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銷校園貸帳號」網貸騙局瞄準90後

2019-10-17     和田網警巡查執法

從裸條網貸、暴力催收,到大學生因身陷網貸最終自殺,網貸平台的亂象層出不窮。今年央視315晚會上,「714高炮」借款平台被曝光後,不少人對不良網貸的危害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然而,近期「註銷網貸帳戶」這一說法卻成為了不法分子詐騙的新套路。

近期冒充貸款平台客服的詐騙案件持續高發,多名90後中招,受騙金額最多達幾十萬元。


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銀行以及分期樂、360借條等網貸平台客服」主動來電,以「註銷網貸帳號」為套路,針對在校及剛畢業的大學生群體進行詐騙。

這類新型騙局之所以讓人連連中招,不僅因為不法分子知道受害人的真實姓名,還能說出他們的身份證號、緊急聯繫人、學校名稱、地址,甚至消費記錄等個人信息,因此許多受害者被騙後仍渾然不覺。

1、冒充的平台客服

9月29日,剛剛大學畢業的車某接到了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360借條」的客服,並聲稱查到車某在大學期間,曾經在網貸平台註冊過帳號,根據國家相關政策,車某須配合「客服人員」註銷大學期間註冊的網貸平台帳號,否則會影響到車某的個人徵信。


隨後,對方又在電話里報出了車某當時在平台上填寫的個人信息,車某信以為真便按照要求添加了其QQ號 ,並按照對方的指引,把「360借條」的額度提現出來並轉帳到對方提供的私人帳戶。客服聲稱核實帳戶餘額已清空之後,就能把車某的網貸帳號註銷。車某轉到該平台的錢也會自動償還提現出來的貸款,不產生任何費用。

成功轉帳後,客服稱自己在後台查看到車某在其他借貸平台也有註冊信息,導致後台無法為其進行註銷。車某信以為真,接著按照客服的指引下載了「支付寶」、「京東金融」、「小米貸款」等各大網貸平台借貸,提現轉帳到指定的銀行帳號。


在此過程中,車某也對客服的身份產生過懷疑。為消除疑慮,客服還給車某發了所謂的「工作證明」等文件。在陸續轉帳7萬餘元後,車某因兩張銀行卡被限額,越想越不對勁,才知道自己可能遇到了詐騙。



以上便是一起典型案例。據悉,除360借條之外,不法分子還會自稱是分期樂、小米金融等網貸平台的客服。

近日,一位受害人稱當天接到自稱「分期樂網貸工作人員」的陌生電話,被告知在校期間曾辦理校園貸。事主反駁「沒有辦理過貸款」,對方辯解「可能是學校的人幫辦理的」,並告知事主「現在不貸款的帳戶需要註銷,但要在所有貸款平台上額度清零才能完成註銷操作。」事主輕信,於是添加對方QQ,根據其指引操作,先後在分期樂等6個貸款平台貸款共11萬元,分11筆轉帳至對方提供的帳號,隨後被親友告知是詐騙。

此前報道,有消費者反映稱,自己接到網絡詐騙分子電話,對方自稱是「小米金融」客服,以註銷「校園貸」帳戶的名義套路其在不同平台貸款後轉帳給對方,共被詐騙2萬3千元。不法分子不僅能夠準確說出自己的個人信息,甚至還知道自己在小米金融APP貸款時間及貸款記錄。

除了冒充網貸平台客服外,不法分子還會自稱是某銀行的「金融客服」來行騙。

2、90後青年群體成目標

騙子的詐騙理由通常有兩類:針對在校期間曾註冊網貸平台帳號或有貸款記錄的受害者,騙子聲稱「根據國家相關政策需要配合註銷帳號,否則會影響個人徵信」。而針對在校期間沒有註冊貸款的受害者,騙子會稱當事人的身份信息被盜用註冊了網貸帳號,有貸款記錄,甚至未還清,需要配合註銷否則會影響個人徵信等說辭對受害者進行威脅嚇唬。

社會經驗不足、不明真相的受害者很快便相信了騙子的這套說辭。又因為騙子知道受害者的真實姓名,還能說出他們的身份證號、緊急聯繫人、學校名稱、地址,甚至消費記錄等個人信息,因此很多受害者被騙、背上債務後仍渾然不覺。

應屆畢業生往往社會經驗不足,缺乏金融知識,受到網絡上關於校園貸、徵信等新聞的影響,對網貸一知半解,害怕影響個人信用,容易被騙子牽著鼻子走。而個人信息的泄露更讓騙子能夠找准要害,讓受害者深信不疑。

警方提示

請勿相信清除貸款記錄、解除貸款綁定身份、註銷貸款帳號等伎倆,陌生人要求轉帳都是詐騙。遇到類似問題應當及時向警方或者官方客服諮詢核實,避免財產受到損失。

來源:公安部刑偵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qV32W0BMH2_cNUgFWe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