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亂他是叛清第一人,康熙赦免了他,為什麼他還是畏罪自殺?

2022-07-06     歷史新視角

原標題:三藩之亂他是叛清第一人,康熙赦免了他,為什麼他還是畏罪自殺?

影視劇中的王輔臣(左)

看過電視劇《康熙王朝》的朋友們,肯定對吳三桂反清以及青年康熙平叛吳三桂的故事十分了解,劇中有一位在吳三桂反清後第一個投向三藩勢力的大清官員王輔臣,但電視劇沒有演出的是王輔臣在戰敗後再度歸順大清,並被康熙赦免。即使如此,王輔臣還是喝毒藥自殺了,這就給後人留下許多疑問,康熙都赦免了他,王輔臣為何還要自殺呢?

一、多次改換門庭

論起王輔臣的出身與早年經歷,其實是十分複雜的一個故事。正如同歷代王朝末年農民軍起義的故事一樣,明末各地農民軍揭竿而起,向明王朝發起最後的衝擊。王輔臣亦與千萬個農民軍一樣,跟隨李自成的大順軍南征北戰,並在1644年成功攻克北京城。但與歷代農民起義都不同的是,此時身處關外的女真人對中原虎視眈眈,眼見北京被農民軍攻克,清軍順勢入關並迅速擊敗大順軍。

很快,王輔臣跟隨的姜瓖率軍投降了大清,但旋即姜瓖就因清軍對其待遇糟糕,而聯絡一批明將反清,王輔臣亦跟隨他的老領導開始反擊清軍。姜瓖勢單力薄,很快就被清軍擊敗而死。清朝英親王阿濟格本想對這批叛軍全數處死,但他突然想起來在姜瓖麾下有一員猛將,即使面對八旗軍也絲毫不減威風,這個人就是王輔臣。王輔臣於是再度被納入清軍,並被派往雲南吳三桂麾下,為吳三桂平定西南立下汗馬功勞,也與吳建立起十分親密的關係。王輔臣高大威猛,加上面容白皙,與三國猛將呂布相似,因此得到了「活呂布」的稱號。

三、再叛大清

王輔臣在吳三桂手下征戰多年,驍勇善戰,且不貪功、不貪財,包括吳三桂在內的平西王府內外以及軍隊上下無不對王輔臣豎大拇指,王輔臣的功績更是引起朝廷的賞識,之後他就被朝廷任命為平涼提督,成為執掌一方兵馬的將領。但好景不長,1673年,吳三桂聯合另外兩位藩王發動反清戰爭,史稱「三藩之亂」。吳三桂對反清早有謀劃,其手下精兵強將如雲,此時擔任平涼提督的王輔臣正率兵駐紮陝西。熟悉中國古代史的朋友應該知道,陝西一向是扼守中國西部與中原的關鍵地帶,像劉邦即從四川東出,先控關中,隨後一統天下,陝西一旦失守,那麼吳三桂則可以率兵從西南東出,直插北京。因此吳三桂十分希望他的這位老部下能夠跟他從事到反清戰爭中去。

影視劇中的吳三桂

此時的王輔臣十分矛盾,中央和雲南都對他有知遇之恩,尤其是吳三桂,更是提攜他的關鍵人物。但一旦跟隨吳三桂反清,那麼朝廷必然不容於他,這就意味著他辛苦奮鬥多年的事業將付之一炬。考慮到這些,王輔臣一開始拒絕了吳三桂的邀請,並表達了對朝廷的赤膽忠心。問題在於,朝廷對王輔臣與吳三桂之間的關係本就十分懷疑,此時吳三桂又多次派人前往王輔臣大營里勸降,吳三桂很聰明地利用人心多疑的弱點,以加劇朝廷對王輔臣的懷疑。此時負責西北軍事的經略使莫洛與王輔臣一直有矛盾,他上任後對王輔臣表現出很不友好的態度,在王輔臣軍隊的後勤給養上偷工減料,王輔臣的副將一氣之下率軍衝擊莫洛的軍營,並在混亂中誤殺莫洛。此事一出,王輔臣算是被逼上梁山了,他本就多次倒戈,現在又背上了謀殺朝廷大臣的污點,因此王輔臣很快就率兵叛清,投向了吳三桂一方。

