。過分老實,就無法跟別人搞好「人情世故」,也沒有防人的心眼,終究不會有好結果。
臉皮太薄,那更是混單位的大忌。別人說你幾句,你就受不了,那你如何可以在群狼環伺的仕途當中爬上去呢?該狠不狠,這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第三種本事:看破、不說破、守口如瓶。
江湖小白都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陷,看破而說破。你看懂了這件事的真相,那你最好不要說出來,避免惹禍。
能不能看破,這需要考驗人之眼力。儘量不要說破,這需要考驗人之智慧。一般來說,看破容易,而不說破特別困難。
普通人,心性比較直率,自然就會盲目衝動,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一點也不會顧及別人的感受,也不會考慮自身的處境。
亂說話的結果,要麼是被人憎恨,要麼是被人針對,要麼是成為眾矢之的,被槍打出頭鳥。正如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言:「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意思是,說的話太多,往往會讓自己陷於困境,不如保持沉默,將真心話留在心底。自己心知肚明就好,就不要跟別人說了。
沉默,永遠都是「金」。懂得閉嘴,身邊人都不會故意針對你。不懂得閉嘴,言語太多,只會讓自己到處樹敵。
第四種本事:駕馭人心,好壞制衡。
有仕途的普通人,跟沒有仕途的普通人,對於「小人」和「君子」的理解,基本上截然不同。
前者,不在乎所謂的小人和君子,只要你有某樣突出的能力,就可以用你。這就是所謂的「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後者,過分在乎所謂的小人和君子,就會導致「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連私企都混不下去,就別說混編制單位了。
小人也好,君子也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是什麼人,就該去做什麼事。小人有小人的責任,君子有君子的使命。
更何況,不可能都是小人,也不可能都是君子。這小人和君子,始終是要平衡的。就跟晝夜一樣,有白晝的時候,自然就有黑夜的時候。
真正有「官相」的人,在「駕馭人心」這件事上,基本無師自通,把人治得服服帖帖的。這就是《兵法》中談到的「攻心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