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知識轉化為職業發展的資本?

2022-03-28     獵頭老王

原標題:如何將知識轉化為職業發展的資本?

提到學習力,很多人會習慣性地認為是學習職場技能,吸收某個專業領域的知識等等,但事實上這是一種很深的誤解。

根據老王對職場的觀察,老王發現職場中就出現了這樣的現象:有一些人明明很努力地學習專業知識,學習職場技能,但發展還是普普通通。

出現這樣的情況,人們通常會把其中的原因歸結於運氣或者遇到了其他阻礙,產生各種各樣的怨言。

但老王想說:職業的發展並不是上學時答寫一張問卷那麼簡單。你所學習到的知識,沒能在職場中得到高效的應用,本質上你只是完成了知識的存儲,並沒有完成知識的價值轉化。

人人都知道「知識就是力量」,但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知識是如何轉化為力量的,這也是很多職場人陷入迷茫困惑的原因。

那麼,究竟該如何通過持續學習,將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職場資本?老王建議:

1、獲取高質量的知識源頭。

在當下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只要你打開手機或電腦,五花八門的信息就如同潮水一般從四面八方湧入你的世界,並帶走你的時間。

你怎樣選擇信息,選擇吸收什麼樣的信息,決定了你獲取知識的質量。因此,在獲取知識的時候,一定要明確目標,對信息進行篩選。這個目標主要應當選定在自己的職業領域,越精準越好。例如,你的職業是搞自動駕駛的技術人員,並打算以此作為職業方向。所以,你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應當以自動駕駛的技術為主要目標,並循序漸進擴大範圍。你從事管理工作,就要儘可能多地吸收管理相關的知識。

對於信息的獲取和篩選,老王主推以下三種方式:

1)閱讀專業的書籍,學習專業的課程。

雖然當下是一個自媒體蓬勃發展的碎片化閱讀時代,但碎片化閱讀很難建立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因此,如果職場人希望學習某個領域的知識,一定要閱讀專業的書籍,或是學習專業的課程,比如到薪職網上搜索系統的課程學習,你的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快地提升。

2)吸收優秀案例和失敗案例,學習底層邏輯。

人在職場,吸收優秀案例,學習背後的底層邏輯,同樣可以讓我們獲得高價值知識。這些案例,可以是本公司的,也可以是行業內的案例。我們不僅要學習它的亮點,更要細緻地分析他的動機、方法、運作模式等等。

3)關注領頭的專業網站和業界大牛。

讀書並不適合任何場景,在碎片時間內進行碎片化閱讀,這是網際網路的優勢。我們可以通過關注領頭的專業網站,或者是業內大牛,對自己的體系進行補充。一般而言,他們時刻關注著行業的變化,並對行業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閱讀的過程中,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才能將知識真正地吸收。

2、對知識進行梳理、歸類,編入自己的「程序」

所謂知識的存儲,就是要把合適的、正確的信息放到正確的位置,以便於我們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查找對應的知識點。

記住知識是單純地完成存儲,對他進行梳理歸類,通過思考編入自己的知識體系,才能夠使知識得到有效地使用並實現價值。

知識解決了問題,最終才會產生價值。那麼在知識的梳理歸類過程中,我們就要明確獲取到的這些知識,能夠解決哪些問題。

例如,我們在閱讀某篇文章之後,覺得寫得很好。那麼此時的你立即要做的就是分析這篇文章究竟好在哪裡:是開頭寫得精彩,是文章邏輯布局,還是文筆好?那麼在自己創作此類文章的時候,可以進行借鑑,使自己的文章寫得更加精彩。這個過程,其實就是通過思考和梳理,確定了知識的應用方向,明確這些知識在未來的哪一個部分會對自己起到作用。

3、強迫輸出讓知識完成疊代和躍遷。

輸出才是知識轉化價值的關鍵點。每個人在做事的過程中,都會習慣性地以過往的經驗為指導去執行。正是因為這種慣性,導致很多人即使儲存了很多知識,也沒能真正實現它的價值。

因此,我們要養成一種強迫輸出的習慣。在去執行某項工作的過程中,除了自己習慣的方式方法之外,要充分利用自己學習的知識或者是方法論為自己制定第2種方案,對兩種方法進行對比,選擇更優質的方案。在這個不斷驗證的過程中,將舊的無效的知識進行淘汰,不斷打造自己的高效工作模式。

寫在最後

對職場人來說,每個人就像是一個「工廠」,採購知識,進行加工,並輸出價值,實現效益。那麼,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要從源頭做起,做好知識的輸入、加工、轉化、包裝、輸出,才能讓自己的「工廠」輸出高價值的「產品」,去獲取更高的效益,實現職場的高效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0b58a20a84b5fdbfe65e658351b9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