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小別離》《小歡喜》之後,「小」系列都市家庭教育主題劇集《小捨得》再次上線。
宋佳、佟大為、蔣欣、李佳航領銜主演,張國立特別出演,劇集主創由黃磊海清主演的「方家」故事,變成了全新的「夏家」與「顏家」的故事,黃磊也轉變了身份,以「監製」的方式參與到《小捨得》的創作當中。
「小系列」劇集自播出以來,因其對不同家庭模式的呈現與當下教育問題的反思備受關注,一直話題與口碑兼具的熱門劇集,收視高口碑好,前兩部《小別離》與《小歡喜》都是豆瓣8分以上的優質劇集。
不過,這次到了《小捨得》這裡,倒並沒有想像地樂觀,觀眾的評價似乎稍稍有點兩級分化。
雖然豆瓣還未開分,但從點評來看,大部分觀眾認為劇集十分反映現實所以評價頗高,另外一部分觀眾則是認為劇集觀感有些製造焦慮而評價一般。
帶著對於劇集題材的興趣以及兩極分化口碑的好奇,芭姐點開了《小捨得》,一口氣追完6集之後,明白了為什麼會產生兩種極與極的評價。
說起來,兩種評價都有各自的道理。很現實,是《小捨得》,很窒息,同樣也是《小捨得》。
新劇里,《小歡喜》中方家、季家與喬家三家人,而變成了宋佳、蔣欣出演的南儷與田雨嵐兩家人。
並且這兩家人,並非是之前《小歡喜》里一樣的朋友關係,而是變成了親戚關係,還是「不一般」的親戚。
為什麼說「不一般」?是因為夏家與顏家在法律上是親戚,但實質並沒有血緣關係。
南儷與田雨嵐,同是南建龍(張國立飾)的女兒,不過,南儷(宋佳飾)是南建龍的親女兒,田雨嵐(蔣欣飾)是南建龍第二個老婆帶過來的孩子。
由於性格不合,早些年南建龍選擇與南儷媽媽離婚,後來娶了田雨嵐媽媽做老婆,南儷媽媽還因此吃了兩年抗抑鬱的藥。
也正是因此,南儷和田雨嵐關係一直比較緊張,這種緊張,在有了孩子之後格外凸顯。
原本兩個人雖然互相看不上,但平時都是維持著表面的和平,可在各自有了孩子之後,孩子反而成了比較的藉口。
開篇第一場劍拔弩張到被網友直呼「過癮」的戲,就是兩家人帶著孩子一起去外公家吃飯。
南儷的女兒夏歡歡在學校拿了唱歌比賽的第一名,南建龍開開心心張羅南儷與田雨嵐兩家人回外公家一起吃飯。
未曾想兩人還沒進家門,就開始暗戳戳地比上了。
田雨嵐換了新衣服化了全妝,盛裝出席的陣勢被老公顏鵬(李佳航飾)調侃說是要去「登基」。
南儷給女兒歡歡和兒子超超兩個小孩戴了一堆手飾,因為手飾都是外公送的,戴上好讓外公開心。
後來去外公家吃飯,剛坐下,田雨嵐見到南建龍給自家孩子準備的禮物竟然和上次的一模一樣(同款樂高),就氣不打一處來,嫌南建龍對自己親外孫女偏心,開始在飯桌上給南儷找茬兒。
以詢問南儷女兒歡歡考試成績為由,夸自己兒子學習成績好,抨擊南儷不懂教育,導致女兒歡歡學習成績差。
一頓飯,讓觀眾簡單明了地明白了這家人的家庭關係,也把南儷與田雨嵐在培養下一代方面的理念衝突直接擺上台前。
南儷與田雨嵐,本質上其實是當下國內家長兩種不同教育方式的縮影。
南儷代表的是素質教育,父母都是名牌大學的高材生,深知快樂童年對於孩子的重要意義,於是在家中奉行素質教育。
女兒夏歡歡,從幼兒園到現在小學五年級,沒有給報過任何語數外相關的課業輔導班,只上了兩個興趣相關的課外班,一個學唱歌,一個學當主持人。
因為歡歡從小喜歡音樂,南儷與老公夏君山(佟大為飾)一直大力支持歡歡興趣愛好,歡歡也在兩人的培養下,性格外向活潑,在班裡頗受老師同學歡迎,只不過課業成績稍稍一般。
另一面田雨嵐代表的則是以成績為首的家長們,兒子顏子悠自打進學校開始,課業輔導班從來沒斷過。
從劍橋英語到小學奧數,一路都在上各種輔導班,參加各種類型的競賽,奧數、英語各種成績類相關獎項拿到手軟,班級排名也從未調出過前三名。
不過相比於歡歡,子悠性格較為內向,從小在媽媽的嚴格管教下長大,事無巨細被媽媽安排著長大,說東不敢往西的那種。
兩家人的教育理念與方式,是當下兩種當代家長的縮影,更是對於當下中國教育現狀的真實反饋。
