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毒品」電影,港片為何存在那麼多謬誤?

2022-06-26     邑人電影院

原標題:對於「毒品」電影,港片為何存在那麼多謬誤?

本文作者: 哈布斯堡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大公

今天,我們來聊一個奇怪但嚴肅的話題,電影中的毒品,做一期「毒品電影」專題。

按理說, 國際禁毒日(6月26日)應該聊聊禁毒電影話題。這是近幾年比較流行的話題,從那一年的《湄公河行動》開始。禁毒題材就獲得了資本的青睞,但代價是,電影拍的越來越精彩,卻也越來越公式化,禁毒電影實際上變成了「禁x電影」。把x代入任何東西都可以。反正打擊犯罪的過程是高度趨同的。

(《湄公河行動》里的彭于晏在抽煙)

客觀上,這也將禁毒電影和宣傳毒品危害的電影區分了開來。打擊犯罪的電影,有著動作片的基本套路,尤其在整個電影層面,從好萊塢為首的西方傳來了各式各樣的成功案例,為罐頭品種的多樣性增加了不少底氣。

不止音樂有罐頭的,電影何嘗不是呢。

當你想通這一點後,你會發現近期禁毒電影變的索然無味。

可是當你順著時光的線索往前翻,翻到八零後們當時學校包場看的 《白粉妹》,你會驚訝的發現電影中對毒品的危害居然敘述的如此亂七八糟,令人震驚。在你閱片量越來越高,閱歷越來越豐富之後,結合各種影視作品(尤其是電視劇)之後,你大概能獲得一個真相。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電影關於毒品的尺度會比電視劇差這麼多。

電影對毒品的描述可以稱得上迷惑行為大賞。充斥並人為塑造了很多很多刻板印象,並且還有相當多錯誤的知識,被不明真相的你們吸收以後,能造成什麼影響不可預估。

比如,在一部古老的喜劇片 《黃飛鴻笑傳》里, 譚詠麟飾演的黃飛鴻和 梁家輝飾演的石堅比武,石堅抽鴉片的,於是力大無窮,但快打贏黃飛鴻的時候煙癮犯了,打哈欠,回去抽了兩口又力大無窮回來繼續作戰了。

這就是典型的誤導了。

(《黃飛鴻笑傳》)

再比如,之前聊過的黑幫片 《九龍冰室》里,小混混把搖頭丸溶解在飲料里套路女老師,結果被小孩子誤喝了,台詞里還出現了「我吃了一顆都沒事」的虎狼之詞。小演員也就是賣力的閉著眼睛搖頭。

開玩笑,那是會死人的。

當然小演員演不出來那個場景,我們也說不了啥。

許冠文黎明主演的香港電影 《神算》里,黎明抽大麻就和抽煙一樣,絲毫不影響行動,工作,生活。

(《神算》里的大麻)

這些亂七八糟的錯誤信息誤導了一代人,以至於我們這一代人覺得吸毒就是白粉,就是颳了一道一道拿鼻子吸的那種,吸完會很嗨,應該會很興奮,很爽。

(《毒戰》里的古柯鹼)

這種刻板印象是來自好萊塢電影,然後回流到各國電影里,最後給一代人形成了刻板印象,覺得吸毒就是吸白粉,吸白粉就是這樣。

《無間道2》里 曾志偉飾演的韓琛背著 吳鎮宇搞小動作,偷偷做毒品生意,賣的就是古柯鹼。

(《無間道2》)

但是,其實這是北美特色的毒品,古柯鹼的吸食方式。這種毒品主要流行於美洲,亞洲並不多見。另一種這樣鼻吸的毒品,是k粉。

而在亞洲地區廣泛流行的產自金三角地區的毒品之王海洛因,是阿片類毒品。不是用這種方式吸的。

華語電影學習好萊塢,沒有學好,又不肯專研,去了解真相到底是怎麼樣的,像《無間道》那樣肯下工夫的團隊並不多。結果,導致現在的影視圈似乎颳起了一陣不正之風,把吸毒這種事弄得越來越刻板。

(《毒戰》里出現的冰壺)

