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評:除拐賣惡根,讓正義提速

2024-10-2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0月25日電(記者 袁秀月)10月25日,貴州省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對余華英拐賣兒童案作出重審一審宣判,余華英被判處死刑。

圖為庭審現場。圖片來源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

同一日,「梅姨案」中最後一個孩子被找到,9個家庭終於團圓。此前,2023年4月,「梅姨案」主犯張維平、周容平已被執行死刑。

「唯有懲惡,才能揚善」,兩則消息可謂大快人心。尤其餘華英拐賣兒童多達17名,12個家庭因此骨肉分離、親情斷裂,楊妞花父母抑鬱而終。即便團圓的家庭,多年的痛苦、傷痕也難以磨滅,被拐賣兒童的人生更是被徹底改變。而面對犯罪事實,余華英卻表現得非常冷漠、毫無悔意,令人不寒而慄。

對於如此惡劣猖狂的犯罪行為,死刑是最有力的威懾與警示。這樣的典型案例,也鮮明地傳遞出司法部門嚴懲拐賣人口犯罪的決心,可以有力斬斷違法者的僥倖心理——不管隱藏地多深、操作地多麼成熟,只要犯罪終將付出巨大代價。同時,這也是對被拐賣孩子及其家庭的撫慰與交代,除了團圓,嚴懲人販子是他們的共同心愿,即便歲月久遠,但每一份罪惡都不該被遺漏,每一份正義都不該缺席。

在接受採訪時,將余華英送上法庭的楊妞花談到一句話:「個人之勇稱其為孤膽,社會之勇稱其為群英,國家之勇,就是法治中國。」

20多年前,公安機關解救被拐婦女時還曾受到村民圍困,「打拐」的困境由此暴露無遺,要實現「天下無拐」需要社會各界形成共同防範打擊的合力與氛圍。

我們要看到,要從根上消除拐賣帶來的現實之痛,除了重拳出擊,還要釜底抽薪,斬斷拐賣的罪惡鏈,剷除拐賣滋生的土壤。比如,當前處罰買方仍是難題,不少人呼籲買賣雙方「同罪同罰」。此外,如重男輕女、養兒防老等傳統觀念依然有現實土壤,社會管理等方面依然有待加強完善之處,等等。

2023年,全國拐賣案件數較2019年下降66.6%,打擊拐賣犯罪取得重要進展。同時,非法「領送養」等新問題也出現。如何更快速有效打擊拐賣犯罪,讓正義提速,成為新挑戰。而這,當然不能只寄希望於個人之勇,還需要更多社會之勇、國家之勇。(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034afa6780c02270768fe75eb5c2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