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首例!手術圖像清晰度堪比3D電影機器人手臂在腹腔內「穿針引線」

2019-12-06     每日商報

商報記者 馮雙 通訊員 王屹峰 葉斌 攝影 方臨明

12月5日上午9點,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2號樓,18號手術間。

我國著名的腫瘤外科學專家,浙江省胃癌診治領域學科帶頭人,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書記、副院長程向東教授,埋頭在距離手術台不遠的中控台操控機器人。

只見他像駕駛汽車一樣,雙手指伸進操作杆,輕輕捏下手指操作器,控制作業系統,向機械臂系統發出移動、捏夾等指令,遠端視頻系統能清晰看到手術解剖部位,隨著主刀左腳踩鏡頭鍵,移動鏡頭,查看手術視野情況,隨即移動機械臂,進入目標區域;右腳激活能量平台,所有的器械就可以運作起來了,機器手精準地完成切割和電凝……

程向東教授親自上陣,在他的操作指令下,浙江第一台第四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正在完成首台胃癌根治術(遠端胃大部分切除)。

手術圖像清晰度堪比3D電影

機器人手臂在腹腔內「穿針引線」

徐大伯今年78歲,半個月前出現沒有明顯誘因的上腹部隱痛,家屬非常警惕,一查胃鏡發現胃竇後壁有一個2厘米的凹陷性潰瘍,病理提示腺癌,於是慕名找到程向東教授尋求手術治療。「剛住院便聽說醫院引進了手術機器人,沒想到竟成為第一個受益者。」徐大伯說。

「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的手術圖像可放大15倍,就像3D電影一樣清晰,醫生就如同身處患者腹腔中一樣。」程向東教授說。

在手術中,程向東教授在患者的腹部僅開了5個鑰匙孔大小的操作孔,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手臂通過穿刺通道進入腹腔,四隻機械手臂分工明確,成像系統可提供放大的清晰三維手術視野,組織、器官的解剖構造、神經血管的走向一目了然。

程教授坐在操控台前,通過控制杆來進行操作,應用比手腕還靈活的機器人手臂,在布滿細小血管、神經組織的腹腔內靈活翻轉「穿針引線」,完成切除病灶,縫合處理吻合口等工作。手術歷時2小時,順利切除了胃部腫瘤。術中出血較少,疼痛極輕,手術成功。

提升疑難病症診治水平

「達文西」將在複雜手術中扮演重要角色

由醫生控制台、患者手術車和視頻車組成的「達文西」手術機器人,跟以往的腹腔鏡手術相比,機器人手術靈活性更好、精確性更高、清醒度更佳、可操控性更強,手術效果更理想、創傷更小、患者適用範圍更大。

程向東教授介紹,要操作機器人,還需要專門到培訓基地,苦練機器人操作基本功,獲得相應的資質,才能操作機器人完成。

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此次引進了擁有雙操控台的第四代頂級配置的「達文西」手術機器人,不但兩名主刀醫生可以在手術中交換控制器械和交流,完成跨學科合作的同台手術,而且也可用於經驗豐富的「達文西」手術醫生模擬同步帶教醫生。

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於恩彥書記表示,代表世界頂級裝備水平的「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是「院之重器」,它的到來標誌著醫院腫瘤外科手術正式進入「機器人輔助微創腔鏡」時代,將在醫院各領域的複雜外科手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將提升醫院疑難病症診治水平。

「同時,醫院也將以此次手術機器人的落戶使用為契機,推動醫院學科建設、人才培養、醫學研究的健康發展,承擔起牽頭建設國家腫瘤區域醫療中心的使命和重任,讓更多患者受益。」於書記說。


術者介紹:

程向東教授: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擅長開展開腹和腹腔鏡微創胃癌根治術,多次在胃癌國際會議上進行演講和現場手術演示。善於技術創新,自主設計新型Kissing式胰腸吻合術,創新開展累及幽門胃癌D2+淋巴結清掃術,開創性提出經腹進胸胃食管結合部癌手術方式及重建方式,創新性提出程氏「三步法」胃癌胃大彎區淋巴結清掃術等。

Q&A(你想知道的,我們都幫你問)

問:相比於傳統手術,

最新一代的手術機器人有什麼優勢?

它結合了人手的靈活性和腹腔鏡系統的微創優勢,突破了人體操作的局限性,可在狹小的空間完成更加精細的操作;

控制台將動作中的顫抖濾除後可將動作實時傳遞到手術器械,機器消除了外科醫生手部的震顫,在病人體內可準確無延時地重現人手動作。

機器人手臂具有7個自由度,可540度旋轉,使得原本在腹腔鏡系統下因「長筷效應」難以完成的某些動作可較為容易完成。

浙江首例!手術圖像清晰度堪比3D電影機器人手臂在腹腔內「穿針引線」

系統將頭頂懸吊裝置的實用性與電動平台的靈活性相結合。這種混合式架構使得手術車可以放置在患者周圍任何位置,同時實現腹部四個象限的手術通路。

其10倍放大的三維高清視野,讓外科醫生在手術中有身臨其境之感,即使是細小的血管也能一目了然。

藉助「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外科系統,醫生可以逐步開展更加複雜和高難度的手術,推動技術提高。


問:對病人來說,

用機器人做手術意味著什麼?

今後,在胃部腫瘤外科、肝膽胰腫瘤外科、泌尿腫瘤外科、胸部腫瘤外科、婦科腫瘤外科、結直腸腫瘤外科等絕大部分腫瘤病例,一些傳統胸腔鏡、腹腔鏡無法開展微創手術治療的複雜病例,都可以用到「達文西」機器人,手術可以更加精準。對於患者而言,也能夠從這種新的手術方式受益良多,例如切口變小、康復時間縮短,術後病人們出院的時間也能大大縮短。


問:手術機器人對未來醫學有何深遠的推進作用?

使用「達文西」機器人手術,醫生可以加強外科手術器械的靈活性和操控性,更精確地進行手術,可進行更複雜困難的手術。

對於醫生來說,利用手術機器人可以減少麻醉需求量、感染風險、失血量等,更加精準、安全進行複雜困難的手術;

未來的手術機器人完全有可能把外科醫生更大程度地解放出來,讓他們受到的體能挑戰更小一些。而且,微創手術也可以更大程度地遠離刀光血影,讓接受治療的患者變得更輕鬆。


TIPS:

「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發展歷程

第一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1997年美國上市,未進入國內市場。包括醫生控制台、患者手術平台、影像處理平台三個部分。

第二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2005年美國上市,2008年進入國內市場。針對患者手術平台和影像處理平台進行了更改,同時醫生控制平台和手術器械也有微小的變化。

第三代「達文西」手術機器:2009年美國上市,2011年進入國內市場。支持單孔和一些複雜病例手術。提供了更加智能的用戶介面並改善了使用方法。

第四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2014年美國上市,2018年底已取得中國產品註冊證。更新了機械臂的設計,器械的連接等,專門為複雜病例和手術做了優化設計。


「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在中國

2006年12月,第一台「達文西」系統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心外科引進;2007年1月,第一台「達文西」手術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心外科完成。

從2007年至今,中國「達文西」手術量一直呈增長態勢。2014年,中國「達文西」手術量為4981例。到了2015年,「達文西」手術量增長到11445例,手術增長率超過了130%。2016年,「達文西」手術量達到17979例,增長率為57%。到了2017年,全國完成「達文西」手術26765例,同比增長49%。


值班編輯:史卓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lUm424BMH2_cNUgoQk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