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三萬里》,適合現代寶寶體質的《唐詩三百首》

2023-07-13     ACGx

原標題:《長安三萬里》,適合現代寶寶體質的《唐詩三百首》

題圖 / 長安三萬里
追光動畫要素大糅合的勝利

豆瓣8.1,位居追光動畫院線作品最高分;燈塔數據顯示首周末票房1.79億,與《白蛇2:青蛇劫起》同期數據相當——追光的10年紀念作品《長安三萬里》,為「新文化」這個新類型開了一個不錯的頭。

不過在社交平台上,喜愛《長安三萬里》的觀眾對電影「大唐詩人的浪漫主義情懷」有多少溢美之詞,不愛《長安三萬里》的觀眾就對電影如流水帳一般的敘事有多少不滿之言。雙方你來我往,甚至為這部電影被貼上了「有點9年義務教育經歷和家國情懷的觀眾才適合觀看」的標籤。

整部影片看下來,追光想要跳出過去的題材類型和敘事框架,創作一部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新類型電影,用新的敘事框架和情節去推動人物行為。然而在《長安三萬里》中,這種全新的嘗試所體現出來的優點跟缺點,在影片的168分鐘時長中被放大,這也是喜愛和不喜歡這部電影的觀眾爭論的根本。

追光動畫作品流行要素的更替

當我們討論《長安三萬里》的敘事特點之前,稍微花一些時間去談談追光此前的作品。

追光動畫成立10年,總共有8部院線作品。在並不成功的《小門神》《阿唐奇遇》《貓與桃花源》這3部合家歡題材之後,追光推出了面向青年觀眾的「新傳說」系列《白蛇:緣起》與《白蛇2:青蛇劫起》,和「新神話」系列《新神榜:哪吒重生》與《新神榜:楊戩》。

後四部作品雖各有瑕疵,但是卻成功樹立起追光動畫在神話、傳說體系下的電影創作類型。即以中國傳統故事、神話故事為創作起點,轉化敘事背景,保留原故事中的人物和人物關係,融入新的敘事內核,進行更契合當下年輕觀眾審美喜好的改編。

在這種改編體系下,這幾部相繼推出的電影也暴露出追光動畫電影在敘事方面的弱點,比如故事架構不合理,角色行為與人設不符、大量元素的填充和混用產生的敘事邏輯混亂等等。但是追光總能依靠某些特別要素「救票房的命」,《白蛇2:青蛇劫起》里塑造的賽博朋克世界、白蛇與青蛇的CP感、寶青坊坊主, 「新神榜」主角哪吒、敖丙和楊戩主打一個超凡脫俗的帥氣,當下各種年輕觀眾喜愛的要素被分門別類揉進各個電影里,為追光吸收了大量粉絲。而在著眼於歷史題材的《長安三萬里》中,追光粉絲們熟悉的這些要素被徹底放棄了。

歷史題材內容的創作大框架,是在原有歷史背景下,進行適度的細節化改編,做到既尊重歷史,又能在不脫離史實的前提下用藝術去誇張它,提升作品的審美價值和故事趣味性,以此吸引觀眾。《長安三萬里》的劇情,是以高適的角度回顧他與李白一次次命運交匯,展現高適的成長之路,又借李白的一生折射了唐朝由盛轉衰這個宏大敘事主題,它的故事本質是對那段歷史的影像化再現。所以,電影將背景仍舊設置在唐朝,角色設計、場景構造、美術方面都對歷史進行了高還原,對盛唐以及唐詩進行濃墨重彩的刻畫,可以說是非常尊重那個時代。

以還原歷史為基調,儘管電影角色全是唐朝知名詩人,主創團隊也放棄了高大帥氣這種「流量化」設定,轉而用唐俑造型。在電影PV階段,唐俑造型的小短腿就勸退了不少「顏粉」,電影上映後,面對高適與李白的情誼,很多觀眾也表示 「磕不起來」。這會影響到電影的二創,不過這一點不在本文討論之列,就不展開多說。

放棄過去那些相對成功作品裡的流行要素,並不等於不在新作品裡堆疊要素。《長安三萬里》始終是一部商業作品,追光在其他作品裡因為要素堆疊而吃到的紅利,在新作上應該是更積極地運用,這是追光動畫能夠在產量上保證一年一部電影、在內容上保證電影票房不至於太差的重要原因。這一次,《長安三萬里》中的流行要素,則是國人耳熟能詳的唐朝詩人和唐詩,這原本是一體的二者,被堆積在一起奉獻給觀眾,最終取得了1+1>2的效果。高適和李白截然不同的人生打動了一部觀眾,密集登場的唐詩甚至成為了不少中國家長一種新的「雞娃」渠道。《長安三萬里》獲得的口碑和票房已經比《白蛇》系列、《新神榜》系列都更出色了。

挑戰以詩人做主角的《長安三萬里》

在文娛市場,歷史題材作品的創作手法大致可以分為兩類:截取某段歷史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個高潮型節點和關鍵人物,通過深度刻畫這個節點、人物映照歷史;另一種是選擇歷史中多個時間節點,以大量人物在歷史過程中的變化去展現歷史。以唐朝詩人為主角的《長安三萬里》選擇後一種,對這部電影而言也是最合適的。

記錄和反映社會現狀的詩人更像是歷史發展的旁觀者,當代以詩人為主角的影視作品並不多。在唐朝這個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絕大多數詩人的個人生活狀態就是飲酒作樂、放蕩不羈,苦悶放心裡,思緒寫紙上,這類人物的深度影視化其實非常困難。這也就是大量影視作品寧願選擇歷朝歷代帝王將相作為故事主角,也甚少觸及詩人的重要原因。

