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幀《大鬧天宮》來了,它會成為動畫電影未來嗎?

2020-03-16     黔中平壩

繼李安《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雙子殺手》等真人影片後,動畫影片也推出120幀版本。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日前宣布,將推出用120幀技術重現的中國彩色動畫長片《大鬧天宮》經典片段。這一2分鐘片段3月13日在某品牌手機中「上映」。從發布的預告中可見,120幀版本與1964年版《大鬧天宮》畫面有著明顯不同,不僅可以看到色彩更細膩豐富的美景,也可以更流暢地看清孫悟空與哪吒對打的一招一式。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碰撞出的新火花點燃了不少人的童年回憶,也帶來一個新的問題:120幀動畫電影是如何做出來的,它能取代24幀成為今後的主流嗎?

2分鐘相當於20分鐘的工作量

如今,電影通行採用的是24幀,即每秒24幅畫面,這是利用人類視覺暫留功能不斷實驗發現的結果。120幀概念的聞名,始於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它把人眼辨識度單位時間細分到更小,不僅大大增加清晰度,也帶來電影製作上的革命。電影學者葛穎介紹,由於清晰度成倍提高,對電影工藝要求也更高,它改變了電影拍攝方法,比如打燈要考慮如何避免頻閃,化妝也要考慮避免露出痕跡。對於動畫電影而言,這樣的考驗可能更為嚴峻。

「傳統動畫理論上是1幀12張畫面,現在要擴充到120張。」上海美術電影廠副廠長王華強介紹,《大鬧天宮》120幀短片雖然只有2分鐘,但相當於普通動畫20分鐘的量。該項目從策劃到製作完成歷經半年時間,人物造型、配件裝飾、背景環境、過場特效等動畫多達四萬張。

變成120幀,不只是做加法,有時需要抽掉張數加強表現力、力度感,有時又要補充張數達到畫面清晰、細膩,這些都需要原畫師、導演、動畫師們對動畫之間的關係進行把控。 「我們試驗過使用電腦自動生成動畫,發現行不通。因為這兩分鐘的短片全部都是動作畫面,軟體無法在不斷的動態中自動生成畫面。整個項目相當吃人力、吃工夫,難度是逐步遞增的。我們經歷了無數次來回修改,才將這部片子打磨出來。」

為了這短短2分鐘,上海美影廠先對1964年版、修復版《大鬧天宮》進行了非常細緻的回顧與研究,在保留老元素藝術精髓的基礎上加以創作。120幀的動畫幀數變多,帶來的創作空間也變大,畫面更清晰,細節更豐富,動作更流暢,畫面更具感染力。除了畫面外,作品對配樂也重新編排,保留經典的同時又有一定變化,帶來一些新感覺。「120幀的《大鬧天宮》並不是把影片簡單重複做,動作、表情的表現相比原來都有提升,這些提升又是跟對動畫理念的新理解聯繫在一起,並建立在尊重原作品的基礎上。」王華強說。為了符合120幀的格式,上海美影廠還專門去買了能夠適配的播放器,在不斷製作和調整的來回過程中打磨作品。

從「看到」升級為「看得更享受」

《大鬧天宮》將推出120幀片段的消息引發了不少人的童年「回憶殺」,這部電影不僅對於上海美術電影廠而言,對於中國動畫事業來說都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通過技術升級不斷帶來「老片新呈」,使其更加適應當下的審美和載體,同樣值得思考。

1964年版本的《大鬧天宮》全憑創作人員手中的一支畫筆繪製,原畫數量約有十幾萬張,且每張都需要精雕細琢保證影片的流暢度和高質量。正是這種「工匠精神」使得該片成為上美影所開啟的「中國動畫學派」的代表作,並在國內外屢獲大獎。

2012年,上海美影廠將《大鬧天宮》用3D形式搬上了銀幕,這在當時是一個意義非凡的新嘗試,經典傳統的形象在3D效果下有了新的呈現。3D版本在製作過程中進行膠片修復、色彩還原、數字處理,並完成了背景渲染、景物分層、景深加強、色彩修復、失真校正、畫幅增寬等一系列3D特效製作工序。

