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腎先鋒丨體檢發現腎結石,您應該了解這些知識!

2023-10-19     廣東省中醫院

原標題:護腎先鋒丨體檢發現腎結石,您應該了解這些知識!

開欄語

慢性腎臟病具有患病率高、知曉率低、預後差和醫療費用高等特點,為了喚起民眾對慢性腎臟病的重視,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腎病科王立新教授帶領團隊特開設此專欄,目的在於早期篩查、早期診斷及早期採用中西醫結合手段治療慢性腎臟病及預防併發症。

護腎先鋒,與您相伴!

廣東是全國腎結石發病率最高的省份之一,平均每10人就有1人被腎結石所困擾,一般多發於30-50歲,男性比女性發病率高。那麼當體檢發現腎結石時,我們應該注意點什麼?

1.什麼是腎結石?

腎結石由晶體及基質兩種成分組成。從晶體成分看,常見的腎結石包括含鈣結石、感染性結石、尿酸結石及胱氨酸結石。其中含鈣結石最常見,主要包括草酸鈣結石(占75-80%)及磷酸鈣結石(占6-9%);尿酸結石(占5-10%)次之;然後是感染性結石(占5-10%),多見於各種磷酸鎂銨結石;胱氨酸結石最少見。基質的主要成分則包括基質蛋白、酸性粘多糖以及碳水化合物。腎結晶是腎結石形成的早期階段,一般沒有臨床症狀,但如不注意飲水等會逐漸發展為腎結石。根據部位,泌尿系統結石分為腎結石、輸尿管結石和膀胱結石。

2. 腎結石是如何形成的?

腎結石是由多種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第一主要是代謝異常,包括尿液酸鹼度、鈣、草酸、尿酸及胱氨酸等代謝異常等。第二主要是局部病因,主要包括尿路梗阻、感染和尿路異物。第三是藥物因素,包括氨苯蝶啶、呋塞米、別嘌醇、乙醯唑胺、磺胺類藥物等。

3.腎結石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1)大部分腎結石沒有任何臨床表現,但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在某些誘因下某些病友會有急性腎絞痛等情況發生。

(2)腎絞痛(實質為輸尿管絞痛):是腎結石最常見的表現,也是急診急腹症常見原因之一。疼痛多位於脊肋角、腰部和腹部,多表現為陣發性痙攣樣疼痛,發作時見病人輾轉反側、面色蒼白、全身冷汗,常伴有噁心嘔吐及腹脹。

(3)約80%的尿路結石患者有血尿,其主要與結石在尿路中移動的刺激和黏膜損傷有關。

(4)部分結石可伴發尿路感染,未得到有效治療可進一步引起敗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嚴重時有生命危險。

(5)需要警惕的是無症狀尿路結石、輸尿管及腎積水,不及時處理積年累月會引起腎功能不全,因為無症狀容易漏診,需要定期B超檢查發現。

4.腎結石保守治療包括什麼?

(1)出現腎絞痛時,馬上休息,喝熱水1000毫升,服用止痛藥,局部熱敷,仍無法緩解,需儘快就醫。

(2)一般來說,小於0.6cm無遠處梗阻的小結石,90%可通過大量飲水,適當進行跳躍運動,輔助口服排石藥物將結石排出。

(3)溶石治療可用於治療尿酸結石和胱氨酸結石,服用藥物鹼化尿液是關鍵,常用藥物有枸櫞酸鉀、碳酸氫鈉等。

5.哪些腎結石需要手術?

不能一概而論,是否需要綜合手術需綜合考慮結石的大小、數量、位置、是否有積水、感染及腎功能等綜合情況酌情選用體外衝擊波碎石、輸尿管腎鏡碎石術、經皮腎鏡碎石術及開放手術。一般來說位於腎下盞小於1.5厘米的結石可以通過體外衝擊波碎石;嵌頓時間較長的結石可採用輸尿管腎鏡碎石;大於2厘米的多發複雜的結石或者合併腎積水等則需要經皮腎鏡碎石術或開放手術。

6. 腎結石為什麼容易復發?