影視劇中的莫洛和康熙

王輔臣本就在西北經略多年,此時又將莫洛手中的兵進行大規模收編,他率重兵屯於陝西,可以說是將企圖西進南下進攻吳三桂的清軍阻擋在陝西的一道道險峻關卡之外。清軍在短短几個月里接連戰敗,西北無數城市被王輔臣攻陷,吳三桂更是企圖以西南為後勤基地,以西北為進攻前線,先北上、後東出,從陝西一舉奪取北京。但吳三桂的對手康熙並不是一位昏庸無能的君主,年富力強的康熙對戰垂垂老矣的吳三桂,精銳強勁的八旗軍對戰處於絕對劣勢的反清軍,擁有絕大部分土地的中央對戰偏居西南的藩王,結果只能是吳三桂丟盔棄甲,可以說吳三桂的過於保守使他完全喪失了起兵初期的優勢,反而被緩過勁來的清軍反敗為勝。王輔臣在清軍威勢下再度降清,很快吳三桂兵敗自殺,三藩之亂得以平定。

平定三藩圖

三、自殺謝世

王輔臣此時已是第三次降清,康熙並未追究他的過錯,反而繼續任命他為平涼提督,並加上了太子太保的頭銜。王輔臣投降後轉而對吳三桂窮追猛打,加劇了吳三桂的敗亡。一切平定之後,王輔臣本該感謝朝廷,繼續為朝廷效力,但誰都沒有想到,被赦免的王輔臣突然與部下一醉方休,並說了大量訣別的話,酒醒後王輔臣令親兵親手將他毒死。

問題來了,為什麼王輔臣都被赦免了,最終還是選擇了自殺這條路呢?

其實這與王輔臣的多次倒戈經歷有密切聯繫。王輔臣第一次降清的時候,順治皇帝念其英勇故未追責,並給了他前所未有的待遇與賞賜。康熙即位後亦是如此,王輔臣一來到北京,便會被康熙要求留在北京住一段時間,以便少年皇帝與這位「活呂布」交談。康熙更是在王輔臣離開北京時送給他一桿槍,以表示對他的信任。可以說王輔臣已經享受到了作為一名漢臣的最高待遇。但王輔臣依舊在吳三桂反清時選擇投向吳三桂一方,儘管康熙赦免了他,王輔臣知道康熙未來總會和他算這筆舊帳的,到時候牽涉到的就絕不僅僅是他自己,還有他的家人與好友。因此王輔臣在死前還特意叮囑親兵一定要對外說他是暴斃而死,以免他的死連累自己的恩人與家人。康熙在聽聞王輔臣死訊後,果然沒有對他的家人朋友進行追責,王輔臣算是用一死保全了他們。

王輔臣被乾隆放入《逆臣傳》

文史君說

王輔臣一生多次倒戈,他生逢亂世,在戰場官場浮沉多年。無論是按今日的道德標準還是按古代社會中的「忠君」觀念,王輔臣真如呂布那般是「三姓家奴」。王輔臣立場不定,或許是出於自保而反覆搖擺,但說到底他身為臣子還是缺少了一種堅韌的品行,多了一些狡詐與自私自利,這使他總是跟隨時勢的變化而變,無法堅守自己的本心,進而犯下無可挽回的錯誤。這也是他在乾隆朝落得一個「逆臣」評價的最根本原因。

參考文獻

謝斯涵:《王輔臣在三藩之亂中的政治選擇》,《長江文藝》2019年第22期。

蘆婷婷:《王輔臣之亂新論》,《甘肅聯合大學學報》2013年第2期。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faa55a4346dae74485b4ea7d15432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