其實毒品的吸收方式多種多樣,有些專用工具比如冰壺等,一定要讓普通人熟知,不然你在街上碰上一個人在點蠟燭烤小鋼勺,或者拿個礦泉水瓶子帶著蓋子上面還插吸管,你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現在正出於危險之中。因為在你的世界觀里,毒品是粉末鼻吸的,你根本意識不到上面那些事情,那些人可能對你的傷害。

(以上為《門徒》里吸食海洛因的場景,需要煮勺子,然後注射)

影圈裡另一個問題就是討論毒品有選擇性,一般來說,對於海洛因等阿片類毒品的超強戒斷反應描繪的挺深刻的,一般都是把人用鐵鏈綁在床上,把鎖焊死。然後吸毒者各種難受。

但對於吸毒後上勁的反應基本以規避為主,這就給不明真相的群眾們相當多的想像空間了。

他們只知道吸毒是為了嗨,是為了爽,但他們不知道這種爽是什麼表現形式,到底是不是真的爽。以及,爽過之後會怎麼樣。

大公來告訴你。

現在你在市面上能夠合法買到的,最簡單的上癮品,是酒精。

你去街上買一瓶500ml的醫用酒精,兌水喝完,注意一定要兌水,70°的醫用酒精是消毒用的,直接喝會灼傷你從嘴巴,食道,到胃的所有黏膜。一般建議兌到伏特加的濃度,40%。

然後會怎麼樣?你會喝醉。然後腸胃會劇烈反應,你會嘔吐,這時候千萬要注意有人照顧,不然你的嘔吐物可能堵塞氣管,你就窒息死亡了。然後你會鎮靜,遺忘效應開始顯現,大腦對肢體開始不受控制,你開始不能走直線,歪歪扭扭的,同時你的視覺開始錯位,最開始是天旋地轉,然後開始出現各種幻覺,比如忽然的閃光或者黑暗。接著,你沉沉睡去。

(《宿醉》里的場景)

酒蒙子你們應該見過不少吧。酒後的窘態也看過不少吧?

你們覺得他爽嗎?社死的感覺,爽嗎?

其實,幾乎所有的毒品反應都可以代入喝酒,只是烈度可能相差了幾百倍,甚至上千倍。畢竟剛剛的例子你幾乎攝入了400多毫升酒精,而毒品化學品,可能只需要幾克甚至幾毫克,就能達到好幾倍於酒精的效果。

我們先來說說硬毒品之王,海洛因,以及他背後的家族。

海洛因,二乙醯嗎啡,是嗎啡的進化,鴉片是嗎啡的粗產物,來自植物罌粟。你們應該多多少少見過電影里吸鴉片的場景,一般是一張大炕,人拿著煙管躺著吸。不管是中國的 《鴉片戰爭》還是美國的 《美國往事》裡面的場景都是一樣的。

(影視劇里吸食鴉片的慈禧太后)

因為這個場景太有名了,留下了相當多的歷史照片,所以還原起來大家都沒什麼問題。

問題是,為什麼要這樣吸鴉片?

想過沒有?

為什麼要躺著點,坐著不行嗎?站著不行嗎?邊泡澡邊抽不行嗎?

不行。尤其是在澡堂里更加不行,那樣會死人的。

因為 鴉片,嗎啡,海洛因,本質上都是嗎啡,而嗎啡。是鎮痛麻醉劑。

看過 《兄弟連》和《拯救大兵瑞恩》的應該都記得裡面美國大兵中彈後劇烈疼痛,是要打嗎啡鎮痛的。其實也可以理解為麻醉,讓你的大腦失去痛感。

(《拯救大兵瑞恩》里注射嗎啡的鏡頭)

嗎啡是非常強效的鎮痛藥,他的衍生品芬太尼是地球上最強的鎮痛藥。

他本質上是麻醉劑。鴉片做為他的粗提取物,自然也是。

這就是為什麼要躺著吸,因為你 吸嗨了之後,是會直接麻翻在床上的,直接人就暈過去了。

如果你在澡堂抽這玩意,怕是要掉進池子裡淹死。

(《毒戰》)

這就是為什麼典型的抽鴉片場景,人就直接躺在床上吸,吸完直接暈過去,不用挪地方,省事。

你覺得這有什麼爽的?至少在外人看來,這就和喝酒一樣,只是效果強大了很多,直接跳過了興奮,直接麻翻在床上。效果快而猛烈。

為什麼吸麻藥會有快感?

