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強北商家賣慘直播的背後:一米櫃檯「被」轉型?

2022-03-22   懂懂筆記

原標題:華強北商家賣慘直播的背後:一米櫃檯「被」轉型?

在春節檔《奇蹟·笨小孩》里,華強北是小人物拼搏逆襲、創造奇蹟的地方。在許多3C消費者心中,華強北更是「什麼都能買到」的宇宙中心。

但事實上,經歷了好幾年轉型、試錯、再轉型,昔日的「中國電子第一街」當下已經是手機配件、數碼產品、美妝、零食的「大雜燴」,並非是電子產品的天下。而對於很多經商多年的電子產品專櫃而言,走出「3C圍城」已經成為必然。

近日,有網友向懂懂筆記透露,自己在主流的直播平台上經常刷到華強北商家的直播,而且都是低價清倉。背後原因,無非是商城搬遷、一米櫃檯退租離場,庫存商品一律不賺錢甚至是賠錢甩賣。

參與直播清倉甩貨的商家似乎不少,有觀看直播的用戶不禁評論道,曾經無比輝煌的華強北如今已經落寞至此,3C賣場只能紛紛轉型;更多的用戶則是默默撿漏,以實際行動支持商家的清倉甩賣。

然而,一番深入了解後懂懂筆記發現,部分商家清倉直播的背後,似乎暗藏著不少套路,所謂清倉直播更是用「新瓶舊酒」透支著用戶的信任。

另類的「賠錢」直播

在直播電商大潮下,華強北許多一米櫃檯也緊跟潮流而動。

打開目前的主流直播應用APP,搜索「華強北」一詞確實可以找到不少直播商家,都在賣力地推銷著自家數碼櫃檯的商品。然而,除了正兒八經的直播,懂懂筆記也發現了一部分耐人尋味的信息。

可以看到,這些直播的鏡頭多是穿梭於不同的一米櫃檯之間,有的直播畫面會在一旁「剪輯」一個小時鐘上去,顯示目前「直播」的時間。但只要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除了小時鐘,其它畫面都是在循環播放的。

至於畫面中央,大多標著抓人眼球的宣傳語:「華強北商城整棟搬遷」、「商家櫃檯退租」、「受疫情影響撤櫃」、「3C數碼清倉一件不留」、「十元十件商品」……

基本上這些直播全程都沒有主播出現,只是用文字引導用戶在「小黃車」(購物車)自助挑選商品、下單結算。點開「小黃車」後,映入眼帘的也都是華強北最「常規」的商品。

有華強北相關商家對此表示:這些直播商品的價格並沒有宣傳的那麼便宜:6.9元的充電線,9.9元的耳機,13.4元的充電器,19.9元起的鍵盤,259元的智能手錶.......很難找到直播宣稱的「十元十件」商品。

在部分直播間,懂懂筆記甚至看到了一系列極為熟悉的話術,諸如「最後三天」、「一天後撤場」、「只做到今晚12點」......這感覺,像極了線下店「永遠是最後一天清倉」的標語。

在連續觀察了幾天後,可以發現相關直播帳號似乎都沒有結束清倉大甩賣的意思,甚至連標題上的「最後一天」字樣都沒有變化,只是繼續循環播放著相同畫面。

尤其是,這些直播間的人氣都不算低,有的直播單場點贊量已經破萬。最不濟的直播間裡,也能有幾百、上千的點贊,甚至有不少用戶詢問售前售後的相關事宜。

點開部分帳號口碑詳情,懂懂筆記發現,不少直播間的銷量相當可觀——最高的一家,30天內售出近2400件商品。而其他差一些的直播間,也有好幾百的銷售量。

令人好奇的是,類似的華強北商家「甩賣」直播,真的能吸引消費者購買商品,甚至撿漏嗎?這些如潮的好評和銷量……會不會又是托?

進一步觀察,可以看到絕大部分直播帳號的詳情顯示,都只有三月份的口碑記錄,很多都是「最近一個月內剛剛註冊的新帳號」。

類似的驕人成績,即便是在直播行業里掙扎了許久的主播,似乎都遙不可及。而這些優異銷量出現在一個個新註冊、全程沒有主播講解的直播間裡,自然會令人心生疑惑。

這些打著「華強北」旗號做清倉直播的,真的是華強北電子城裡的商家嗎?直播銷售的低價、庫存商品,是否真的值得消費者撿漏?

搬遷、退租只是噱頭

「是有好多(華強北)同行在做直播呀。」

由於近期深圳疫情防控措施升級,華強北部分街道實行區域封閉,商家都在紛紛通過直播的方式賣貨。經營二手機的阿陳便是其中之一,但看到懂懂筆記發給他的直播帳號後,他還是「驚呆了」。

作為紮根華強北五年的老商戶,阿陳一眼便認出直播循環的畫面的確是附近幾家商城的實景,甚至有部分鏡頭掃過的一米櫃檯,還是他經常調貨、認識的同行。

「不過,直播中的說法太扯了,華強北現在的整體行情雖大不如前,但不存在商城整體搬遷、商家櫃檯集體退租的情況,這有點兒譁眾取寵了。」至於零星商家退租撤櫃,庫存較大的通常也會找同行盤下,很少自行去直播清倉。

阿陳認為,這些直播內容只強調「華強北商城搬遷 」,不敢直指哪一棟,已經說明問題了:「所謂的搬遷、退租清倉只是噱頭,其目的只有一個,誘導不明真相的消費者下單唄。」

那麼,大量的清倉直播到底是誰主導的呢?

