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億的陽明灘大橋為何一年就塌了?而宋朝洛陽橋至今仍在用

2020-10-14     新車測評

原標題:18億的陽明灘大橋為何一年就塌了?而宋朝洛陽橋至今仍在用

文/采霞聊歷史

我們常說:「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就算是千里的大堤壩倒塌,也是從一個螞蟻洞開始的。對於這句話,我們非常了解,並且常把它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漸漸的,這句話也成為以小見大的代名詞。

雖然我們常把「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掛在嘴邊,但我們好像並沒有親眼見證類似事情。其實,千里之堤又比作一項聲勢浩大的工程,而毀壞這一工程的根本原因就是當初不起眼的小事。如同大公司的突然倒閉,很有可能因為底層員工的不良之風造成的。

眾所周知,我國曾經花巨資18億修建的那座陽明灘大橋,卻不到一年時間便塌陷,墜入江海之中。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座花巨資修建的大橋轟然倒塌。

說來也奇怪,而宋朝修建的千年大橋至今仍在,並與陽明灘大橋形成鮮明對比。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陽明灘大橋轟然倒塌?又是什麼原因讓宋朝大橋經久不衰?

一、經久不衰的宋朝大橋

宋朝大橋建立於宋朝年間,坐落在泉州,名為洛陽橋。不管是建造洛陽橋的工藝還是材料,勢必沒有陽明灘大橋的高超。一個處於千年之前的宋朝,一個屬於幾年前的如今,二者使用的工藝形成鮮明對比,但其結果也形成了鮮明對比。

洛陽橋原來叫做萬安橋,位於泉州市東郊,在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修建完成,是當時的泉州的知州蔡襄主持修建的,據悉,這座橋長834木、寬7米,橋上有兩座亭子、兩尊石將軍和五座石塔。

根據相關資料記載,這座橋當時共耗資1400萬兩白銀,與北京盧溝橋、河北趙州橋、廣東廣濟橋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橋。

關於萬安橋的修建,還要追溯到唐末時期的戰火紛飛,當時戰火連天,北方百姓無奈只能遷往泉州。來到泉州的百姓覺得泉州和洛陽非常相像,於是乎,這些百姓便把泉州命名為洛陽。

也可以說,當時的泉州是南遷老百姓心中的洛陽,因為泉州又一名字的原因,導致泉州的萬安橋又叫洛陽橋。

當時泉州的江水非常兇猛,兩岸的百姓只能靠坐船互通有無,但是遠在古代,造船技術遠不如今天,再加上當時極端的大風天氣,經常會有船帶人一起落入水中。

人們為了求個好運,便在泉州渡口弄了個萬安渡,只要坐船,便祈禱上天賜予好運。長此以往下去,兩岸百姓覺得來往不太方便,便給朝廷提議修建一座大橋。

然而,這座大橋的修建,也是廢了一番功夫的,以宋朝當時的條件,自然不能同現代科技相比,但當時的工匠們卻用自己的智慧將這座大橋建了起來。

可這座大橋的成功建成後,也將古代人類建橋技術推向頂峰,隨後,著名的平安橋、順濟橋和盤光橋也相繼建造成功。

據悉,在過去的一千年里,洛陽橋總共被修復過十七次,導致其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均是自然災害和戰亂導致的。

但不管洛陽橋變成什麼樣,人們都有辦法對其進行修復,如今,洛陽橋恢復了古橋樣式,已然成為泉州地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二、陽明灘大橋轟然倒塌

據悉,陽明灘大橋是我國長江以北地區橋樑長度最長的超大型跨江橋,北起松北區三環路與世貿大道交叉口,南下跨越松花江航道與三環高架路銜接,全長15.42公里,橋寬41.5米,雙向8車道,最大可滿足每小時9800輛機動車通行。

現代大橋陽明灘大橋,橫跨哈爾濱,跨江、跨河、跨鐵路,並連接哈爾濱四個新區。這座大橋的構思和意義在當時都是非常可觀的。值得一提的是,這座大橋可是花費18億元修建的,可是誰也想不到,這個花費巨資修建的大橋竟然在不到一年時間轟然倒塌。

當時,陽明灘大橋上只有四輛卡車,正當卡車順利通過的時候,隨著一聲巨響,大橋倒塌,卡車連同司機一起掉進大江裡邊。最終,因為陽明灘大橋的倒塌,導致三人死亡五人受傷,一時間,巨資修建的陽明灘大橋和千年之前的洛陽橋形成鮮明對比。

三、大橋倒塌的原因

關於陽明灘大橋的倒塌,政府有關部門立馬介入調查。經過一番調查取證,有關部門發現當時通過大橋的四輛卡車存在嚴重超重的行為,在它們通過大橋的時候,導致超出大橋部分承重最大限度。

因為這一原因,導致大橋局部出現問題,最終出現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的結果。

除了超載現象,陽明灘大橋還存在一些建造方面的問題。據悉,陽明灘大橋在建造的時候存在急於求成的因素。並且,在設計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例如獨柱墩的設計結構導致橋樑平衡性差,正是因為設計的不合理性,導致事發時4輛車的重量壓在一側,橋樑失去平衡而垮塌。

也就是說,因為設計上的一些問題,剛好遇到四輛卡車同時超載,最後導致大橋建造缺陷問題放大,使得巨資修建大橋轟然倒塌。

相比於陽明灘大橋,洛陽橋依舊存在的原因有很多種,包括建造方法和定期維護,陽明灘大橋的建立採用的是「筏型基礎」和「種礪固基法」,並以此來克服江水的衝擊力。

客觀來說,洛陽橋的建造理念是先進於陽明灘大橋的,雖然陽明灘大橋屬於現代建築,但它的建築理念遠不如洛陽橋。

洛陽橋雖然建立已經千年,但這千百年來,洛陽橋不斷被人類維修。到了如今,洛陽橋已經成為一個風景線,它不再是一座橋那麼簡單,它更是一座城市的象徵。洛陽橋象徵著一段歷史,也象徵著那段時期人類的生活智慧。

結語:

客觀來說,洛陽橋和陽明灘大橋並沒有太多的可比性,一座是古代大橋,另一座是跨度極大的現代大橋,相比難度和承受能力,還是後者更大一些。

雖然洛陽橋經久不衰,但也是建立在人類長期維護的基礎上而陽明灘大橋卻不一樣,它是一座跨度極大的現代大橋,每日每夜的承重量也是洛陽橋沒法相比的。所以說,洛陽橋唯一能和陽明灘大橋相比的,便是它依舊存在,而陽明灘大橋卻倒塌了。

關於陽明灘大橋倒塌的原因,無非也就那幾種,卡車超載導致大橋弊端擴大,直接讓大橋倒塌。只在一瞬間,花費18億修建的大橋便不復存在。即使過去了幾年了,但陽明灘大橋倒塌的原因依舊是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

其實,作為大橋興建和倒塌的見證者,我們要正確面對這一事件,大橋成功修建自然是好事,證明我國建橋技術又向前邁進一步。大橋轟然倒塌,也是向在我們說明中國建橋技術還存在著很大問題,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未來的路途還很遙遠,需要中國人民一起努力。

參考:《陽明灘大橋》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vCfJXUBURTf-Dn52t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