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尚尼亞翻臉無情後,我國重視與吉布地合作,建成首個海外基地

2023-06-02   陳坤說歷史

原標題:坦尚尼亞翻臉無情後,我國重視與吉布地合作,建成首個海外基地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曾遭受了無數的抨擊、詆毀,以及經濟封鎖和政治孤立。

在這關鍵時候,我國開始全力支持正在尋求獨立的亞非拉各國,反對西方國家的霸權殖民。

這其中,坦尚尼亞和中國的來往是最積極最密切的,他們不僅幫助中國打破經濟封鎖,還身體力行地支持中國的政策。

中國出資援建的坦贊鐵路,見證了兩個國家幾十年的友誼。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為中坦友誼會一直安安穩穩地走下去的時候,中坦兩國的關係卻在巴加莫約港口的工程上產生了分歧,兩國的關係也因此進入了「動盪」時期。

無奈之下,我國不得不將目光轉向了吉布地的曼德海峽。

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中國不遺餘力幫助,中坦關係進入新篇章

1949年新中國成立不久,就受到了來自西方國家的打壓,他們不承認中國在國際上的合法地位,不願意同我國進行經濟貿易商的往來,對我國實施全方位的「封鎖」,試圖將這樣一個新生的社會主義政權扼殺在搖籃中。

為了打破西方的封鎖和蘇聯的打壓,我國決定走向亞非拉國家。

因此對於非洲國家正當的民族獨立解放運動,我國就給予了積極地支持以及響應,毛主席和周總理親自致電祝賀非洲國家實現獨立。

1963年《非洲統一組織憲章》宣布後,周總理和陳毅副總理帶領著中國代表團,第一次踏上了非洲大陸,對這片大陸上的各國進行了親切地訪問。

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坦尚尼亞開始主動向中國伸出了橄欖枝。

坦尚尼亞雖然有著94.5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但確實聯合國親口承認的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他們的經濟主要以農業為主,沒有能夠自主運營的工業生產技術,就連日常的消費品都需要通過進口來滿足。

在他們尋求獨立自主的道路上,中國曾伸出援手,給予了不少幫助。

因此在坦尚尼亞遭受西方國家的「為難」之後,主動選擇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雙方也正式開始了互助合作的模式。

為進一步促進兩國之間的聯繫,建交不久,坦尚尼亞的總統尼雷爾親自訪華,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

雙方在洽談期間,尼雷爾總統猶豫再三,向毛主席提出了援建的請求。

原來當時坦尚尼亞正在嘗試打破單一的農業經濟模式,尋求新的發展機遇,而與之相鄰的利比亞也因為內陸國家的尷尬位置,導致作為經濟支柱的銅礦無法運送出境,急需建立一個新的交通線來出口銅礦。

因此尚比亞和坦尚尼亞「一拍即合」,開始商量著修建一條鐵路幹線,各取所需。

但是這項浩大的工程所需要的花費,僅僅靠坦尚尼亞和尚比亞勢必無法承擔。

尼雷爾曾經試圖向其他國家申請援助,但是得來的卻只有嘲諷和謾罵,因此他這才不得不將目光轉向了中國。

當時我國雖然成立不過十幾年時間,經濟狀況和美國等國家完全無法相提並論,但是毛主席卻一口答應下來:「在必要的時候伸出援手,本就是朋友應該做的事。」

周總理也明確表示:「中國願意出資援建坦贊鐵路,在鐵路建成之後,主權仍舊屬於尚比亞,只要兩國的總統下定決心,我們願意承擔投資!並將詳細的計算設備和運輸設備從海上運過去。」

同時毛主席還表示,既然現在中國和非洲都有困難,都面臨著西方國家的壓迫,那麼中國寧願自己不修建鐵路,也要幫助非洲修建鐵路,人力、物力、甚至是10億的援助,中國都願意拿出來傾力相助。

