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遠古時期,歷史的脈絡變得模糊不清,有關上古的定義成為歷史學界和考古學家們的爭議焦點。在中國,一般將夏代建立之前的時期,即三皇五帝以及更早的歷史時期,稱之為上古,又稱「遠古」。然而,宋人提出的「上古三代」觀點將上古時期的定義限定在夏商周三代。現代考古工作常常在夏商周三代的古墓和上古時期的遺址中有所發現,如仰韶遺址、紅山和良渚遺址。其中,位於四川的三星堆遺址是中國重要的上古遺址之一,而金沙遺址則較為晚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紀,即商代時期。金沙遺址於2001年被偶然發現,考古學家們經過長時間的挖掘,出土了許多珍貴文物。
其中,金沙遺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被譽為中國文化遺產的象徵,也是成都市徽上的「太陽神鳥」金飾。這個「太陽神鳥」名字並不陌生,因為在上古奇書《山海經》中多次提及。據《海外東經》記載:「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屈下枝,一日屈上枝」。上古奇書中提及的「扶桑」上的神鳥即為「太陽神鳥」。儘管專家學者無法確定《山海經》的成書時間和起源,但基本確認這部古籍的原型來自古蜀國。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成為古蜀國最重要的遺蹟之一,這一說法在遺址的考古挖掘中得到了更多的支持。三星堆曾出土一件稀世國寶級文物「青銅神樹」,這件青銅器形象與《山海經》中記載的「扶桑」一致;而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飾」也與古籍中描述的「神鳥」形象相符。
不僅如此,金沙遺址的「太陽神鳥」被認為是一件「飛出地球」的文物。在神六飛天時,中國將這件文物製成的錦蜀放置在神六上飛向太空。雖然這不是真正的文物,但卻寓意深遠。首先,這是被公認的國寶級文物,被評選為九大鎮國之寶;其次,作為古老的商周文物,它代表了古人對「飛天」和「太陽」的嚮往。這件文物在飛向太空的8年後,即2013年,被國家文物局規定為禁止出境展覽的文物。實際上,這並非唯一一件被規定禁止出境的珍貴文物,包括後(司)母戊鼎、越王勾踐劍、清明上河圖等國寶級文物早在之前就已被列入禁止出境展覽的行列。這一決定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文物,防止重演1996年越王勾踐劍在新加坡展出時發生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