酒精其實也是麻藥,但酒蒙子會告訴你確實有快感。

只是這個快感和你想像的不一樣。

(《宿醉》)

人體是非常精密的系統,有各種各樣的相互制衡的激素,比如腎上腺素系統會增加你的體能,提升你的注意力,抗焦慮,增加警惕性,在你遇到危險時腎上腺素系統就會加速工作,讓你興奮起來。多巴胺系統會讓人快樂,當你吃下一片巧克力時,給你幸福感。還有負責情緒的血清素系統。

各種系統會根據場景調節激素的含量,改編你的情緒,當你遇到危險時提高你的警惕性和注意力,提高運動效率,而當你想要美美的吃頓晚餐,安詳睡覺的時候抑制那些系統工作,用激素降低你的警惕性,注意力,抗焦慮,讓你好好入眠,不至於緊張的睡不著覺。

當你攝入麻醉劑的時候,麻藥沒有靶向選擇性,當他麻醉了抑制上述系統的相關部分時,那麼那些系統失去了抑制就會更加活躍。

比如多巴胺系統,吃一片巧克力就能產生多巴胺,給人幸福感,而大腦中會及時產生單胺氧化酶迅速氧化掉那些多巴胺,以免多巴胺太多你會瘋掉。所以這種幸福感大概只能維持10分鐘。這個單胺氧化酶就是多巴胺系統的剎車。如果這個時候麻醉劑進場了,麻醉或者說拮抗了這個剎車系統,那麼多巴胺就沒人管了,你就會產生欣快感。

注意這個時候你已經被麻翻了,和喝大喝倒的人一樣,雖然吸毒人員的生命危險性要大很多。但從表面上看就是躺屍狀態。你控制不了自己的 肌肉,甚至都站不起來。

(《毒梟》)

這個時候欣快感是在顱內產生的,至於什麼表現?麻醉了的人能有什麼表現?

然後,還記得喝完酒以後得遺忘效應麼?

你甚至可能根本不記得這段欣快感究竟是什麼感覺了。

你試著回憶一下,喝的半醉不醉,也就是酒精麻醉欣快感最強的時候,是什麼感覺?想的起來麼?怕是大部分人都想不起來。

然後,是阿片類藥物那牛逼轟轟的截斷反應。

為什麼要把這個人鎖起來。為什麼他會這麼難受,覺得身上有無數的螞蟻在爬?

還是那句話,因為阿片類藥物是麻醉劑。而且麻醉能力超強,而人是會產生耐受性的,任何事情都會,包括麻醉,如果劑量控制不好,耐受性會越來越高,用量也會越來越大。

一個人,是個很複雜的系統,涉及好多肌肉,皮膚。肌肉和肌肉之間會摩擦,肌肉和皮膚之間也會摩擦,產生各種或疼或癢的感覺,你平時感覺不到這種感覺是因為人體在自動分泌內啡肽這種天然鎮痛劑來抑制這種感覺。但是吸了麻醉劑之後,你整個人的鎮痛系統耐受都會提高了,你不止要更多的海洛因才能達到類似效果,同時你自己分泌的這點內啡肽就壓不住了,這玩意可不是想要多少就能分泌多少的,你的身體產能跟不上了。身體的耐受能力完全被海洛因這種外源性麻醉藥摧毀了。

於是各種肌肉之間摩擦的感覺,皮膚之間摩擦的感覺,皮膚上,身體里各種癢,疼的感覺就都起來了,因為天然的鎮痛劑內啡肽失效的緣故,這些原來被麻醉忽略的感覺一股腦都上來了。

可以想像人有多難受。

(《門徒》里張靜初吸毒後的情景)

事實上就像上面說的,海洛因產生的所謂欣快感是在已經被麻翻了的顱內的,因為遺忘效應你還未必記得,真正讓人離不開海洛因的正是這個戒斷反應。

他們吸毒,只是為了不在難受。而不是追求欣快感。

這還只是海洛因的戒斷反應的其中一個反應。

海洛因的戒斷反應不是人可以對抗的,不要指望說憑藉意志可以對抗毒癮。

化學就是化學,在你的腦子裡翻雲覆雨,你根本手無縛雞之力。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點一根蠟燭,把你的指頭伸上去,燙,我知道燙,請你憑藉意志戰勝它。

