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美軍出動早期預警機,真正空戰開始,越軍發現美國空軍並不是紙老虎
此後,越南上空的小規模空戰一直不間斷的持續著,雙方互有勝負。在這一年多的空戰中,越軍飛行員作戰水平也有了顯著的提高。僅就射擊命中率來看,1965年平均發射65發37毫米炮彈和247發23毫米炮彈才能擊落一架敵機,而到了1966年,上述數字分別下降到了43發和150發。
其實在1965-1966年間,越南空軍取得的最大進步還不在於在這些激烈空戰中取得的勝利,而更重要的是,逐步開始積累了對付美國空空飛彈的經驗。在面對擁有射程優勢的美機面前,越南空軍的米格戰鬥機已經不再像當初那樣無助了。
1966年9月曾經發生過這樣一次戰鬥,一架米格-17返航途中被美軍2架F-4尾隨,落入了對方空空飛彈的有效攻擊距離。在1500到2000米距離上,這架飛機遭到了多達8枚AIM-7「麻雀」空空飛彈的攻擊,但是越軍飛行員卻用自己事先已經練習多次的一連串小半徑蛇形機動全部躲開,安然落地。可以想見美軍飛行員此刻的心情!
米格-17編隊戰術
其實不只是「麻雀」飛彈,就算是效率更高的「響尾蛇」近距格鬥飛彈,越南飛行員也能從容應對。一旦發現飛彈的蹤跡,他們就會立刻把飛機加速到700-900千米/小時,並以70度橫滾角進行3-4G的機動,把機頭拉向飛彈飛來的方向。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樣的機動足以使米格-17擺脫當時還只能追蹤目標尾焰的「響尾蛇」。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他們必須及早發現飛彈的來襲。但是由於越南空戰交戰距離大多發生在視距以內,所以發現美軍飛彈發射的煙火併不算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如果遭到飛彈攻擊的飛行高度超過800米,那麼越軍飛行員還有更妙的方法可用。他們只要緩慢的逐漸增大飛機的橫滾角就行了。隨著機身的轉動,機翼有效升力面積會迅速見減小,這個時候,即使飛行員不退杆,飛機也會逐漸滾轉並進入俯衝。這個動作開始之初,飛機的動作和一般橫滾十分相似,但隨即會突然下降。在這個過程中,飛機機頭的指向會在水平、垂直各個方向上劇烈變化,這樣的機動對於空空飛彈視野相對有限的導引頭來說,實在是太難跟蹤了。何況,這個動作的操縱並不困難,一般越軍飛行員都能熟練掌握。
1966年2月載有4枚麻雀空空飛彈的F-4C
同時在這一時期,越南空軍的戰術也進行了一些改進。越軍飛機一般會編成4機編隊出航。開始,他們的兩個雙機之間距離只有100-200米,單機間距離更是只有100米不到。這樣的編隊固然好看,但在空戰中卻會妨礙飛行員在緊急情況下的機動。而且,保持雙機編隊也要耗用飛行員大量精力。到了後來,越軍飛機出擊時,雙機間水平距離拉大到了2000米,垂直距離也增加到了400米。
這些不僅大大增強了自己的信心,使得越軍飛行員行動也一天比一天活躍。從1966年6-12月間,米格-17的飛行員宣稱自己擊落了18架美國飛機,其中9架飛機得到了美軍的認可(筆者註:這僅僅是米格-17的戰果,不包括新加入的米格-21擊落的敵機)。在米格-17的戰果中,笨重的F-105占去了大半,其他一些則是美軍的主力戰鬥機F-8和F-4,而美軍的空戰戰績只有6架米格-17和3架米格-21。
需要說明的是,1966年之前,美軍戰鬥轟炸機由於基本沒有受到威脅,所以不需要拋掉炸彈以迎戰。自從越南空軍開始截擊以後,美軍不得不抽出了一些F-4戰鬥機用於空中格鬥,同時受到攻擊的美機也只能被迫提前扔掉航空彈藥。美軍自身統計,1966年9-12月,共受到米格飛機192次截擊,其中107次只能提前扔掉炸彈。
1966年內排基地的米格-17
轉眼就進入了1966-1967的冬春季節。此時,美軍一直對越南北方心臟地帶的交通、軍事設施進行持續轟炸。為了使手中有限的空軍力量得到更好的利用,越軍決定集中自己的戰鬥機部隊投入到河內上空的作戰中。
1967年4月23日,美軍飛機猛烈轟炸了海防市附近的建安機場,機場跑道和周圍設施遭到嚴重破壞。美軍情報部門估計,這個空軍基地至少一個星期無法起降飛機。根據這個估計,25日,美軍飛機肆無忌憚對海防市進行了2次空襲。
但事實確是大相逕庭。短短6個小時,建安機場就又重新恢復了活力。當25日下午,美軍「好人理察」號的25架飛機飛臨海防上空時,機場的4架米格-17戰鬥機突然殺到了美軍機群的面前-不過準確的說,應該是背後。
實際上,正是這個時候,越南空軍開始採用一種新戰術。他們的飛機不再像以往那樣,憑藉著靈活的機體和敵人翻飛格鬥,而是轉而採用打了就跑的掠襲戰術。這種戰術方法是:米格戰鬥機在起飛後不再急著爬升,而是從低空前往預定與美機交火區域,在接近過程中,飛機之間保持無線電靜默,地面也不給予任何雷達指示,以盡最大可能避免被美軍預警機發現。一旦飛行員目視發現高空中的美軍飛機,就開始與美機迎頭飛行同時爬升以獲取高度。爬升到美機後方後,立刻打開加力,轉彎衝刺到美機背後,予以致命一擊迅速甩開追蹤。為了適用這個新戰術,飛機塗裝也從原先的銀色改成了暗綠色。
1965年企業號航空母艦VA-76中隊的A-4C攻擊機
這次越機的突然出現,完全出乎美軍意料。和以前的空戰相比,戰鬥顯然沒有那麼驚心動魄。越軍兩個雙機編隊衝刺到兩架A-4後面,向美機射出一連串炮彈,美軍飛行員猝不及防,被當場擊落。隨後,越機迅速衝過美軍編隊,安然返回基地。在返航途中,還順帶擊落了一架F-8。而這一天阮文七擊落的美機成為了越南北方擊落的第1800架美機(美軍對於這一天的作戰確認損失2架A-4,空戰以及被防空飛彈擊落各一架。被擊落的美軍A-4飛機屬於VA-76中隊,編號 147799,飛行員查爾斯.斯塔克豪斯(Charles Stackhouse)跳傘後被俘,他在北越被關押至1973年才被釋放)。
當然了,這場戰鬥不是首次運用掠襲戰術,在一天前的河內上空戰鬥中,4架米格-17就在另外3架飛機的支援下,用這種戰術擊落了兩架F-4(註:參戰飛行員是劉輝超(Luu Huy Chao)、黎海(Le Hai)、梅一予(Mai Duc Toai)和黃文琪(Hoang Van Ky),不過美方只承認1架F-4被防空飛彈擊落)。儘管新戰術的戰果都是米格-17取得的,但明眼人很清楚,這種速度打法不適合米格-17,它顯然是為今後將大展神威的米格-21量身定做的。
米格-17戰鬥機的機炮
未完待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bnyHcB9wjdwRpvyFG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