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衝鋒姿態 苦練制勝本領

2024-11-01     光明網

秋日時節,一場實戰化演練激戰正酣。北部戰區某指揮所大螢幕上,地面、海上、空中各種戰況信息實時更新。

突然,北部戰區某部任一榮(見圖,受訪者供圖)傳來急報:「敵」可能對我縱深某區域發動襲擊。指揮員迅速研判情況、下達聯合行動指令,參演部隊立即出擊,一場「敵」精心策劃的突襲行動被化解於無形。

「在風雲突變的戰場上,大到國際局勢,小到一機一艦,信息互聯響應成為關鍵勝負手。」任一榮向記者介紹,「只有洞悉戰場海量數據間的微妙聯繫,從看似尋常的信息中捕捉到重點,才能撥開迷霧,制勝戰場。」

有一年,國際某熱點區域爆發衝突。任一榮受領了一項緊急任務:12小時內匯總有關情況向上級彙報。

這次衝突動用的武器種類之多、作戰樣式之新,讓任一榮對現代戰爭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在會議室邊走邊思考:傳統的文字形式,難以全面反映戰場的海量信息,能不能改成圖表形式,更加直觀呈現戰場情況。

說干就干,任一榮將16張地圖資料拼接成一張大地圖,趴在圖上進行標繪。為了校準一個地名或一個數據,他在會議室、資料庫、辦公室之間來回穿梭,翻看了大量的歷史資料,甄別判斷情況的真實性和潛在意圖。經過12小時高強度工作,任一榮繪製出6幅專題圖,得到了上級的高度認可。

任一榮一心謀打贏,為所在業務領域「拓荒」付出了許多心血。

只盯著「舊情況」,打不贏「新戰爭」。那次任務結束後,任一榮全身心投入一個尚待探索的研究領域。白天工作滿滿當當,他就利用晚上的時間,在資料庫和各部門之間奔波,爭分奪秒地查閱文獻、了解實際需求。面對戰友們對他這番辛苦付出的疑惑,任一榮簡單地回答:「這些以後戰場上能用上。」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一點一滴的積累下,任一榮的研究成果越來越豐厚,他帶領技術人員將各類數據實時匯總轉換為圖形、圖像等形式,為指揮員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創新力連著戰鬥力。為獲取更精準的情況,任一榮到偏遠的邊海防哨所調查研究,累計行程1.2萬餘公里,到訪20多個哨所,深入了解邊境設施分布、地形地貌、設備技術參數等情況。他聯合科研院所研究前沿科技應用,極大提升了保障能力。

一次重大演習任務前夕,任一榮發現某個關鍵數據準確度不高,這讓後續的準備工作無法進行。「基礎數據不可靠,就沒法塑造戰場態勢。好比大戰在即,主帥眼睛卻被蒙住了。」任一榮立即組織業務骨幹審核數據,14天時間沒日沒夜進行測算,終於建立起可靠資料庫。

有了這個資料庫,演習任務單位得以順利推進演習計劃。當大家都鬆了一口氣的時候,任一榮辦公室的燈光卻再次亮到了深夜。他仔細梳理演習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準備向上級提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

正是憑藉這樣較真的精神,任一榮多次參加重大演訓任務,先後牽頭完成或參與多項重大課題、重點項目,研究成果多次獲全軍性獎項、戰區級獎項。

後來,任一榮從機關調整到基層任職。走馬上任前,任一榮已經開始籌劃如何為主戰提供支撐、為制勝戰場盡責。

「戰爭形態日新月異,打敗敵人不能按圖索驥。」任一榮說,聯合作戰條件下,對作戰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從單一戰場保障向多維空間保障轉變,從軍種作戰保障向聯合作戰保障轉變,從資料信息保障向作戰效能保障轉變。

翻看任一榮的值班表,新單位成立8年多來,他參加重大演訓保障任務20餘次,值班1200餘天,平均每年有150多天都在值勤中度過。

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在一次重大突發情況的研判過程中,值班的同志翻閱歷史數據比對,卻發現無一相似。正當大家一籌莫展之際,任一榮迅速作出研判、得出結論。後來的事實印證了任一榮的研判,幾乎分毫不差,令大家敬佩不已。復盤時,任一榮向戰友分享了自己的心得:「這次情況的徵候夾雜在海量信息中,很容易被忽視,這要求我們必須對細節洞若觀火、見微知著。」

任一榮筆記本的扉頁上寫了這樣一句話:「一個人的動力,首先來自內心的沸騰。」這顆沸騰的心,激勵著任一榮三十年如一日保持衝鋒姿態,苦練制勝本領,為打贏未來戰爭提供有力支撐。

記者 李龍伊

來源:人民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037cd03942960a86614d09793b748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