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他才是最後的正常人

2023-07-15   抽屜電影

原標題:抱歉,他才是最後的正常人

我們去評價一個人的時候,通常會帶入自己的觀點或者說是自己的價值觀,通常情況下,自己認為這個人怎樣,這個人在我們的心中就是怎樣的,換言之,這個人與我們認為是對的價值觀就是相悖的。比如說我們評價一個是有精神病,那麼參看的對比項就一定是正常人,但我們沒有想過,如果參照物不正常了,那麼被評價為精神病的那個人,還是精神病嗎?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或許能推翻這個定論。《我的朋友叫哈維》是一部奇幻影片,一個叫埃爾伍德的中年男人常年酗酒,且總是很熱情好客。然而埃爾伍德有一個怪癖,他經常被人認為是臆想出來一個同伴,這個同伴叫哈維,且是一個大兔子。埃爾伍德也因此被認為是患上了精神疾病。家人非常擔心,同時也努力的想要將他送進療養院進行治療。然而不湊巧,埃爾伍德出走了。

於是,一場追尋埃爾伍德的故事緩緩展開。影片《我的朋友叫哈維》試圖為觀眾展現一個荒誕的場景,這種場景的締造者本身並不荒誕,荒誕的來源是這個締造者周圍的環境。埃爾伍德的家人以及鄰居們都認為他是一個臆想病症的患者,且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一次為樂,然而埃爾伍德本身並不這樣認為,他一直堅信哈維的存在且於這種存在之間,埃爾伍德跟哈維兩個人相處的非常不錯,然而某一天,哈維走開了,埃爾伍德不得不走上尋找哈維的道路,也正是這個時候,埃爾伍德的家人開始真的額意識到自己的親人可能患病了,並最終接受了醫生的建議,將他送往精神病院。

本片的故事緩緩展開,我們作為觀眾卻在看完後得知了這樣一個真相,如果埃爾伍德口中的哈維真正存在著呢?我們該如何去盤點生活中的所有常見?這個問題似乎不難回答,但是問題的答案本身就容易變成促使觀眾更加困惑的誘因。

當我們評價精神病人的時候,首先假定的是正常人是正常人,因此,與正常人行為或者是思想相悖的才會被當做是精神病人,對此,沒有任何人有過更深層次的懷疑,然而當這種懷疑真正產生的時候,我們的衡量基礎是不是會發生根本的變異?

哈維存在與否,影片給出了回答,這種回答看似荒誕,實際上卻是顛覆我們認知的一個答案。接受這個答案,就意味著之前的自己所形成的價值觀是值得懷疑的,否定這個答案,就意味著之前自己所形成的價值觀可以得到進一步的鞏固,然而現實卻並不容易這樣被說服。

當我們覺得埃爾伍德是一個精神病患者的時候,基於的參考是他酗酒,且整天醉醺醺的喜歡邀請別人來自己的家裡作客。這本是一個人好客且熱情的表現,然而卻被我們認為是異常的開端。如果沒有這樣的條件加持,似乎並沒有人會認為埃爾伍德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欺騙者,同時也沒有人會認為他患有精神疾病。然而我們卻忽視了這樣的行為本身就是正常的。

如果埃爾伍德的行為是正常的,那麼精神病人眼中的世界究竟是一副什麼模樣?本片中的正常人的世界還會這麼正常嗎?這是一個疑問,但是卻沒有人願意回答。我們似乎更加願意相信哈維的不存在,因為只有哈維不存在了,埃爾伍德的一系列行為才會有一個合乎常理的解釋,否則,一切就都難以理解,更別說本片中的一些既定事實了。

因此,回到一開始的問題當中,我們不難發現,原來的現實是需要一定的價值觀作為判斷輔助的,如果沒有這樣的價值觀,我們所看到的現實還真的是現實嗎?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還真的是正常的存在嗎?埃爾伍德的存在使得很多正常人都是安心的,如果埃爾伍德被送往精神病院之後,正常人或許會更加安心。然而這種安心卻是建立在忽視了哈維的存在的二基礎之上的。

當哈維用自己的存在打破了這樣的認知之後,埃爾伍德看上去更加像是正常人了,而所謂的正常人卻顯得有些不正常了。

故事的最後,當埃爾伍德的家人們意識到自己的親人沒有生病的時候,他們或許接受了這樣的回答,一系列的離奇的事情發生之後,或許人們才真正意識到哈維是真實存在的,然而揭露出來謊言的總是那麼個別人,真正的人群並不願意接受觸手可及的真相,人們更願意睡去,哪管什麼東西。

如果瘋子沒有瘋,那麼誰才是正常人?如果正常人不正常,而瘋子的世界才是正常的,那麼我們的現有的社會秩序該由誰定義?或許接受與否,並不是簡單的對錯問題。

……

你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