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愛吃麵條嗎?
對糖友來說,吃麵條非常有講究。
會吃的人,不僅能一飽口福,還能穩住餐後血糖。
血糖高的人,吃麵條切記「3要3不要」,才能做到營養、好吃、升糖慢。
吃麵條的「3不要」
1. 不要買「配料」豐富的麵條
一般來說,麵條只用麵粉(或雜糧粉)、水就能製作,沒必要添加其他東西。
但為了提高口感、保質期或價格等,有些麵條會添加很多配料,如碳酸鈉(更筋道)、食用色素(更鮮亮)、防腐劑(保質期更長)、增稠劑等。
這些添加劑對身體並沒有好處,因此買麵條的時候,要儘量選擇配料表簡單的麵條,避免吃進去太多添加劑。
2. 不要買「鈉」含量多的麵條
很多掛麵為了讓麵條更筋道,加了大量的鹽,煮出來的湯都是鹹的。
有的麵條,100克就含有1200克鈉,相當於吃了3克鹽。
鹽吃多了,容易導致血壓升高、腎臟負擔加重、體重增加等問題,對血糖控制也不利。
因此,糖友買麵條,儘量選擇鈉含量低的,或減少食鹽的攝入量。
3.不要「太信」蔬菜面、雞蛋面
菠菜面、胡蘿蔔面等蔬菜面,蔬菜的含量非常低。
例如,有的菠菜麵條,菠菜粉只有3%。
而且,由於維生素大多「見光死」,放久了也會流失,所以價格太高的蔬菜面,真的不值得買。
雞蛋面也是一樣,大多噱頭,有的雞蛋麵條壓根沒有雞蛋,不如吃面的時候自己加一個雞蛋。
當然,如果自己在家製作麵條,加蔬菜或雞蛋,那是極好的。
吃麵條的「3要」
1.要過幾遍涼水,冷透再煮
麵條煮至半熟,撈出過幾遍涼水,冷透,然後繼續放鍋里煮熟。
這樣煮出來的麵條,不容易煮爛,口感比較筋道,消化速度比較慢,有助於控糖。
這個技巧叫「韌化處理」,澱粉食物加熱至接近糊化的溫度,過涼水,冷透之後再加熱,澱粉分子排列更為緊密,不容易煮爛。
2.要搭配同量的蔬菜一起吃
糖友吃麵條,一定要搭配蔬菜,蔬菜量與麵條量至少應該達到1:1甚至更多。
還可以搭配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雞蛋、肉、蝦、豆腐等,可以降低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數,有利控糖。
3.要看成分表里的主要成分
市場上的綠豆掛麵、蕎麥掛麵、雜豆麵條等雜糧大都屬於概念性產品,雜糧的添加量很低,營養價值、升糖能力和白麵條基本沒什麼區別。
但是也有雜糧含量高的麵條,就看你會不會選。
教你一招:
綠豆掛麵:綠豆粉≥50%
研究發現,綠豆粉占50%的綠豆掛麵,蛋白質和膳食纖維含量是精製麵粉掛麵含量的3倍以上,GI(血糖生成指數)是精製麵粉掛麵的66.1%,更營養,對血糖的影響更小,更適合糖友吃。
在家自製綠豆麵條,可以這樣配比:綠豆粉50%、小麥粉32%、麵筋粉18%、水適量。
純蕎麥麵條:蕎麥粉占100%
添加了16%蕎麥粉的蕎麥麵條,血糖生成指數只比小麥麵條低3.32,仍屬於高GI食物。
如果購買市售的純蕎麥麵條,要選配料表里只有蕎麥粉和水的純蕎麥麵條。
義大利面:硬質小麥粉占100%
和普通精製小麥粉製作的麵條相比,硬質小麥粉製作的義大利面,蛋白質、膳食纖維含量更高,更有韌性,咀嚼時間更長,消化更慢,更有利於餐後血糖控制。
建議糖友選配料表里只有硬質小麥粉、水的義大利面。
此外,普通麵條什麼添加劑都不加的情況下,麵條中的蛋白質(谷朊粉)含量越高,韌性就越好,越不容易煮爛,越筋道。
最後提醒你,吃麵條的時候加1-2勺醋,更有利於控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