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點長,擬分1、2兩期發表,讀完才能得到完整了解,敬請閱讀)
許多人對上世紀的土星五號那巨無霸的身軀,依然充滿了敬畏,即便到了本世紀,科學技術早已今非昔比,但依然還沒有一艘運載火箭達到了土星五號的高度,但土星五號後來為啥沒有再發射呢?許多人充滿了疑惑,甚至陰謀論甚囂塵上。
現在馬斯克和他的SpaceX火箭公司,正在創造一個又一個飛天神話,尤其是在屢屢爆炸聲中,終於屹立起來的120米龐大星艦,讓人仰視和震撼。SN星艦橫空出世,能完勝土星五號嗎?我們現在就來解開這個謎團。
創造奇蹟的土星五號運載火箭
土星五號運載火箭是上世紀國外載人登月任務的主力火箭,是迄今為止在全世界航天發射中最大的運載火箭,最大起飛重量為3038.5噸,總推力為3048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18噸,月球軌道運載能力為45噸。
土星五號火箭從1967年5月9日開始,到1973年5月14日止,一共執行發射任務13次,其中12次是發射阿波羅飛船。阿波羅飛船是上世紀將人類送上月球的飛船,除了開始幾次地面試驗,從4號開始,一直到17號,除了5號和7號分別採用土星1B號 SA-204、土星1B號 AS-205運載火箭發射,其餘的12艘都是用土星五號成功送上地月轉移軌道。
這12艘阿波羅飛船,除了3艘是無人實驗外,9艘為載人飛船,其中地球軌道、月球軌道實驗飛船2艘,1艘阿波羅13號因故障任務終止中途返回,6艘阿波羅飛船實現了載人登月任務,將12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又接了回來。
土星五號的最後一次發射,是將「天空實驗室」空間站送到近地軌道。這個空間站由軌道工作艙、過渡艙、多用途對接艙、太陽望遠鏡和「阿波羅」飛船5部分組成,全長36米,最大直徑6.7米,重約80噸。這次發射只用了第一級和第二級火箭發射,土星五號從此完成了其使命,退出了歷史舞台。
土星五號是一款完美的火箭,發射成功率達到100%,創造了火箭運載史上的神話。
土星五號運載火箭特點
土星五號設計團隊由沃納·馮·布勞恩領導。他是一位天才的火箭專家,曾經服務於國外納粹,是世界上第一枚飛彈~著名的V2火箭總設計師。國外戰敗後,國外將他和他的設計小組帶回國外,服務於NASA(國外國家航天局)。NASA對他的評價是:毋庸置疑,他是史上最偉大的火箭科學家。
土星五號總高度為110.6米,採用動作火箭。第一級長42米,直徑10米,尾端底部直徑增大到13米,裝有5台F-1發動機,推進劑採用液氧和煤油;第二級長25米,直徑10米,裝有5台J-2發動機,採用液氧液氫推進劑;第動作長18.8米,直徑6.6米,裝有1台J-2發動機,推進劑為液氧液氫。
在第動作火箭上方,裝有儀器艙和有效載荷。動作火箭的組成和功能:第一級火箭滿載燃料質量為2300噸(無燃料質量為131噸),工作時間為150秒,關機分離時高度6.8萬米,速度達到2756米/秒;第二級火箭滿載燃料質量為480噸(無燃料質量為36噸),工作時間360秒,關機分離時高度為17萬米,速度達到7000米/秒;
第動作火箭滿載燃料質量為120.8噸(無燃料質量為10噸),工作時間165 + 335秒(兩次點火),第一次關機高度為19.12萬米,速度為7750米/秒,第二次點火在起飛後2小時40分,這時已經進入地月轉移軌道,速度達到11200米/秒。
土星五號傳言
土星五號的風頭已經過去50年了,50年對宇宙和地球歷史來說,實在只是一瞬間,但對於人類來說,已經是上輩子的事情了。由此,有關登月和土星五號的流言就不斷湧現。不少人質疑載人登月的真假,甚至質疑土星五號也是造假,否則為什麼幾十年來人類再也無法登陸月球呢?土星五號再也沒有出現過呢?