(1)不良的飲食習慣,長期高鈣高蛋白飲食;

(2)天氣炎熱時飲水過少;

3)腎結石經過各種治療後仍有結石殘留;

4)合併感染未得到及時治療;

5)合併腎積水;

6)合併腫瘤等異物;

7)合併腎小管性酸中毒及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基礎疾病可導致尿鈣過高沉積產生結石;

8)某些遺傳性疾病如遺傳性乙醛酸代謝障礙引起肝草酸生成過多(原發性高草酸尿症)。

7. 如何預防腎結石復發?

泌尿系統結石復發率很高,平均年復發率為7%,治療後5年復發率達到50%,10年復發率達到70%。因此有結石病史的患者,要特別注意預防復發:

(1)有結石排出病史的病友建議行尿結石成分分析,根據結石成分採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如草酸性結石應限制草酸攝入,減少菠菜、茶葉、可樂、咖啡、堅果、巧克力、大豆製品等含草酸較多的食物;尿酸性結石應應限制動物內臟及海產品等嘌呤攝入,控制好血尿酸同時注意鹼化尿液。

(2)足夠多的飲水量,保證每日尿量2-2.5L,尤其是慢性腹瀉或者出汗過多時,飲水量要平均分配,尤其要注意夜間也要飲用一定量的水。不主張果汁飲料和軟飲料等加糖飲料,這些飲料與結石風險增加有關。

(3)限制肉類的攝取,每日攝入動物蛋白不高於100g,可減低形成腎結石的機會。

(4)減少脂肪和糖的攝入,每日食鹽總量不超過5g。

(5)均衡的膳食鈣攝入量(每天1.2克)對腎結石形成具有保護作用。

(6)適當運動減輕體重有助於降低新結石形成及舊結石再生長的風險。

(7)推薦使用腹平片及超聲檢查來監測腎結石復發情況。

專家簡介

王立新

  •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二級正高,博士研究生導師
  • 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腎病科、血透室主任
  • 廣東省中醫院名中醫
  •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免疫性腎病專業委會主任委員
  • 中華中醫藥學會腎病分會、補腎活血分會委員
  • 先後師承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經驗指導老師楊霓芝教授、全國名中醫李壽山教授、國醫大師李士懋及張大寧教授
  • 入選2019、2020、2021、2022年嶺南名醫錄
  • 榮獲2023年「羊城好醫生」稱號
  • 從事腎內科醫教研工作30餘年,擅長於lgA腎病、狼瘡性腎炎、膜性腎病腎病綜合徵等免疫性腎臟疾病的中西醫結合診治

【本期作者】

蔣東君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腎內科碩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臟病

專科簡介

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腎病科

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腎病科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腎病重點專科、國家慢性腎臟病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國家區域中醫腎病診療中心。專科致力於運用中醫或中西醫結合方法診治各種腎臟疾病,是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早中晚期慢性腎臟病中西醫結合防治中心。

科室擁有病床25張,透析室23張,醫護人員共40人,其中主任醫師3名,副主任醫師3名,主治醫師5名,博士學位5名,碩士學位5名,包括「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師承導師」「廣東省名中醫」「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優秀人才」「廣東省中醫院青年拔尖人才」。科室同時為「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免疫性腎病專業委員會」主委單位。科室在學術帶頭人楊霓芝教授、專科帶頭人劉旭生教授及科主任王立新教授的帶領下,大力弘揚傳統中醫藥文化,積極開展中醫專科建設,將中醫藥和現代先進的診療技術結合,突顯了中西醫結合的特色優勢,提高了整體療效水平。

科室日常醫療工作由病房、血液透析室、腹膜透析室、慢病管理、門診等組成,下設免疫性腎病、代謝性腎病、慢性腎衰非透析治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專業方向,主攻病種為IgA腎病、狼瘡性腎炎、膜性腎病等免疫性腎病,年出院患者1000人次以上,年透析台次1.4萬以上,腹透置管近500人,維持隨訪300餘人。經過十餘年的臨證實踐積累了豐富的中西醫結合診治經驗,收治了來自全國各地尤其一些疑難腎臟病患者,收到良好效果,建立起良好口碑。

仁愛、敬業、務實、進取是我們全體醫務人員的座右銘,我們繼續秉承廣東省中醫院「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為每一個患者提供優質的技術與人文服務。

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腎病科

醫師出診一覽表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腎病科

執行編輯:竹心有天

審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d881e48fadac05e0cb563bd3b8e0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