在毛主席和周總理的允諾下,1970年這條象徵著中非友誼的坦贊鐵路正式開工。

我國先後派遣了5.6萬人,到坦尚尼亞和尚比亞考察地形,同時這兩個國家也對中國表現出了十分的信任,他們派出了大量的軍隊、勞工,拿出機密地圖,全力協助我國勘察當地的地形地勢。

為了能夠修建出來一條最安全最快速的鐵路,中國和坦尚尼亞、尚比亞的人民一起,在坦贊鐵路上譜寫了一個又一個歌頌友誼的篇章。

1975年,中國將鐵路從坦尚尼亞最大的城市達雷斯薩拉姆修到了尚比亞的卡皮里姆波希,整條線路全長1860.5公里,於1975年6月7日全線輔通,並在同年10月23日建成並試運營。

此前一直嘲諷「中國是用竹子修建鐵路」的西方國家,此時也感慨道:「只有中國才能建造這樣高質量高標準的鐵路」。

當然,在這項工程中,中國的勞動人民不止付出了汗水,還有七十多個人為此付出了生命。

這樣一條承載著中國非洲友誼的鐵路,讓越來越多的非洲國家意識到,中國不僅沒有西方的霸權主義行為,還將他們以及他們的國家放在平等的位置,真心誠意的幫助他們。

因此他們紛紛開始尋求和中國的合作。

正所謂得道多助,在重回聯合國這條路上,中國也得到了非洲各國的幫助,在1971年的投票中,七十多個贊成票,非洲國家就占了二十多個。

正如毛主席所言:「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們抬進了聯合國。」

從這之後,中國和坦尚尼亞展開了密切的合作,坦尚尼亞的經濟也因為這條鐵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

但是進入21世紀後,中坦兩國的關係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巴加莫約港口,成為坦尚尼亞的「心病」

巴加莫約瀕臨桑給巴爾海峽,是坦尚尼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一個主要的通商貿易港口。

進入21世紀後,坦尚尼亞計劃將這個港口建設成非洲最大的貿易港口,因此他們再次向中國發起了合作,並且承諾,這個國際化港口建成之後,將無條件為中國提供99年的使用權。

這樣互惠共利的事情,我國自然是一口就同意了,並且合作對象還是曾經的「老夥計」,怎麼看,這筆「生意」都是穩賺不賠的。

因此2015年中坦兩國便將巴加莫約港口的建設提上了日程,雙方共計出資100億,用於完成這項浩大的工程。

可誰知道,正是因為這個項目,一向「親如一家」的中坦兩國竟然出現了分歧。

隨著約翰·蓬貝·約瑟夫·馬古富力成為新一任坦尚尼亞總統,其對中國的態度很快就發生了轉變。

他將巴加莫約港口的建設投入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儘管之前他曾對中坦兩國的合作項目表示過大力的支持,可是在巴加莫約港口的問題上,他堅持認為「99年無償使用」的期限,是中國提出的不公平條件,他無法接受這樣的條件。

剛剛建成一半的巴加莫約港口也不得不停止了施工。

馬古富力堅持認為,一旦巴加莫約港口完成施工,那麼唯一的受益者就只有中國,因此他以勞民傷財為由,私自停止了這項工程。

這件事對我國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如果這個港口最終無法落成,那也就意味著之前投進去的幾十億全部打了水漂,連後續的貿易也會受到影響。

因此我國經過慎重考慮之後,決定重新找一個新的合作夥伴,再修建一個港口。

在經過千挑萬選之後,我國最終將目光轉向了吉布地王國的曼德海峽。

這個國土面積僅有2.3萬平方公里的國家,有著東非最大的海港,其三面比鄰衣索比亞,北部則是和厄利垂亞接壤,擁有著天然的地理位置上的優勢,最重要的是,這個地方距離巴加莫約港口並不算遠,所以對中國的進出口貿易能夠起到同樣的推動作用。

