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住了嗎?

2023-05-25     錢耳朵

原標題:穩住了嗎?

2023年5月25日音頻:進度條00:00 09:32 後退15秒倍速 快進15秒

今天市場又跌了,一度4000多隻股票下跌,所幸尾盤拉升了,驚魂一刻。

我沒有意外,正如上周所說, 現在只是「播種的季節」(熊市區間), 下跌是慣性,只能抓「結構性機會」,並控制好倉位( 「中特估」在炒什麼? )。

今天市場的亮點是光伏板塊,逆市漲了1.9%。原因嘛,就是周一說的, TOPCon電池片的價值被低估,加上SNEC會議(上海新能源大會) 正在召開,市場藉機「炒作」

預計「獨木難支」,畢竟TOPCon的比例比較小,難以扭轉乾坤;例如,今天光伏老大「XX綠能」又跌了2%。

所以,放棄幻想吧,趁市場大幅波動的時候,擦亮雙眼,抓住機會; 該加倉的加倉,該止盈止盈,該割肉的割肉,當機立斷。

猶豫,就會敗北!

1、要擇時嗎?

現在是「電風扇行情」,市場總有板塊上漲;但 多數基民卻越套越多。於是,很多基民對「基金長期持有」產生了懷疑; 暗暗反思,要擇時嗎?

具體分兩類來說。

1)對於主動基金

買優秀的基金經理,然後堅持定投?

還是擇時,即 預測基金要跌了就贖回;預測基金要漲再買入?

2)對於指數基金

買一個長牛賽道,等它大漲起來才賣?

還是擇時,在上漲趨勢的時候買,進入了下跌趨勢就賣了?

我估計,答案對大家來說很「糾結」。第一,事實證明,近兩年「長期持有」根本不賺錢;第二,擇時? 很多人怕賣飛了,怕虧了的錢回不來……

怎麼辦?其實分情況。

1)對於主動基金,核心看,基金經理會幫我們擇時嗎?

有些基金經理會擇時的,例如李曉星,他的基金持倉幾乎每個季度都有較大的變化,風險高的就賣了,風險低的買回來。而有些基金經理不會擇時,例如張坤,他的基金每個季度持倉幾乎都一樣,如果評估長期基本面沒問題,他就「巍然不動」。

如果基金經理會幫我們擇時,我們自己就別管了,定投或者長期持有即可;因為不管怎樣,大家的擇時能力肯定是不如基金經理。

但是,如果基金經理不擇時,怎麼辦?也分兩種情況。

情況1:如果你非常專業,就自己擇時;在基金上漲的階段買,預計它不行了就賣。

情況2:如果你只是普通人,沒有專業,最好別擇時了;因為「賣飛」的機率極大。這種情況只能「硬扛」,跌了就忍著,等它漲起來;如果承受不住大幅回調,說句實話,說明 「不擇時的基金經理」不適合你

2)對於指數基金,核心看,你的專業能力怎樣?

同樣投基金,有的人對市場的興趣大,經常研究,專業性比較強;有的人比較單純,只想簡簡單單地投資,沒啥專業能力。當然,這裡不是比較兩種基民的優劣,只是說, 大家有必要客觀地評價自己,才能採取正確的行動。

如果是專業人士,就擇時;適當做做趨勢的收益肯定比單純地「長期持有」高。

如果你只是普通人,怎麼辦?分兩種情況。

情況1:如果你買的是「長牛基金」,例如白酒、紅利基金,就別擇時,可能堅持低位定投是更好的選擇。

情況2:如果你買的是「周期賽道」,例如半導體、網際網路,就要擇時;周期賽道波動極大,擇時你可能虧個10%,不擇時你最終可能虧30%、50%,並且回本遙遙無期。有人說, 我不敢擇時怎麼辦?說實話,怕的話,你就不適合買「周期賽道」。

做一個總結。

可知,要想投基金有一個良好的體驗,不外乎3種情況: 要麼買到優秀的基金經理(可以躺平),要不買到長牛基金(躺平或擇時都行),要不你自己的專業能力強(擇時)

但是必須注意到,其中的核心在於,你的認知水平。 如果你的認知不強,你也不可能買到「優秀的基金經理或長牛基金」,不是嗎?

