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停車場拒停新能源車引爭議,記者調查:多數擔心自燃風險,有地方已大面積實施分類管理

2024-09-09     九派新聞

近日,杭州市蕭山區一家五星級酒店禁止顧客駕駛的新能源車進入酒店的地下停車場的消息,引發了關於「新能源車歧視」的討論。討論的核心,是頻發新能源車自燃現象可能帶來風險。

據都市快報媒體報道,目前上述酒店開放了地面停車場專門停放新能源汽車,並且為地面停車場搭建了遮陽棚。關於禁止新能源汽車駛入地下停車場的做法,酒店工作人員表示,相關規定是本月剛剛開始實施的,因為關於新能源車自燃的發生率比較高,也多次關注到新能源車自燃的新聞,為了保證其他顧客的財產安全,所以酒店出於消防安全的考慮,暫時地下停車庫只允許燃油車停放。

九派財經記者調查發現,限制新能源地下停車場駐車的現象並非個例。在車位管理方看來,限制新能源停放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業主心理預期上火災事故中財產損失風險;而新能源車車主卻認為,限制車輛停放是對新能源汽車的歧視行為,侵犯了車主的合法權益。專家認為,從統計數據上看,新能源汽車自燃機率極低,各方不應過於焦慮。

【1】地下車庫拒停新能源車引爭議

廣東省博物館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單位在數年前便禁止新能源汽車駛入地下停車場,駕乘新能源汽車參觀的遊客需將車輛停放在博物館東門的地面停車位。但不少網友反映,由於地面停車位有限,周末高峰期新能源汽車通常只能停放在周邊商場的停車場。

相比於個別單位的停車限制,山西省太原市則對於公共停車場進行了大面積的新能源車、燃油車分區停放。太原市的張女士告訴九派財經,自己所在小區附近的公共停車位,從今年4月開始實行了燃油車與新能源汽車分區停放管理,但由於新能源汽車停放區域嚴重不足,經常會出現停車場有位置卻無法停車的尷尬局面。據了解,張女士所反映停車場所屬管理公司是太原市龍城智迅停車資源管理有限公司,該公司管理著太原市區數百處公共停車場。

太原市一停車場入口傳統能源專區指示牌。圖源 | 網絡

至於限制新能源汽車停放的原因,上述兩家機構工作人員均向記者表示,相關措施是出於安全因素的考量。其中,太原市龍城智迅停車資源管理有限公司上級單位龍城投資集團曾回應市民提問時表示,由於夏季為新能源車自燃高發期,故進行了分類分區停放管理。

【2】分類管理成為趨勢

據近期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披露的數據顯示,從2019年市場監管總局在全國率先建立了新能源火災事故報告制度以來,截至目前收到新能源汽車火災事故報告1630餘例。同時,據應急管理部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起火率為萬分之0.96,低於同期燃油車萬分之1.5左右的起火率。

從數據反饋來看,新能源汽車的起火率甚至低於燃油車。

汽車行業專家、黃河科技學院工學部汽車與交通科教中心客座教授張翔告訴記者,根據國家強製法規標準,新能源汽車發生起火事件終究是非常小機率事件,但由於新能源汽車受關注程度高,每次自燃事故都非常容易引發社會關注。因此,各方不必過於焦慮。

張翔稱,新能源汽車自燃事故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引發許多人的擔憂。許多停車場管理方為了降低自燃火災事故帶來的損失風險,開始著手對新能源汽車和燃油車進行分類停放管理。

相對於停放場地的限制,對於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的分類管理可能是更緩和的一個管理方式。據了解,分類管理的措施已經在瓊州海峽輪渡(海口往返湛江徐聞)中實行多年。根據《瓊州海峽新能源車輛滾裝運輸作業指南》要求,混裝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的輪渡船,應將新能源車輛放置在露天甲板、開敞甲板裝載,且數量上不超過車輛定額的10%或者18輛。

在上述限制措施中,在停車區域上限制新能源汽車進入地下停車場,並將不同能源類別的車輛分類停放,從而降低地下車庫火災影響樓上住戶生命財產安全和自燃車輛引燃附近車輛的風險。

一位業內人士稱,分類停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個案事故發生後產生的影響危害。但是在分類停放的實際執行中,也應充分維護新能源汽車車主停放車輛的合理權益,確保車主的停車需求與車位供給數量相匹配。

九派財經記者舒家奎 編輯萬珮

【來源:九派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f337bc9a02a0eb3e981ea4518fed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