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爛牌打出「王炸」,事實證明,張譯已走上了男演員的另一條大路

2023-02-07     青石電影

原標題:把爛牌打出「王炸」,事實證明,張譯已走上了男演員的另一條大路

雖然已經劇終幾天了,但《狂飆》的熱度就是沒有降下來過,每天都能弄幾個熱搜。

不僅收視第一,口碑也一路水漲船高。

劇中張譯飾演的刑警安欣,與張頌文飾演的魚販子高啟強長達20年的正邪較量,每一場戲都精彩絕倫。

《狂飆》不僅掀起了一波追劇熱潮,更是打開了掃黑劇的另一種可能性。

優秀的背後離不開主創人員的努力與用心。

同時,劇中精彩的對峙也離不開演員們對角色的塑造與演繹。

在參演過程中,張譯就出了不少力。

他設計的動作甚至成就了全劇高光鏡頭。

劇中,高啟強帶著一群小弟假裝去探病李宏偉,結果被值班警察攔住,雙方發生爭執。

此時安欣趕到,開始拉警戒線。

這時高啟強以為安欣是「自己人」,開始耀武揚威。

誰知下一秒安欣就拉著警戒線步步逼退高啟強等人。

安欣眼神堅定,高啟強搖頭晃腦,兩人一進一退,充滿張力。

警戒線上醒目的「警察」二字,已經勝過所有的言語交鋒。

這一段的鏡頭語言非常帶感,足以封神。

之後,張頌文在社交網絡上透露,原來拉警戒線的這個想法是張譯提出的。

導演聽後表示「絕了」,立刻採用,果然最後拍出來的效果極好。

說明一個用心去琢磨本子的好演員,對於一部劇的助力效果是絕佳的。

在這部劇的拍攝過程中,張譯在片場忙前忙後,設計了很多細節。

對待每一場戲都力求做到最好,貼近角色。

的確,這些年張譯出演的影視作品,無論他是主角還是配角,他總能演得入木三分,讓觀眾嘆服。

所以張譯也成了「名導收割機」。

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賈樟柯、陳可辛、許鞍華、曹保平、管虎……

紛紛向他遞來橄欖枝。

張藝謀甚至和張譯展開了長期合作,搭檔數次。

在今年春節檔電影《滿江紅》中,張譯再次貢獻神級演技。

此前張譯很少出演反派角色,但這次他依然穩定發揮。

把一個老謀深算、心狠手辣的宰相總管演繹得活靈活現。

張譯演技好,並不是他有表演天賦。

老天爺沒有給這位熱愛表演的男人賞飯吃。

小眼睛、單眼皮,長相併不優越的張譯拿到手的就是一副爛牌。

團里同事都說張譯:「演戲等於找死,即使演只能跑一輩子龍套」。

可想而知,張譯的演藝道路,走得有多艱苦。

那麼,從被嘲「演戲等於找死」,到如今拿獎拿到手軟的影帝、視帝,一手爛牌打出王炸的張譯,經歷了什麼?