所以,別糾結所謂的「擇時或者不擇時」了,這只是表象問題; 真正的核心問題在於,你的認知高嗎?高的話,你怎麼做都活該賺錢;「投資是認知的變現」,這話一點不假。

最後,建議大家,在投資的時候少些情緒,多花些時間提高自己的水平(或者找高認知的人幫你)。 別整天幻想,大牛市來了,我要賺錢;很有可能,就算牛市來了,(如果你的認知不夠)賺錢也沒你的份。

2、板塊分析

(1)AI

昨晚,全球GPU龍頭、AI的「賣水人」英偉達, 盤後大漲近30%。原因是,一季度業績大超預期。

要知道,英偉達的市值有7000多億美元,是大公司,關注它的投資者極多;美國又是一個機構主導的市場。在這種情況下,英偉達還能暴漲,只能說明一件事: 這輪AI革命帶來的「增量增長」非常可觀,超出了機構的預期。

所以,儘管國內的AI現在還沒有「爆款」應用,但我還是認為AI有比較高的投資價值; 新科技帶來的增量空間很難度量,只要沒有泡沫,就值得壓一把。

當然,這不是賭,不管有沒有爆款應用,「賣水人」的業績是確定的,比如阿里、騰訊、百度爭相開發大模型就算最後「一地雞毛」了,但在訓練的時候,是不是要升級算力、開發算法?那麼相關板塊(例如通信、半導體、計算機)的業績就能確定性增長。

所以, AI「賣水人」相關的板塊,跌下來就是機會

只是提醒一句, 別亂炒AI應用

(2)城投債

昆明城投債的事引發了非常高的關注,近期市場的大幅回調,很難說跟城投債不相關; 有人擔憂城投債暴雷,進而擔憂中國經濟,股市就跌了

城投債的問題的確比較棘手(今年到期的城投債有5.7萬億),但我覺得 發生「系統性危機」的機率不大,萬一實在不行,中Yang不會坐視不管;比如,萬一情況嚴重,再印個四萬億不就行了?沒有問題是「印鈔」解決不了的!

再多說幾句。

我國有潛力發生「系統性危機」的就兩塊,一塊是房地產,一塊是城投債。這兩塊的「槓桿」都太高了(截止到今年一季度,地方政府槓桿率為30.1%,居民部門槓桿率為63.3%)而且,目前似乎都有壓力(4月的房地產數據也下滑了),所以,投資者的信心都不足。

我不知道怎麼「安慰」大家,但我相信巴菲特的一句話:「 沒有人能靠做空自己的祖國而成功。」自信一點吧,大家恐懼的時候,很多時候,真的是機會。

(3)通信設備

今天通信板塊大漲了2.8%。有3個原因。

1)昨晚英偉達暴漲,引爆了「算力行情」;通信板塊是「算力」的代表之一(建設雲服務中心、大數據中心的都會給通信板塊貢獻業績),就跟漲了。

2)政策刺激,今天工信部等14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促進「雙千兆」網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通信基建又要開始了,通信設備板塊預計又有增量業績。

3)會議催化,6月28日,2023年MWC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將舉行,屆時預計又有「6G」、「超越現實+」的故事,資金提前伏擊。

我認為, 通信板塊無論情緒還是基本面,目前都處於上行周期,估值也不高(目前PE為26被,位於近5年19%的百分位),配置價值挺高的。

如需看大盤及賽道估值,看第二條文章。

如果喜歡文章,希望點個贊,我會根據大家的反饋來優化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01d9369584eff0405907fed491466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