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睡眠問題,有一件事繞不開,那就是安眠藥,目前根據統計,我國失眠人口達到了3億,平均每5-10個失眠患者會服用安眠藥,按照這個比率大約有3000萬-6000萬人會服用安眠藥,有些患者為了有一個好的睡眠,甚至可能一下子服用多片安眠藥,但依然無法正常入眠。
此外,對於安眠藥的使用,很多人有誤解,傳統觀念認為服用安眠藥就面臨著成癮,所以,對於安眠藥,大多數的失眠患者愛恨參半。而更多的人對於安眠藥用途、用法不甚理解,甚至有人嘗試從網上購買來路不明藥品或找朋友取得藥物,並沒有在醫生的指示下,自行服用。
事實上,安眠藥種類繁多,功效、適應症及適合的人群也大不相同。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下安眠藥種類,介紹各類助眠藥物,以及安眠藥的正確使用方法。
安眠藥是不是吃了就想睡?錯,廣義上的安眠藥大約有兩類
其實,廣義上的安眠藥物是有兩類的,一種屬於有助眠效果的藥物,這種藥物助眠是輔助作用,可以讓人有嗜睡、身心放鬆、肌肉鬆弛的作用;而另一類,就是狹義上的安眠藥,主要是處理失眠問題的處方用藥,也就是醫生常提到的「安眠藥」或「鎮靜安眠藥」。這兩種不同的藥物也各有分類,以下我們進行簡單的列舉:
1、附帶助眠效果的藥物
抗組胺藥
褪黑激素
抗抑鬱藥、抗精神病藥
2、鎮靜安眠藥
苯二氮平類
非苯二氮平類
上述的幾種藥物中,一般大家可以在藥房自行購買的主要是褪黑激素,這類藥物屬於保健品類,其他的幾種藥物均需要處方才能購買,也就是說都需要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開處方,患者才能購買服用。
能幫助睡眠的藥物,作用各不相同
以下分別為大家介紹上述5種藥物:
1、抗組胺藥
根據使用方法來說,抗組胺藥一般多用於治療過敏及感冒,控制鼻塞、流涕等症狀,但因其副作用能阻斷睡眠中樞促進清醒的機制,引起困意,故也可以用於助眠效果,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吃一些感冒藥會感覺困,或者有些感冒藥上會提示服用後禁止開車等操作的原因。
此外,抗組胺藥還具有噁心、暈眩、視力模糊、眼壓上升、尿液滯留及便秘等副作用,因此不建議長期自行購買服用。如果服用不見改善或副作用過於強烈,建議立即停止使用。
2、褪黑激素
褪黑激素是人體內用於調節睡眠時間的重要物質,如果褪黑激素分泌不正常(夜晚分泌過少、白天分泌過多)便會影響人體的睡眠時間。一般而言,褪黑激素多用於改善時差或生物鐘失常所導致的入睡困難問題。
在我國,褪黑激素屬於保健食品,可以自己在商店或網上購買,但購買的時候應該看是否是正規的廠家,以及是否有食品保健品認證標識,以免買到假貨,添加了不明的藥物或成分,結果睡眠沒有得到改善,反而導致身體健康受損。
3、抗抑鬱藥、抗精神病藥
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多數都擁有失眠問題,因此醫生通常會開處方藥,如抗抑鬱或者抗焦慮等具有安眠效果的藥物,對患者進行輔助治療,但此類藥物因具有較多副作用,從患者健康角度出發,一般不建議用於非精神病患者。
4、苯二氮卓類安眠藥
苯二氮卓類安眠藥可減少入睡時間及延長睡眠時間,除了鎮靜安眠功效外,還具有抗焦慮、肌肉鬆弛及抗癲癇效果。
苯二氮卓類藥物常見副作用為嗜睡、頭痛、暈眩、疲憊、精神混亂、肌肉無力及運動失調等,少數人服用後會於隔日早晨出現宿醉感,如行動緩慢、頭暈或想睡覺等症狀。
苯二氮卓類藥物會抑制中樞神經,主要通過肝臟代謝,因此不適用於重症肌無力、嚴重呼吸功能不全、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嚴重肝功能不全及對苯二氮卓過敏的患者。
5、非苯二氮卓類安眠藥
非苯二氮卓類安眠藥的作用快、半衰期短,可快速誘導睡眠,且不容易改變睡眠周期,但相對來說減少了肌肉鬆弛、抗癲癇及抗焦慮這些副作用。
由於非苯二氮卓類藥物藥效快,而且也沒有服用苯二氮卓類藥物所引起的隔日副作用,因此廣受病患接受,但也因其藥效顯著、快速,容易讓病患產生依賴感,很多人說的上癮性就是這個意思,容易產生「吃其它安眠藥都無效」的感覺,進而長期依賴服用,導致身體逐漸出現藥物耐受性、藥效越來越差,用藥量逐漸加重,臨床上甚至有患者一次服用8片安眠藥,還無法睡眠的情況。
安眠藥效用介紹:短、中、長效
安眠藥依其作用時間,可分為下列3種:
短效型:作用時間短,適用於入睡困難者,較不會影響隔日精神狀況,但若使用次數不當或頻率過高,便容易引起反彈性失眠。我們前面說的苯二氮卓和非苯二氮卓類藥物大多屬於此類的短效安眠藥。
中效型:適用於淺眠或早醒的人,可增加患者睡眠時間。精神類的藥物大多屬於此類的藥物,比如抗焦慮的艾司唑侖等等。
長效型:用於治療夜晚難以維持的睡眠,而且白天多會有焦慮症或嗜睡的併發症。這類一般跟中效安眠藥差距不大,主要根據患者對藥物的耐受性來區分,比如有些人服用苯二氮卓類藥物就能達到長效安眠的效果,但也有些人效果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