電影以高適作為主角,以李白一生的幾個關鍵節點作為二人相遇的契機,給予高適完整的人物刻畫。從原本的家道中落寒門弟子,遭遇了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失落,到繼續努力、永不言棄直至五十多歲官居三品,高適的一生可謂是小人物踏踏實實努力向上的一生,創作的大量邊塞詩也流傳至今。這種有角色弧光的詩人作為電影主角是再恰當不過。

高適的一生刻畫是非常完整的,這高度符合內容創作中主角一定要有弧光這條規則,大量成年觀眾在看完电影後,為高適勵志的一生所嘆服。在高適成長的過程中,電影設定了李白為他的良師摯友,是高適一生學習的對象。可是在二人數次相遇中,劇情又刻意地避開了對李白這人物過多著墨。

李白本人是唐朝詩人里的「頂流」,有著遠大的抱負,是「終身在路上的追夢者」,常年被各種史學家反覆解讀,在大眾中也形成了相對固定的印象。要做出既尊重歷史人物,又滿足當今國人對其印象的李白,難度不是一般的高。最終編劇選擇規避李白的其他性格特點,讓他和高適形成強烈的個性對比,演繹出「一條路上的兩種人生」。

在李白的數次登場中,他永遠風流倜儻,要不與一眾詩人在揚州搶舞女,要不在長安酒肆高歌勁舞,今朝有酒今朝醉,和腳踏實地的高適形成鮮明對比。李白為什麼會從始至終如此瀟洒不羈?他的政治抱負到底實現過沒有?從他的隻言片語中好像說清楚了,又好像沒有說清楚,這也是電影中的李白被李白粉絲們痛批「臉譜化」的原因。

在絕大多數歷史題材影視作品中,通常是將主角的變化與歷史演變掛鉤。而《長安三萬里》雖卻以高適作主角,卻又想以李白的際遇再現唐朝興衰的緣由,無非是因為現代人更熟悉李白的人和詩,更容易代入到電影中。不過在歷史題材影視內容中,這種人物和敘事之間的連接方式倒是非常少見。

最終追光為高適量身定做簡單直白的「小人物的成長之路」,而拋棄李白的個人經歷細節,通過隻言片語淺析原因將李白的境遇模糊化,最終形成了一部168分鐘時長的電影。《長安三萬里》看似刻畫了大量情節,卻又讓觀眾覺得劇情平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唐朝這個大背景與主角高適個人成長經歷之間產生了比較嚴重的割裂感。

在這樣的敘事框架下,要如何去提升觀眾的觀感呢?答案就是唐詩。

用40餘首唐詩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唐詩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元到天寶年間的盛唐時期盛行作詩,電影里所說「唐朝人人都會寫詩」,放在唐朝讀書人身上可一點不假。

最早一批看過《長安三萬里》全國點映的觀眾,哪怕不記得高適到底見了李白幾次,但總能記起這些大唐名家們動不動就慷慨激昂地念詩——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在電影里,詩人們瀟洒的時候,念詩;詩人們惆悵的時候,念詩。從田園詩到邊塞詩,從詠物詩到送別詩,根據粗略的統計全片里總共出現了40多首唐詩。相較於對詩人個人經歷的認知、理解,普通觀眾對這些詩詞的熟悉程度肯定是更高的。

唐詩這一元素在電影里高度密集運用,詩人們彼此間的對話動不動就從日常用語切換到詩歌,這是不是真的符合那個時代的人文背景、社會特徵,至今已經無從查證。但就電影本身來看,在情節不夠跌宕起伏的前提下,用詩歌這一元素去填補電影和觀眾之間的距離,顯然是一種特別討巧的做法。特別是為李白吟唱《將進酒》創作的高潮片段,用極具想像力的畫面去再現這首詩的盪氣迴腸之感,可謂本片的高潮場景。

只不過,念詩這種要素在影片中使用次數過於頻繁且密集,總給人一種為了念詩而創作這樣一段情節的感覺。用豆瓣某網友的一句影評來概括:「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寫作文,就多引用名人名言,電影把這一得分技巧體現得淋漓盡致。」說到底,這仍舊是故事本身情節安排不夠出色所致。

畢竟,《長安三萬里》是一部電影,並不是《唐詩三百首》這種直白教輔讀本的影像化。在社交平台上,小學生在影院裡念詩甚至成為了電影宣發的一個點,不少家長也帶著兒童去觀影,把影院變成「雞娃」現場,但接近3小時敘事平淡的歷史題材影片,終究只能讓看不懂劇情也無法體會人物心境的未成年人坐立難安。認可本片的大量觀眾也認為,這部電影更適合對唐詩有一定了解,對唐朝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中學生、大學生和成年人看後去細細體會。

「新文化」是追光動畫的另一種創作思路,即從歷史的角度來演繹中國故事,這種題材本身就有一定門檻,如何才能講得通俗易懂?追光的答案仍舊是「堆砌要素」。

堆砌要素是商業影視內容創作必備,不同的要素總能迎合特定人群的喜好。不過高級的堆砌是做到真正將要素融入到故事中,低級的堆砌就真的變成了「縫合」。《長安三萬里》想從高適的角度去完成一段並不複雜的主角成長故事,又想將故事內核擴大到朝代的興衰,借用「頂流」李白在內的唐朝詩人的影響力去擴大受眾群體,最終直接用唐詩去包裝整個作品,這種「既要,又要,還要」的創作手法,在國產動畫電影中,倒是非常難得一見。

創作歷史故事,是否真的需要在電影里強行念詩,唐朝著名詩人挨個登場打醬油,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凸顯?《長安三萬里》獲得的大量正面評價,到底是因為這部作品吃到了歷史題材的紅利,還是真的出色地完成了劇情、塑造了人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1cc042f9aa1ea39e3c86483c745e5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