還有一種說法是土星五號圖紙丟失了,如果真是這樣豈不是非常奇怪?一個如此龐大的工程,圖紙肯定是巨量的,怎麼可能一下子全部丟失呢?細思極恐,有人整個事件就是一個陰謀。
有關登月的真假,只要稍有常識的人都覺得可笑,全世界所有科學家,包括中國、朝鮮、伊朗這些與老美並不算友好國家的官員和科學家,也從來沒有一個人否認過這事,憑几個大字不識幾個的可憐槓精,就能閉著眼睛推翻這個事實?因此這裡就不費那功夫扯淡了。
關於土星五號圖紙丟失的事情,NASA早就辟過謠了,這完全就是一個扯淡的謠言和陰謀論。圖紙好端端地保存在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的縮微膠片上呢,原始紙質圖紙資料保存在喬治亞州的聯邦檔案部門,這些資料堆積起來的體積有上百立方米。
既然製造土星五號火箭的圖紙和技術都還存在,土星五號這樣性能優異的火箭為啥沒有繼續使用呢?這一點NASA官方也做了解釋,認為重建土星五號毫無意義,因為那已經是古老的設計,那些成千上萬的古老零部件早就停產了,而且現在看來已經不先進了,且造價費用極大。
其實稍有邏輯思維和現代科學常識的人,都能夠認識到這一點,上世紀的科技與今天相比早就不是一個等級。要知道現在一部手機的電腦運算能力,比阿波羅飛船全部電腦疊加的能力已經強大多了,還死抱著過去技術不放豈不愚蠢得可笑?
當然,我們今天的航天技術發展,是從那個時代繼承下來的,但已經遠遠高於那個時代了。人類再登月也不會老停留在過去的那種撿幾塊石頭回來就滿足了,而是要有更深層次的考量,如建立基地,開發旅遊或礦藏,為登陸火星作預演等等。
老美的重返月球計劃就是奔著這些去的,馬斯克創立的世界第一個私人火箭公司~SpaceX火箭公司,就正在為人類再登月球,並將人類送上火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研發出了突破人類思維的新型星艦。
傳奇的火箭人馬斯克
埃隆·馬斯克已經成為一個被全球聚光燈跟蹤的傳奇,這位具有物理學和經濟學雙學位的學生,在1995年24歲時,進入史丹福大學攻讀材料學和應用物理學博士課程,但就在入學的第二天,他腦瓜子一熱,決定離開學校開始創業。
他的創業之路似乎很順利,才幾年時間,就成為一家頗具規模的貝寶公司大股東,並任CEO。2001年,他開始編制自己的火星夢想,策劃一個擬在火星上建立實驗室的「火星綠洲」項目,但他發現要實現這個項目必須購買國外的運載火箭,成本遠遠高於預算。
於是他暫緩了這個計劃,轉而於2002年成立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就是很快著名起來的Space X,自己出任執行長兼首席技術官,專攻火箭發射技術以及如何降低發射成本,立志打造人類太空文明,計劃未來實現火星移民。
開始人們對這位別出心裁,常常吐出驚人之語,甚至看起來是比科幻還科幻的大話,報以譏諷看笑話態度。但很快人們發現,此人並非大話空話的狂妄之徒,他吹出的皮一個個竟然都實現了。
Space X公司率先實現了迄今世界唯一的火箭回收技術;開發出漂亮的「龍飛船」,實現了與國際空間站的自動對接;他設計的新型太空衣完全脫離了過去笨重的樣子,堪與時裝媲美。
一次就發射星鏈衛星60顆,在2004年完成由1.2萬顆衛星組成的「星鏈」網絡,將完全改變網際網路傳輸方式,覆蓋全球的衛星網絡將淘汰裡面所有基站,什麼5G、6G都將過期作廢。
幾乎要不了幾天,馬斯克就會爆出一個令人目瞪口呆的新聞。
他說的所有「大話」看來都非「空話」,因為馬斯克除了投資Space X火箭公司,還控股投資了特斯拉汽車公司、太陽城光伏發電公司、OpenAI、The Boring Company、Neuralink、生命未來研究所(Futureof Life Institute)、超級高鐵(Hyperloop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星鏈(Starlink)等眾多的公司和組織,其涉獵的行業有人工智慧、生命研究、公共運輸、新能源等眾多領域,而且都是高精尖的研究。
比如他正在進行的意識上傳研究就走在了世界前列,特斯拉電動車領導著世界潮流。正在開發的地下交通系統更是匪夷所思,揚言要建立30多層的地下交通網絡,依靠電動滑塊來傳輸汽車,速度將達到每小時200多千米;還要建設封閉管道超級高鐵,速度達到每小時達到1200千米。
現在馬斯克更有資格說這話了,因為他已經是世界首富,他巨大的財富與其超級的腦瓜結合,會創造出更多的奇蹟。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小編原創文章《SpaceX星艦PK土星五號,世紀對決,馬斯克的火星夢想在路上(2)》,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