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成了大問題,小城市沒有未來

2023-01-12     地產情報站長

原標題:供暖成了大問題,小城市沒有未來

這個冬天,河北人可真是太難了!

最近,不少河北農民都在反饋一個問題,天然氣的停氣、限購,已經影響到了他們的正常生活。

河北的情況,大伙兒都了解,前些年京津冀為了空氣治理,河北開始推廣「煤改氣」工程,禁止老百姓燒煤。現在河北農村天然氣供不上,又不讓農民燒煤,不少人在最需要取暖的時候挨著凍,家裡的老人、小孩都凍生病了。

這些天然氣停氣、限購的河北村莊,跟一家叫「中國燃氣」的公司有關。

在2015年煤改氣那一陣,中國燃氣跟河北地方ZF簽合同,雙方商議了一個2600元/噸的終端銷售價,折算下來,是2.4元/立方米。

這個價格敲定之後,中國燃氣是不能隨意漲價的。

中國燃氣號稱中國最大的跨區域綜合能源服務商之一,它的天然氣主要是去找「三桶油」買的,然後再將買來的天然氣輸送給居民。

我國的天然氣產量不足,嚴重依賴進口,「三桶油」去國外買天然氣,然後中國燃氣再去三桶油買能源,這一套流程走下來,導致中國燃氣氣源採購成本超過銷售價格,出現了嚴重的價格倒掛。

尤其是這兩年,天然氣的價格大幅上漲,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天然氣進口量為12136萬噸,比2020年增長了19.9%;天然氣進口額3601億元,比2020年同期增長56.3%。

2022年更是不得了,俄烏爆發衝突,導致全球天然氣價格暴漲。在俄烏交火時,誰又能想到,這場衝突會導致與他們毫無關係的中國河北農民挨凍……

燃氣公司因價格倒掛虧損嚴重,但老百姓早就無力負擔了。

有村民對比了自家在煤改氣前後的花銷,以前用煤炭燒小鍋爐,一個冬天花費大約在兩三千元左右;現在改燒壁掛爐了,要想屋裡暖和,一個冬天要四五千,價錢直接翻了一番。

老百姓本就因煤改氣徒增壓力,現在還動不動就要面臨停氣、限購的問題,實在難為人。

事實上,大多數燃氣公司都是不賺錢的,尤其是民用氣業務。所以,很多燃氣公司都是需要依靠ZF補貼,以河北為例,河北給予採暖用氣1元/立方米的氣價補貼,每戶每年最高補貼氣量1200立方米,由省、市、縣各承擔三分之一,補貼政策及標準暫定三年。

但是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補貼往往不能及時到位,需要燃氣公司墊付大量資金。

在2020年10月,河北省燃氣協會組織召開過一次研討會,當時中國燃氣就提出,「農村『煤改氣』模糊的氣量認定,氣價補貼返還周期長、返還不到位,導致燃氣企業墊付大量資金,現金流緊張。

拿不到錢,燃氣公司自然是消極應對。

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黑龍江鶴崗,供暖公司在新年伊始就發布了緊急通知,表示公司多次向相關部門申請調價或補貼,但始終沒有答覆,公司已經賠進去七八百萬,現在已經無錢可賠,他們預計從1月5日開始限熱,直到停熱。

東北那麼冷,這個天限熱,那是真的要人命。當然,這件事最終還是得到了妥善解決,相關部門緊急約談了供暖公司的負責人,小區供熱也恢復了。

而在這一樁樁「限購、限熱」事件的背後,反映出來的,其實是地方財政的捉襟見肘,入不敷出。

造成財政困局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近三年的疫情,封控對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同時,天價的疫情衛生支出也導致地方財政開支的擴大;另一個是賣地收入的大幅下降,導致地方財政收入腰斬。

站長之前就說過,很多地方的財政收入就是靠賣地,當地沒有納稅大戶,一旦賣不出地,地方財政難以為繼,甚至連工資發放都成了問題。

地方這麼缺錢,那些靠著財政補貼的企業,自然也是活得艱難。

之前是公交公司,2022年,河南鄲城、廣東博羅、甘肅蘭州等地的公交公司都出了點兒「問題」,鄲城公交因拖欠司機工資停運,博羅公交因經營不善減少班次,蘭州公交更狠,讓員工自己貸款發工資。

現在又輪到供暖公司了,河北、黑龍江等地出現了「限購、限熱」的情況,拿不到ZF補貼的燃氣公司,消極應對,愣是讓大伙兒渡過了一個寒冬。

更可怕的是,地方的錢袋子問題還懸在頭頂,但老百姓已經走得差不多了。

佳木斯是黑龍江人口流失最嚴重的5個地級市之一,從2010年到2020年,佳木斯常住人口由原先的255萬減少到215萬。最近,佳木斯市某小區因為沒繳暖氣費的業主過多,虧損太多,供暖公司停熱停爐,不少居民家裡只有5℃到15℃,家裡廚房的水龍頭和水管都凍住了。

然而,最終的解決方案卻難以讓人滿意,業主們需要在一周內決選出新的供暖公司,不然還是現在這個公司繼續服務,業主們恐怕還得接著挨凍。

生活在這些城市的人實在是太難了,地方財政入不敷出,基礎設施得不到保障,你永遠想不到自己會在哪裡被坑,或許是公交,或許是暖氣,又或許是你想不到的其他地方;就算你勉強躲過了這些深坑,人口流失帶來的連鎖反應,也會影響你的生活質量。

地方財政和人口流出,就是城市發展路上,最無解的兩個難題。

這段時間,不少媒體都在報道一線城市的樓市復甦,其實也正常,就拿北京來說,11月在封控,12月在與新冠做鬥爭,陽康之後,前兩個月積壓的樓市需求爆發出來了,北京的二手房成交量也就上去了。

其他城市也差不多,購房需求積壓到一定程度,又遇上政策鬆綁,樓市可不就跟著「復甦」了嗎?

情況就是這麼一個情況,但是在媒體的諸多報道中,你永遠看不到這些小城市「復甦」的影子,它們好像被摒棄在了樓市之外。只有在某些負面的新聞中,你才會看到它們的身影,例如房價下降、去化周期變長、房屋成交量持續下滑,以及眼下的停止供暖。

不管你喜歡與否,都必須承認一件事,小城市沒有未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dbc8f4aabc0051907a317d765d2b3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