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課堂助力鄉村振興

2022-03-09   港渝網HCM

原標題:田間課堂助力鄉村振興

專家現場講解果樹定型技術。(王 懿/攝)

特約通訊員 王懿

連日來,鳳山街道把田間地頭當作鄉村產業振興的主陣地,通過「短、平、實、快」形式,把方針政策和先進技術送到群眾手上,使黨員群眾願學、真懂、會用,實現了「富腦袋」與「富口袋」雙贏。

黨員幹部「送」課堂

惠農政策深入人心

立足「鄉村產業振興」發展定位,該街道創造性地把課堂辦到田間地頭、把技術送到群眾心坎上。

街道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譚海燕說,一直以來,依靠會議傳達和入戶宣傳黨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但因部分幹部講不清、道不明,導致部分群眾不知曉、不清楚,不能將政策落地落實。「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廣泛動員黨員幹部走出辦公室,走向農村、走進農田,開展政策『一對一』『面對面』宣講,讓好政策惠及於民。」

「街道經常派專業的人來村裡講黨課、講政策,及時普及最新惠民政策,對群眾的幫助很大。」出水村黨支部書記傅貴生說。

幹部宣講好內容既有創新實踐性的惠農政策,也有可借鑑可操作的經驗推介,還有防範預防型的電信詐騙、農資辨真偽等「掃盲」點。通過一系列宣講,讓農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黨的溫暖,堅定了鄉村振興的信心。

科技專家「進」課堂

現場指導促農增收

「栽植脆桃種苗的時候,要注意把窩打寬一點、深一點,然後回填疏鬆的表土。放植果苗的時候,儘量把主幹的兩個主枝條擺放在行間方向。栽植完後一定要澆上足夠的定根水……」在蒲板村脆桃產業栽植現場培訓會上,科技特派員吳成林對桃樹標準化栽培、果樹定型及前期病蟲害處理等科學管理技術進行了詳細講解,並認真解答脆桃管理的技術疑惑。

科技特派員和農技專家因時因勢進田間,強化群眾階段性技術管理和應對極端天氣的水平;因地因苗進田間,根據現場田間作物苗情,現場講解、現場指導、現場演示、現場解答,手把手教,讓培訓看得見、聽得懂,回去知道怎麼干,問題化解更有實效性;因需因技進田間,通過「田間課堂」,專家與農民建立了日常聯繫,出現問題能及時溝通解決,使「田間課堂」在農業生產中「實」起來。

鄉土能人「串」課堂

示範引領共奔小康

鄉土能人是群眾身邊的致富「榜樣」。各村抓好「土專家」「田秀才」等鄉土能人,利用他們說服力、示範性強的特點,搭建學習交流流動課堂,使鄉土能人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領頭雁」和骨幹力量。

在萬銀村大寺灣黃臘李種植基地,村民王應澤圍繞冬季清園、花期開展疏花修枝、病蟲害防治、適時採收等問題,向村民講解林果種植技術;在蒲板村傳家屋基養豬大戶羅成明家裡,他以自己的養殖場為例,以如何保持圈舍清潔衛生、控制養殖成本、預防動物疾病等致富竅門對村民們言傳身教……在鳳山街道的廣袤土地上,鄉土能人發揮他們在種養殖技術、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優勢,帶動、輻射和影響了一批又一批農民朋友「大展身手」,助力鄉村振興。

截至目前,鳳山街道共有32名幹部、11名科技種植專家、55名能人參與「田間課堂」,先後開展培訓9場次,受益800餘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