拿著相關直播間的帳號,阿陳也在同行群里試圖尋找知情者。有同行告知,正經商家做直播,普遍沒有這麼Low的,都會有真人做解說,實時為消費者解答售前售後問題。

「即便主播暫時離開了,(直播間)畫面也會展示店內的商品。」與阿陳在同一棟商城內經營配件生意的李凱(化名)告訴懂懂筆記,做類似無人清倉直播的,幾乎都是附近的背包客、「倒爺」皮包公司。

他表示,受疫情的影響再加上商城客流量有所減少,多數商家大都選擇通過直播維繫正常經營和出貨,因此生意不會有太大影響。而對於商業街里的背包客、「倒爺」小公司而言,線下業務需求確實大不如前。

「於是背包客、倒爺們也開始琢磨起直播,通過線上渠道賣貨,繼續兩頭掙錢。」李凱坦言,與商城同行做直播(只推介自家商品)不同,背包客、「倒爺」都是集百家(櫃檯)之所成,即什麼類型的商品均有銷售,什麼好賣就推什麼。

最近一兩個月,他與部分同行商家經常見到有背包客、「倒爺」在商城內四處詢價,尋找低價的庫存商品,甚至會跟商家討要一些樣品,「大家都習以為常,因為背包客、倒爺以往也都是這樣的。」

但有商家發現,自家櫃檯經營的商品不知為何就成了「華強北搬遷直播」里的上架商品,有背包客與「倒爺」直播時表示,可以通過微信代發商品,全國各地買家都可以發貨。

「我累死累活做直播、出貨,銷量都沒有這些做清倉直播的賣家高,敢情我們大家都在給背包客打工呢,他們只要賣賣慘,不明真相的人就會買。」儘管類似的「賣慘」直播間接拉動了華強北商家的銷量,可作為商家,李凱卻直言自己一點兒都高興不起來。

他覺得:「賣慘」直播已經給華強北的商家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這又該從何說起呢?

「賣慘」直播毀信譽?

「這陣子總有家裡人、老朋友關心我,問我櫃檯是不是開不下去了。」

聊及最近的遭遇,在華強北經營攢機店的嘉明顯得十分氣憤。嘉明向懂懂筆記透露,上周老家的親人突然打電話給他,詢問店的情況,問他是否遇到困難了,更有老朋友問他需不需要幫忙。

突如其來的關心,讓他感到很詫異,家人朋友為何有這些顧慮?經過一番刨根問底後,家人方才告訴他,是他的弟弟在刷短視頻時偶然刷到一系列直播,稱「華強北商城整體搬遷」都在大清倉。

「於是老弟趕緊讓爸媽問我店裡啥情況,實在不行就讓我關店回家。」嘉明苦笑道,他的老朋友也刷到了「華強北商家撤退」一折大甩賣的直播, 也開始擔心起了他的處境。

然而,他的一米櫃檯經營仍在正常運轉中,甚至自己對「搬遷清倉」的事情毫不知情,無奈之下只能是感謝、解釋、說明實情。事後他到直播平台上去一探究竟,的確發現有不少的「賣慘」直播打著「華強北商城撤退」的旗號,「低價」銷售著很多數碼類的產品。

「這段時間華強北正常得很,個別撤櫃也是常見現象,這些直播的賣慘說法不是造謠麼?」嘉明認為,類似直播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給正常經營的商家,甚至整個華強商圈故意抹黑。

如果放任「賣慘」的直播繼續發展,指不定還會遭到一些人的利用,肆意負面解讀、影響商圈的口碑,「真夠缺德的,大家都在努力地經營著,這些人卻借我們賣慘坑人。」

無獨有偶,華強北的「賣慘」直播並不是孤例。在一些直播平台、短視頻應用上,還看到大量借「疫情影響經營困難」為名,「賣慘」直播的商家。內容中,鞋服、箱包、食品、日用百貨比比皆是,其中最多的是鞋服商家「賣慘」直播,甚至已經發展成「模式化」。

開局大多是一則短視頻,工廠「老闆」在一台奔馳車前面向鏡頭跪下,一旁打著一幅「疫情經營困難、工廠破產」字樣,誘導用戶點擊進入商家的直播間,購買「賠錢甩賣」的商品。

其實,如果一、兩家商家用「賣慘」方式做直播清庫存,用戶尚且相信,甚至會基於同情心購買商品。但如果平台上出現大量類似直播內容,用戶難免會懷疑、質疑商家的真實性。

不可否認,疫情對於一些製造企業、商家的生產、經營造成了影響。而部分確實遭遇經營困難的商家,通過直播求助消費者,幫其度過難關,也在情理之中,大量用戶積極響應也是應有之舉。

但疫情影響、經營困難不應該成為無關直播商家用於促銷、誤導用戶的噱頭。開篇跪鏡頭、通篇只賣慘、話術全一致的直播套路,已經讓人心生厭惡。

【結束語】

部分商家無止境利用「賣慘」直播的玩法,透支消費者的信任與同情心,長此以往商家、直播平台、商品品牌的口碑都難免蕩然無存,甚至會影響到真正需要幫忙的商家和行業,錯失援助的機會。這種窘境,已經在幾萬人幫砍價、甚至「砍到小數點後六位」都買不到特價手機的套路中出現,就別在直播帶貨圈繼續爛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