01、「演戲就是個死」

接下來,我們就來查一查張譯的發家史。

1978年,張譯出生在黑龍江哈爾濱。

小時候,張譯經常陪著家人坐船去松花江對面工作。

但7歲的某一天,張譯非要鬧著去動物園看大馬猴,怎麼哄都不聽勸。

沒辦法,家人們只好陪著他去動物園玩。

結果818松花江大沉船事故就在那天發生了。

事故中喪生遊客171人,生還67人。

可能是這一次逆天改命,花光了張譯的好運。

後來的一段時間,張譯一路走低。

他念的託兒所和幼兒園都倒閉了,初中改了名,高中換了地址。

張譯從小的夢想就是當播音員,老師也覺得他有天賦。

所以張譯從高二開始就立志要考「北廣」(北京廣播學院)。

第一次高考,張譯過了專業考試但沒到畢業時間。

第二次,張譯的志願僅填了一個「北廣」。

沒想到名額有限,張譯以一名之差落榜。

如此一波三折,張譯都調侃自己是「衰神」附體。

後來家人把他送進哈爾濱話劇學院學表演,從此張譯迷上了話劇。

有人告訴張譯,北京是一個搞話劇的好地方。

只要買得起票,每天都有戲看。

於是張譯開始走南闖北考戲劇學院,把能考的學校都考了個遍。

但可惜的是,這些學校的大門始終沒有向他敞開。

大城市消費高,張譯最窮的時候三天靠一袋方便麵撐過去,餓了就睡覺。

面對連連落榜的考試,以及支撐不起的消費,張譯已經萌生了退意。

這時恰逢北京戰友話劇團在招生,張譯想著倒霉這麼久該轉運了吧?便去考試了。

沒想到這次居然成功考進留在了北京。

20歲的張譯,穿上軍裝,如願成為「北京話劇界」的一員。

長相併不出彩的張譯,被班裡同學叫「驢臉」。

在學員班,好不容易輪到演小品的機會,也因為緊張搞砸了。

同學們在演主角的時候,張譯一般都在下部隊的晚會中演雙簧,偶爾也兼職主持人。

還負責裝台卸台等一系列「副業」工作。

演員的夢想離這位「長著驢臉的衰神」很遠。

02、「戲瘋子」

畢業的時候,張譯沒有戲演、沒有活干。

不停地往各大劇組投簡歷已經成為了他的「工作」。

面對這座繁華的都市,張譯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

但張譯沒有就此放棄。

沒有戲演,張譯就去寫劇本,也能掙點兒。

跑龍套跑了十年,終於等來了《士兵突擊》。

部隊十年生涯,張譯曾在《士兵突擊》的話劇團里做過場記。

他對劇中的每一個人物、每一句台詞都爛熟於心。

《士兵突擊》選角期間,張譯給導演康洪雷寫了3000字的長信。

他在信中表示自己非常想演許三多,在夢裡都演完了。

不過張譯真正的目標其實是史金班長。

之所以這麼說,是為了把目標定高點方便討價還價。

最終張譯如願以償得到了史金這個角色。

他的表演也沒有讓康洪雷失望,讓這個角色成為了觀眾心中的經典。

在演史金退伍那場戲的時候,剛好是張譯拿到文工團轉業證的同一天。

那天張譯哭得格外的壓抑,就連導演都分不清張譯是為了史金還是為了自己。

《士兵突擊》播出後,飾演史金的張譯在觀眾心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否極泰來,天道酬勤。

張譯在《士兵突擊》爆火後,迎來了事業的春天。

三十多部電影、四十多部電視劇,張譯片約不斷,人氣也逐漸水漲船高。

從《我的團長我的團》《雞毛飛上天》,到今年的《滿江紅》《狂飆》。

不僅演得出彩,還沒有被任何一種題材所限制,出演的每個角色都像是為他量身定做的。

在電影《親愛的》中,張譯出演韓德忠「醉酒唱戲」的那段戲堪稱教科書般的演技。

連韓德忠原型人物孫海洋的大女兒,都直言張譯的表演太像自己父親那時的心酸模樣。

雖然在這部電影里張譯的戲份不多,但散發出的光芒完全不亞於主演黃渤。

而韓德忠這個角色也為張譯帶來了演藝生涯的第一個專業獎項:金雞獎最佳男配角。

在懸疑片《追兇者也》中,張譯吃面被燙嘴自然得完全不像演的。

在《我和我的祖國》中,張譯戴著口罩、幾乎沒有台詞,表達情緒只能靠眼神。

即便如此,張譯仍然把那種堅毅、不舍、掙扎、愧疚、決然幾種情緒表現得淋漓盡致。

因此被觀眾稱為「連口罩都擋不住演技的男人」。

從電視劇轉到電影,很多演員都跨不過這個坎。

但張譯卻做到了,並且視帝、影帝兩拿不誤。

電視劇《雞毛飛上天》中張譯在火車上看到分離十幾年的愛人的那段戲,表演得細緻入微。

那種因為太激動又著急卻說不出話的感覺,被張譯詮釋得十分自然。

也是憑藉這個角色,張譯拿下了白玉蘭最佳男演員獎。

近幾年張譯頻繁出現在電影院,他也成為了觀眾衡量電影質量的一把尺子。

他也成為了「演技」的代名詞。

而演技的背後,是張譯對自己「入戲」近乎嚴苛的要求。

拍《我和我的祖國》時,為了演出被輻射傷害後的虛弱憔悴,張譯每天就吃2根黃瓜,10天瘦下去15斤。

拍《一秒鐘》時,為了呈現張九聲營養不良的精神面貌,他每天只吃少量水煮菜充飢,一連瘦了20多斤。

而且吃面的戲拍了十幾場,他就吃了十幾碗。

在《懸崖之上》中,張譯為了更好地呈現出受刑的效果,強烈要求真實地體驗電擊。

為了跟角色達到靈肉合一的境界,張譯可以不斷地鞭策、折磨自己的身體。

這就是人們口中的「戲瘋子」。

陳凱歌給過張譯一句評價:「戲比天大。」

2016年,張譯做客《金星秀》,金星告訴張譯:「你肯定會拿影帝的。」

金星一語成讖。

如今的張譯已經是金雞、百花雙料影帝,各種演技類獎項拿到手軟。

天時地利人和,張譯儼然成為了中生代的頂樑柱。

03、

事實證明,他已走上了男演員的另一條大路

張譯作為演員最難得的,是他的清醒,這一點足以讓內娛的許多男星臉紅不已。

2016年,主持人曹可凡問張譯:

「你為什麼不接受真人秀?真人秀很賺錢,打賞幾千萬。」

那時張譯剛剛捧回金雞獎最佳男配的獎盃,趁熱打鐵參加綜藝可以幫他提高知名度。

但張譯沒有那麼做。

他表示:

「我堅守底線,不參加真人秀,只做電影和電視。」

參加真人秀綜藝,或者直播賣貨,對於一個本就有知名度的人物來說既簡單又來錢快。

但這也會破壞一個演員的神秘感。

黃磊、鄧超等人這些年來飽受詬病,就是因為過多地參加了真人秀綜藝。

為此他們演戲的時候,總是讓人出戲。

演員被自己真實的一面框住就失去了可塑性。

所以難以再勝任更多不一樣的角色,變成「演誰都一個樣」。

而這麼多年來,張譯確實如他所言,沒有參加任何真人秀綜藝。

不拍戲的時候,他就像消失了一樣。

張譯只想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演戲。

一個演員能夠長久立住的根本是什麼?正是他在堅持的這件事。

所以張譯格外愛惜自己的羽毛,不去過度消費自己。

人們挖到他的言論,也都是很久以前他參加訪談時說過的話。

知道他的事,便是張譯在片場做過的事情。

在名與利的世界裡沉浮,張譯始終走的是一條清醒的大路。

在他眼中,只有演戲,讓他感到踏實。

張譯,是娛樂圈當之無愧的好演員,他理所應當被更多人看見。

青石電影|派派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d698a80782e0a0e439b5e79046c2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