這次120幀作品是上海美影廠在經典作品基礎上的再一次優化嘗試。「原來的畫面解析度低,顆粒感很強,還要解決頻閃問題,到了3D時代頻閃問題解決了很多,再到現在120幀,頻閃問題會大幅下降。」王華強介紹,雖然載體在變,不變的是創作人員勇於嘗試、刻苦鑽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觀眾看120幀作品或許不能立刻獲得「顛覆性」感受,隨著載體提升、製作技術進步,會慢慢體會到背後的匠心。「歷史演變是顯然的,我們也要想辦法適應新技術,大家從『看到』升級到『看得更享受』。」

隨著技術升級,是否將有一大波「120幀化」的老電影在路上?葛穎認為,由於膠片壽命有限,許多老電影的數字化修復不只是提高清晰度,也有保存的意義。不過,數字化後與原作仍然會存在差異。「我們對技術升級永遠歡迎態度,24幀升級為120幀也許只是時間和金錢成本的問題,但對某部具體影片尤其是經典電影來說,還是要持審慎態度。正如黑白電影並不是變成彩色一定更好,黑白有黑白的魅力。我們修復老電影,要像對待老建築一樣修舊如舊。」

120幀會是動畫未來嗎

120幀電影會成為未來的主流嗎?在網絡投票中,超過70%觀眾選擇了「會」。有人認為,新技術只要找到適合的表達方式,勢必帶來革命;也有不少人提出,長時間觀看120幀容易導致眼睛疲勞,「《雙子殺手》看得人很累」;還有人擔心製作120幀的動畫長片「要畫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爛」。

對真人電影而言,120幀模式還在探索階段。在欣賞《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時,不少觀眾反映,由於清晰度太高,反而讓畫面有點假。葛穎介紹,這是數字畫面和模擬畫面的區別。「我們感受世界的方式是模擬信號式,信號間的邊界是不清晰的,比如我們看到的顏色、明暗會有很舒服的過渡,但數位訊號邊界清晰,沒有自然的漸變,因此畫面越清晰,人眼的感覺越硬。這也是為何今天很多電影製作者仍舊迷戀膠片,因為膠片顯影是一種化學方式生成的模擬信號,接近人眼的觀看感受。目前的24幀模式也是拿膠片作為數位訊號的標準。」

在120幀模式里,清晰度成倍增加,信息間過渡的不自然感也成倍增加,讓畫面產生一種「塑料感」。不過,他同時認為,高規格數位技術肯定是未來電影發展趨勢。「如何讓它不遠離人體體驗,是需要不斷做技術修正的地方。」

「120幀只是一個商業賣點,不是動畫未來。」上海紅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CEO戈弋認為,120幀不是動畫電影的傳統盈利模式。「120幀動畫意味著成本比24幀動畫上升至少一倍。目前中國動畫國內市場回收比,只有20%的影片能做到1:1以上回報。市場回報沒有提升,成本提升一倍以上,這不符合經濟規律。無論技術和觀感如何提升,觀眾現在還不會為此買單。」他認為,至少在120幀成為回報關鍵之前,動畫攝製不會以此作為未來。

「120幀未必會成為未來主流的趨勢,但科技帶來更寬廣的表現力和更清晰的畫面,為動畫創作帶來了更多可能。當然,對動畫本身的要求也會更高。」 王華強認為,120幀《大鬧天宮》作為一個突破性嘗試意義非凡,除了畫面外,包括聲效、音效、音樂等也有一些相應嘗試。「也許通過這麼一個小小的實驗性作品,以後我們可以在更多作品,甚至是大電影方面進行進一步嘗試。科技和藝術創作有動態推進的關係,這次的合作是我們的一次嘗試,如果反饋的效果是正向的,我們也樂於擁抱科技,進一步探索。」(鍾菡)

人民網>>貴州頻道>>影視娛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t174nABjYh_GJGVKLL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