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在古詩中找車名」,家長吐槽孩子暑假作業,是趣味還是誤導?

2022-06-29     糖果媽媽

原標題:「請在古詩中找車名」,家長吐槽孩子暑假作業,是趣味還是誤導?

孩子將要迎接暑假,同時等著他們的還有暑假作業,糖媽和大家一樣,要開啟「催寫作業」模式了。

往年家長們只是比較關注,孩子的作業什麼時候能寫完,自從教材插畫出現問題後,家長更關注書的內容了。

一位家長在翻孩子的暑假作業本時,發現一道讓他很無奈的題,沒忍住在網上吐槽。

小學生暑假作業「找車名」,被家長吐槽

一位山西的小學生家長,發現孩子的作業中有一道題目,是讓孩子在古詩找「車名」。

「灶馬門神,酒酌酴酥,桃符盡書吉利」;知是天誕人間奇瑞。每一句古詩都很有意境,但和找車名結合在一起,似乎有些變味了。

網友也跟著做題,發現這題並不簡單其中「衣冠不整下堂來」這一句古詩,就有很多成年人沒有找到車名。

寶媽吐槽,這種題目有些無聊出的沒啥水平,質疑這是小學生應該知道的東西嗎?

寶媽從家長的角度看,覺得既然想把古詩和車名聯繫起來,倒不如反過來說車名聯想出古詩。

如今都說孩子壓力大,想讓學生學習時更愉快,擴寬知識面。但慢慢地,有些題目的重心過偏,趣味性有了,但也可能會誤導孩子。

孩子的作業中出現「找車名」,用意引爭論

部分家長和糖媽的感受一樣,雖然是成年人了,但平時並沒有關心和了解太多汽車的知識,勉強能答對一半。

那麼對於上小學的孩子來說,除了孩子特別喜歡研究汽車品牌,更沒有機會接觸車名了。

好在這只是暑假作業題,要是孩子在正式測驗中因為這類題扣分,就真的太委屈了。

因此有人質疑,這道題難道是給有錢、有車的家庭出的?就像是之前幼兒園讓孩子們畫車標,是一樣的用意?

一邊教孩子不攀比、不虛榮,一邊又讓孩子去關注汽車。跟原詩句含義無關的車名,還會誤導孩子對詩句的正確理解和翻譯。

但也有些家長認為沒什麼不好的,有趣一些反而能讓孩子更愛寫作業,不至於整個假期太枯燥。

暑假作業的題目有些「奇葩」,到底該不該讓孩子做

曾經家長們都以為,印在課本上的東西,就是有用的、就是好的。但越來越多真實的例子證明,未必是這樣。

其實關於這道題印在小學生作業上,到底是對是錯,家長有支持也有反對,所以說沒有絕對的衡量標準。

出題人或許只是單純想讓孩子們擴展思維,沒有考慮到這道題的難度和實用意義,但也不排除其他原因。

無奈的是,不能直接告訴孩子別寫這道題。因為家長和老師對題目的看法不一樣。完成老師和學校的任務,是孩子要遵守的小學規則之一,意氣用事會吃虧。

可作為家長,又不能一直盯著教材和作業本的內容,阻止他們出題。

因此,除了立場和原則有問題的題目,這種略帶趣味性的題,是可以嘗試讓孩子做的,但要注意方式。

暑假作業看似不重要,但做對了會助娃提高成績

寒暑假作業在家長和學生眼中,是雞肋般的存在。很多孩子都是在開學前幾天,才開始猛抄答案、狂補作業,而且開學後老師並不檢查。

其實各種暑假作業的目的,並非是給孩子施加壓力。而是讓孩子在暑假時,學習的慣性不斷開,開學後能更快投入到狀態中,家長要這樣引導孩子寫暑假作業。

1)了解題目背後的知識點

家長多關注一些孩子的暑假作業是好的,就拿這次的「找車名」題目舉例,家長可以陪著孩子一起找答案,同時也可以帶孩子了解每首古詩的原意。

有趣味又能學到真正的意義,孩子就不容易被誤導,還能積累更多知識。

2)寒假作業別糊弄

在一項小學生暑假調查實踐報告中,家長對孩子的總體評價,是自主學習不夠,比較貪玩。

大部分家長默認孩子糊弄暑假作業,是覺得和平時考試無關,只要完成任務就可以了,其實暑假作業對孩子的幫助並不小。

暑假作業一般是複習的內容,加一些思維擴展或者趣味手工等。能讓孩子複習到學過的知識,也可以鍛鍊動手能力,增加親子互動。

糖果媽媽心裡話:

最後糖媽想說,其實把孩子的寒假作業平均分到每一天,任務量並不大。積壓到一起最後再寫,反而更累且完全沒學到知識點。

【今日話題】你會檢查孩子的暑假作業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0d39b5694f9ee0fce0431a764c99e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