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漿是古玩行業專業術語,指文物表面由於長時間氧化形成的氧化層。"包漿"其實就是"光澤",專指古物器物經過長年久月之後,在表面上形成這樣一層自然的光澤。不止瓷器、木器、玉器、銅器、牙雕、文玩、書畫碑拓等紙絹製品都有包漿。
包漿既然承托歲月,年代越久的東西,包漿越厚。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新買來的竹蓆,不論打磨得多少光滑,都不算有包漿,但老祖母睡了五十年的竹蓆,包漿紅亮不待言說。新鋤頭的把柄沒有包漿,老農民的鋤頭柄,無不包漿厚實。
它是在悠悠歲月中因為灰塵、汗水,把玩者的手漬,或者土埋水沁,經久的摩挲,甚至空氣中射線的穿越,層層積澱,逐漸形成的表麵皮殼。它滑熟可喜,幽光沉靜,告訴人們這件東西有了年紀,顯露出一種溫存的舊氣。那恰恰是與剛出爐的新貨那種刺目的"賊光",浮躁的色調,乾澀的肌理相對照的。
珠串最初的目的就是讓他包漿變色,沉澱的是歲月的痕跡,有多少人能持之以恆的去刷、去盤玩、去沉澱。骨灰級的玩家就不做比較了,他們的串都能玩到玉化,他們的人生定會勞有所獲,因為他們擁有著超出常人的韌勁!
盤玩五年的橄欖核以及包漿玉化的松石
回憶起當初自己接觸文玩的第一個玩物是一對核桃,現在如果找回來的話應該是很紅了,記憶里應該是12年夏天的時候,還是朋友送的,後來追求品級反覆的在升級,再後來把自己的愛好做成了一份事業。
13年入手的手持年入手的手持
其實很多玩家也是如此從核桃金剛一類開始,直到現在追求的是頂級松石也好,頂級南紅也罷,每個玩家也都會有那麼一兩條金剛,以及一兩對核桃。可就是不知道大家玩的怎麼樣,是包漿還是油泥呢?
同料包漿變色對比
金剛核桃簡單粗暴,就是不停的刷,你太懶的話,那麼只能是油泥了。千萬不能只刷不盤,刷和盤同時進行,一條玉化的金剛也會指日可待的。
如果你不愛刷,只想盤的話,那就玩正圓橄欖核吧,天天盤就行了,盤到玉化的程度也是人見人愛。
其實無論什麼串,玩的過程猶如我們的一生,有的人很勤奮,盤出來的串也很漂亮。現實生活中勤奮的人即便沒有金山銀山,也不至於流落街頭。反之比較懶的人玩出來的串可真是油泥加身,生活中也不乏有一部分人又饞又懶,卻經常抱怨自己的運氣不好。
文玩玩的是堅持與堅守,如果能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把玩,或許包漿就在那不經意間就會呈現在你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