劇情中很多橋段都是比現實更加現實的寫照,儘管學校都在提倡素質教育,不公開學生成績排名,課業大規模減負,嚴禁老師超綱授課。
但奈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學校減負,「雞娃」家長們就給孩子加回去,課外班不僅要報,還要貨比n家。
培訓機構被家長們嚴格按照教育水平劃分出三六九等,在這個標準下,挑一家心儀的培訓機構還不夠,還要擠破腦袋參加只有8人的「金牌班」,而外人擔心的費用問題早已不是雞娃家長考慮的首要因素。
為了讓自己孩子能拿到更多擇校籌碼,不僅要求孩子在學校成績保持前列,甚至從小到大還要考取各種證書證明自己學習能力。
國家一再取消各種課外的成績測試與證書,她們就爭分奪秒地去爭取那些僅存的奧數、英語考試類目。
於是就見到劇中,田雨嵐兒子顏子悠從小把劍橋、奧數相關證書能考的給考了個遍。
而隔壁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就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因為這家家長打從孩子會說話起就請了中英雙語外教,來培養孩子語感。
再反觀南儷代表的素質教育派,儘管自己打心底覺得快樂童年更重要,奈何實在架不住周邊全是雞娃父母的降維打擊。
南儷女兒歡歡學校三十多人的班裡,只有包括歡歡在內的4個孩子沒有上過課外輔導班。
因為課外教育機構教授內容遠超出課程標準與範圍,沒上輔導班的歡歡被上了輔導班的同學們在成績上落出一大截。
在家長輔導下努了半天力數學才考了70分,爸爸夏君山打電話向數學老師諮詢緣由,沒想到老師回復了一個:「你女兒沒上過輔導班,考成這樣很正常。」
於是乎,儘管南儷與夏君山作為父母仍不想太以成績為主,可女兒歡歡自己卻坐不住了,因為不想再排名倒數,求著爸媽去給自己報金牌輔導班。
兩種教育理念的衝突與對撞,以南儷與田雨嵐兩個家庭為縮影,在劇中被呈現得淋漓盡致,生動又現實。
一種是要求孩子削尖了腦袋考第一擇校,帶入孩子視角讓人窒息到崩潰。
一個是奉行完全的素質教育,雖然人人嚮往,可結果還往往頂不住現實分數的打擊,被迫向培訓班低頭。
儘管每種方式都是以為孩子好為出發點,卻呈現出了實際生活中兩種大相逕庭的表達方式。
正如片中所說,教育問題其實本質就是社會問題的一種,家長在社會上接受到的壓力衝擊輻射到孩子身上,作用成了如今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
南儷一家,自己從小衣食無憂地長大,接受的都是素質教育,也靠著聰明腦瓜兒考上了名牌大學,經歷投射到下一代身上,就是快樂為先。
田雨嵐一家,因為自己從小經歷坎坷,一路在別人扶持下完成學業,找到工作,經歷投射到下一代身上,就是要努力要拼搏,要靠學習改變命運,要靠自己本事去掙飯吃。
兩種理念兩種方式,沒辦法說哪種完全對,哪種完全錯,因為每一種都有它的道理,每一種在它的角度來看,都是在為他們的孩子做長遠的考量發展。
「父母之愛子,則為其計深遠」,其實兩種教育理念衝突的本質就在於:如何「計」才算是深遠。
雖然這一問題至今沒有、未來也不會有準確統一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味在羽翼下寵溺保護孩子,與一味打雞血去向孩子要成績,都算不上是真正的「計深遠」。
如何不被大環境左右,如何做到兩者的平衡與兼顧,或許才是每一位為人父母在教育上需要面對的終極課題。
編輯助理:Crystal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fsk0XgB9wjdwRpvUPj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