你一定會縮回手罵我神經病,這是意志能戰勝的了的嗎,不管我意志多鑑定,都不妨礙火焰將肢體烤焦。

是的,毒品也是一樣的,就像你的肢體戰勝不了火焰,你的整套身體系統也戰勝不了化學。

還是上面的例子,400ml純酒精,喝下去,你什麼時候醉在於你身體的耐受能力,和你的意志不會有半毛錢關係。

理解了嗎?

(《毒戰》)

不要覺得意志能戰勝毒癮,毒癮就是身體耐受度提高以後得各種反應,以及化學品改編你身體內分泌系統後的各種反應,這不是你可以戰勝的了的,就像你憑藉意志無法戰勝疼痛。

這也是為什麼吸毒者會喪心病狂,為了找毒不惜一切代價,不是他們膽大,而是這種痛苦他們戰勝不了,因此他們不懼怕踐踏一切。

最後,推薦一下海洛因題材的國內禁毒電影 《門徒》。除了其中 張靜初注射完海洛因居然還能起來和吳彥祖來一發略顯魔幻以外,(看過前文的都知道這幾乎不可能,那麼大一管麻醉劑打進血管,人會瞬間喪失活動能力的,)其他都還不錯。尤其是對海洛因的製造以及吸毒過程剖析的挺到位,海洛因是燙吸的,一般吸毒人員會用瓶蓋,鋼勺之類的金屬物,點個火源,具體去看電梯,如果生活中碰到類似的場景或者物品,記得跑路,越快越好,你正處在危險之中。

(《門徒》)

《門徒》展現的制毒過程尤其重要,當純度99的海洛因磚被毒販二次加工,降低濃度之後二次銷售,這時候混進去的輔料什麼都有,還出現了去化工商店買貨,拿錯了導致凝固不了的事情。隨後 劉德華的台詞里也透露,這種工廠貨出去給下家,小混混還要進行三次加工,這時候往裡摻什麼都有可能,沒良心的,就摻點牆灰。

這摻了牆灰的毒品最後可能打進了古天樂的血管。

雜質什麼的就不說了,更重要的是劑量, 劉德華也說了,99的海洛因磚,直接用是會死人的,事實上他手裡拿一塊磚能毒死的可不止一個人。從他制毒工廠貨都能拿錯你就知道工作人員是什麼水平了,這還只是工廠,下面散貨的小弟三次加工只會更差,他們做的稀釋雜質就不說了,劑量也不是特別清晰,一旦攪拌不均勻,某一小塊量多了一點,就可能出人命。

這種地下化學制毒廠出的東西連基本的劑量都無法精確,是多是少全靠天。

這就是為什麼 《華爾街之狼》里小李子是吃正規製藥廠出的安眠酮,雖然也是毒品,那好歹是正規製藥廠出品,一片藥該幾毫克就是幾毫克。那屬於濫用藥物範疇,一般不會因為藥物過量而發生死亡,因為劑量是固定的,容易操作。

地下化學家手工攪拌的毒品可就不好說了,非常容易過量,多了少了都非常危險。

多了,人就死了。沒話講。

少了,吸毒者嫌棄不夠上勁,那時候也不好顧那麼多了,那就再來一點,然後依然過量,死人。

別指望吸毒者能有多少知識,能合理控制用量,他們做不到。

這期就到這裡吧,基本上聊的都是阿片類麻醉劑,毒品可遠遠不止這些, 柯鎮惡抽的大麻,還有各類冰毒類興奮劑,以及兼具興奮和致幻作業的搖頭丸,就是《九龍冰室》里孩子吃的那個,還有致幻劑lsd,品種多了去了。有緣的話,再聊!

也許,明年這個時候緣分到了也不一定呢。

只需要記住一點:

你考意志力戰勝毒品的唯一機會就是現在,不要去碰它。別錯過這個機會。這是你唯一能夠憑藉意志做主的機會。

一旦攝入,在化學面前,你沒有獲勝的機會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219e3c77729b2f6a85d70fe7de45a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