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組建新政府,右翼強勢回歸

2024-09-23     環球時報新媒體

圖片說明: 21日,巴黎,法國左翼政黨支持者上街遊行,表達對新政府的不滿。(視覺中國)

本報駐法國特派記者 尚凱元 唐 湘

法國總統府21日晚公布新一屆政府成員名單,隨即遭到各方批評。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稱,在經歷了兩個多月的政治混亂後,法國終於有了一個由新任總理巴尼耶領導的政府,新政府不得不主要任用右翼政治人物,馬上遭到來自左翼、極左翼和極右翼黨團的批評。極右翼陣營批評新政府「標誌著馬克龍主義的回歸」,「沒有未來」,極左翼陣營領導人則表示將「儘快讓新政府下台」。新政府成員名單無須經議會批准,但10月1日法國國民議會開幕時,新政府將面臨不信任動議的挑戰。有分析認為,法國左翼和極右翼都對新政府組成表達不滿,但是他們是否會聯合起來發起不信任動議,這是新政府能否存續的關鍵。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領導人勒龐被認為掌握著新政府的命運。不過根據《費加羅報》發起的線上民調,對於「是否滿意巴尼耶新政府」的提問,截至發稿時,約有55%的受訪者表示滿意。

「現在開始工作吧!」

法國新政府包括19名部長、15名部長級代表和5名國務秘書,共39名成員。法新社稱,經濟、內政、國防、外交四大重要部長職位中,只有國防部長留任,其他三個部門均迎來新部長。新政府中有不少新面孔,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不太可能參加2027年的法國總統大選,「不會蓋過馬克龍的風頭」,不過屆時,任滿兩屆的馬克龍也不能參選。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稱,國民議會在7月選舉後分裂成三個不可調和的集團:席位最多但未進入政府的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排名第二的執政黨聯盟「在一起」和處於「裁判員」地位的極右翼黨團。在拒絕了左翼提出的總理人選後,馬克龍決定和右翼聯手。9月5日,馬克龍任命資深右翼政治人物、共和黨人巴尼耶為新總理,並責成他組建新政府,結束了該國前所未有的超50天「無政府」狀態。報道稱,經過為期兩周的談判,新政府班子在各方角力和痛苦中產生,成員主要是中間派和右翼人士,唯一來自左翼的是新任司法部長米戈,他曾是社會黨人,此前已退出政壇,不為公眾所知。

《費加羅報》稱,新政府39名成員中,12人屬於復興黨(即馬克龍的政黨),7人為正式部長職位,在各黨中最多;右翼勢力強勢回歸,總理巴尼耶所屬的共和黨獲得了10個職位,其中3人出任正式部長。報道稱,自薩科齊2012年卸任總統以來,共和黨從未獲得如此多的職位。此外,4位「獨立右翼」人士的加入,進一步鞏固了新政府的右翼色彩。巴尼耶21日晚在社交平台X上發文稱:「有了一個團隊!現在開始工作吧!」法國總統府宣布,新內閣首次會議定於9月23日舉行。

其他政治力量表達不滿

幾乎在這份名單公布的同時,法國政壇的其他政治力量就表達了不滿。

法新社稱,巴尼耶組建的新政府從21日上任第一天起就面臨壓力。極左翼政黨「不屈法國」領導人梅朗雄表示,新政府「既沒有合法性,也沒有未來,必須儘快將其推翻」,「巴尼耶註定將在國民議會失敗,可能會在預算案上遭遇挫折,並因不信任動議而倒台。」

在新議會中占有重要席位的極右翼「國民聯盟」主席巴爾代拉批評說,新政府標誌著「馬克龍主義通過後門的回歸」,這是一個「毫無前途」的政府。該黨領導人勒龐稱:「法國人民在最近的兩次選舉中明確表達了他們希望擺脫7年來馬克龍主義的失敗,但今晚改組後的政府完全背離了選民對變革與輪替的期望。」她表示,將「著手準備大輪替,讓法國重新振作起來」。

法國《觀點》雜誌將新政府形容為「准影子政府」。該媒體評論稱:「自歐洲議會選舉以來,政治學家們一再指出,國家已經對愛麗舍宮的主人表達了強烈不滿,支持率已跌至谷底。政府至少應該通過一些信號表明,他們聽到了選民的聲音。然而,現實卻令人失望。」

據法新社報道,在新政府成員名單宣布前,成千上萬左翼政黨的支持者21日就走上巴黎等地街頭,舉行抗議活動,譴責政府否認7月選舉結果。

《華盛頓郵報》稱,自7月的選舉結束以來,法國只有一個代理政府,沒有一個政黨集團獲得多數席位。長期的不確定性使法國失去了方向,無法推進2025年的預算,也無法採取行動解決不斷膨脹的預算赤字。空窗期也讓各方的敵意不斷加劇。法國政府新公布的39人成員名單中,沒有一人來自「國民聯盟」,同樣被排除在外的還有「新人民陣線」。報道引述分析人士的話稱,這是「國民聯盟」首次在政府談判中擁有如此大的影響力。由於法國左翼堅定反對新政府,如果「國民聯盟」選擇在不信任動議中投贊成票,巴尼耶政府隨時可能會垮台。

「做好迎接混亂的準備」

英國廣播公司(BBC)22日稱,儘管左翼聯盟贏得了法國議會的大多數席位,但新政府陣容標誌著法國向右翼的決定性轉變。

「這是一種政治現實,」《費加羅報》引述政治學家班傑明·莫雷爾的分析說,馬克龍主義逐漸向右翼傾斜,但這種右傾並不意味著馬克龍主義的消亡。「馬克龍主義的核心DNA始終是經濟,至於國家事務則更多是一個調整變量。」他指出,因此只要財政部依然掌握在總統陣營的代表手中,馬克龍主義就可以與右翼相融合。

《回聲報》評論稱,在當前的政治局勢下,巴尼耶這位「談判高手」或許確實是總理的最好人選。他曾經花了10個月時間與英國人在「脫歐」問題上達成協議,而這次,他只用了兩周時間就與各黨派領導人達成了一項協議,組建了一個脆弱的聯合政府。「這場政治交易就像『雅爾達會議』一樣,是對權力和領域的分割。」

10月1日法國國民議會開幕時,巴尼耶將發表演說。《回聲報》21日稱,接下來,他將有10天時間起草政府工作計劃,讓7個聯盟黨派達成一致。「讓我們祝這支即將上任的新團隊好運,它將結束長達65天的無政府狀態。正如戴高樂將軍所言,『政黨體制就是混亂』,我們也應做好迎接混亂的準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eeaf80237164f570946f21e9afdbd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