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醫生的「第三隻眼睛」!醫生應用電生理監測輔助精準「摘」瘤

2024-07-18     湖南醫聊

近日,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神經外科團隊成功實施了衡陽地區首例在持續視覺誘發電位輔助下的內鏡經鼻蝶巨大垂體瘤切除術。這一創新手術不僅標誌著醫院神經外科技術邁上了新台階,更為患者帶來了顯著的康復效果。

患者張先生,因雙眼視力持續下降一月有餘,輾轉來到南華醫院就診,最終被確診為鞍區巨大垂體腺瘤。面對這一位置深、與顱底大血管及視神經緊密相鄰的複雜腫瘤,傳統開顱手術不僅併發症風險高,且難以實現腫瘤的全切。

面對張先生日益惡化的視力狀況及其家屬的焦急心情,神經外科團隊迅速行動,科主任鄒欽、副主任陳銳及副主任醫師賀仕清共同探討,進行了周密的病情分析與綜合評估。

為最大限度地減少手術創傷,提高手術安全性,同時確保腫瘤能夠被完整切除,儘快解除患者的腫瘤對視神經及腦組織的壓迫,神經內科團隊決定採用先進的持續視覺誘發電位監測技術,輔助實施內鏡經鼻蝶巨大垂體瘤切除術。

這一手術方案不僅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點,還能在術中實時保護患者的視神經功能,避免術後視力進一步下降。

持續視神經誘發電位監測為手術保駕護航

手術歷時三小時順利完成。術後,張先生的視力得到了顯著改善,複查MRI結果顯示鞍區腫塊已被完全切除。更令人欣慰的是,張先生在術後三天內便能下床行走,且未出現內分泌紊亂等常見併發症,預計近期即可出院。

術前鞍區巨大腫塊(左圖),示術後腫塊已全切(右圖)

此次手術的成功,得益於南華醫院神經外科團隊對新技術、新方法的積極探索與應用。持續視覺誘發電位監測技術作為術中電生理監測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實時監測視神經的功能狀態,為手術醫生提供了寶貴的「第三隻眼」,有效保障了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該技術不僅可應用於顱底手術,還廣泛適用於脊柱手術、脊髓腫瘤、周圍神經外科、微血管減壓、腦功能區術中監測及癲癇外科等多個領域。

鄒欽主任表示:「電生理監測技術是我們神經外科醫生的得力助手,它如同另一雙敏銳的眼睛,幫助我們更精準地判斷手術中的每一個細節。自引進新一代電生理監測設備以來,我們深刻感受到了其在提高手術安全性、減少併發症方面的巨大作用。未來,我們將繼續推廣這一技術,為更多患者帶來福音。」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 陳銳 陳染羲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Wx)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093e541771119bf0726dfd556638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