因此自巴加莫約港口出現問題之後,我國開始轉而向吉布地尋求合作。

而當時的吉布地因為身處重要的出海口,經常會遭到海盜的侵擾,所以吉布地對於國外軍隊的駐紮不僅不反對,反而持鼓勵的態度,並且外國的軍隊入駐時繳納的上千萬美元的費用,也是吉布地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為了保證雙方之間後續的合作,我國在吉布地進行了大量的投資,不僅在這片土地上建立起了東非首條標準化的電器鐵路——亞吉鐵路,同時還加強了吉布地和衣索比亞以及中國之間的貿易往來,衣索比亞的資源也通過這條線路,源源不斷地被送到了我國,可以說是三方受益。

因此雙方很快就將港口的合作提上了日程。

在中國的幫助下修建的巨大港口,不僅有著巨大的吞吐量,還對吉布地的經濟發展有著顯著的提升,他們的人均收入,很快就從原來的300美元漲到了2700美元。

中國與吉布地之間的合作得更加緊密。

坦尚尼亞經濟一蹶不振,再度尋求合作

而失去了中國援助的坦尚尼亞情況就沒那麼好過了,他們放棄了和中國合作之後,並沒有得到西方國家承諾的援助,國家的經濟發展不斷倒退,國民的生活水平下滑。

無奈之下,他們只好再次找到中國尋求幫助。

鑒於他們誠懇的認錯態度以及中國在這項工程中巨大的投入,我國政府認為,如果現在叫停巴加莫約港口的修建,對中國將會是一筆巨大的損失,同時也會將坦尚尼亞推到西方國家的陣營。

所以權衡利弊之下,我國接受了坦尚尼亞再次拋來的橄欖枝,將繼續修建巴加莫約港口。

就在我國以為一切都已經塵埃落定,並且又陸續向巴加莫約港口工程中投入了大部分資金之後,坦尚尼亞忽然又一次中斷了項目。

原來,英國和日本提出了更「優惠」的合作條件。

英國願意為坦尚尼亞重新改造原來的港口,花費相比與我國要低得多,同時日本也表示,願意修建橫跨坦尚尼亞和烏干達的跨境大橋,給出的價格同樣誘人。

當然,優惠的價格伴隨著的自然是苛刻的條件,他們要求坦尚尼亞終止和中國的合作。

因此坦尚尼亞再次倒向了別的國家。

而我國在擁有了吉布地港口之後,也不再急於修建巴加莫約港口,而是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和吉布地的合作上。

在吉布地王國的應允下,我國在這裡建了一個吉布地保障基地,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個海外的保障基地。

中國軍隊在執行亞丁灣索馬利亞海域的護航、維和等任務的同時,也帶動了吉布地的政治經濟等方面全面發展。

「一帶一路」偉大構想的提出,更是將吉布地的經濟發展帶上了一個新的高度,還帶動了其相鄰國家的建設。

如今的吉布地雖然還算不上經濟發達,但是與以往的經濟狀況相比已經是大相逕庭。

而反觀坦尚尼亞,失去了中國的援助後,狀況一度急轉直下,英國和日本並沒有像之前所說的一樣,給予他們應有的援助,這也就導致坦尚尼亞的各項基礎建設都處於半停工的狀態,嚴重影響了民眾們的生活。

最終他們不得不再次轉頭向中國求助。

但是前兩次坦尚尼亞私自背棄合同的行為已經傷到了中坦兩國之間的友誼,因此這次我國並沒有像之前一樣,立刻點頭同意他們的請求,而是進行了長時間的磋商,商議這件事最終的處理結果。

而考慮到我國在這項工程中已經投入了60多億,一旦停工將會有600多家企業因此受損,雙方約定於2021年重啟了巴加莫約港口的修建工作。

如今我國在吉布地有著自己的保障基地和出海口,同時在坦尚尼亞也有著港口的使用權,未來的發展可謂是不可限量。

在經過這次事件後,同樣期望坦尚尼亞認清現實,認識到究竟誰才是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