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或直接參與「篡唐」才魂斷馬嵬坡,安祿山不過是替罪羔羊?

2022-02-24     軍武四分三十三

原標題:楊貴妃或直接參與「篡唐」才魂斷馬嵬坡,安祿山不過是替罪羔羊?

可能不少人對於楊貴妃,應該是印象真的很深刻,作為唐朝著名的歷史人物,憑藉著「一己之力」幾乎斷送大唐好幾代人。雖然安史之亂之後,大唐還是繼續續命好幾十年,但是在不少人心中,國家江山衰落是不爭的事實。

因為此事她備受將士們怨恨,直言若不是她,不至於造成安祿山叛變。發展到後來,士兵們將其逼死在馬嵬坡上,然而有人認為她真正死因,是因為直接參與「纂唐」,話說起來安祿山不過是一個替罪羔羊罷了。

在古代後宮嬪妃干政,算是十分常見的事,像漢朝的呂后、唐朝武則天、宋朝趙娥等,大多數都是這種模式。她們發達之後,都想要扶持一下家人。自古以來一直流行一句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就是這麼來的。

西漢有名的大將軍衛青、霍去病,之所以獲得出人頭地的機會,某種程度上,他們屬於外戚。漢武帝一開始知道他們,是因為原因,寵愛這個女人,難免會對其娘家人多了幾分關注。衛家一個貧寒家庭,若非衛子夫給力,哪能一躍成為朝廷的權貴人物。

自古以來嬪妃進入後宮之後,隨著地位逐漸提高,野心會逐漸滋生出來。從一開始想要獲得寵愛,發展到後來,想要讓兒子當上皇帝,這個就是干政。從一個小女人,變成一個深宮怨婦,譬如《後宮甄嬛傳》中,到了結尾哪裡還有剛入宮影子。

可能不少人感覺,楊貴妃不應該是這樣,畢竟她沒有兒子。哪怕費盡心思,下一任皇帝與她也沒有太大關係,可是有一點大家必須考慮,楊貴妃不爭,不代表楊家人不爭奪。楊家的掌門人楊國忠。這個人在朝廷當中,不光是權勢挺大,關鍵野心也不小。

如果翻看楊國忠的人生履歷,不難看出來,就是一個「暴發戶」。認真來分析這個人祖上就不是什麼正經人,是武則天的「小白臉」張易之。雖然自豪門之後,可是一輩子所作所為很難讓人苟同。這個人早年貪污受賄,被周邊人看不起,直到30歲步入仕途。

善於巴結一些有權勢的人,像早期的蜀地大富豪鮮於仲通,到後期的楊家姐妹。一路上憑藉著這些貴人的扶持,今天這個位置。因為和楊貴妃是親戚,唐玄宗對此人很重視,委派其擔任高官。

有些人一旦給了他合適的「土壤」,這個人會逐漸成長起來,事情超出人們控制。楊國忠就是這種情況,打從攀上唐玄宗那天開始,就有了計劃。敏銳察覺到了皇帝想要安逸享樂的心思,平時對於皇帝百般巴結,對他委以重用。大唐有了這種人做官,未來也就可想而知。

楊國忠對於大唐的危害,不光在朝廷上,還有邊疆問題。中間牽扯到任人唯親,他舉薦的人攻打南詔,兩次都是無果而歸。為了掩蓋事情的真相,索性他偽造戰功,欺騙唐玄宗。後果就是兵力受損,疆土流失。南詔這個附屬國,還背叛大唐王朝,投靠吐蕃。並且不斷蠶食唐朝領土,國力受損。

這件事情不見得唐玄宗沒有懷疑,但是因為楊貴妃的關係,一直對楊國忠持縱容的態度。因為有了楊貴妃這個「靠山」,楊國忠做起事情更加肆意妄為,野心不斷增長。朝廷上自從對手李林甫去世之後,他的目標就變成安祿山,想要將其剷除。

如果說安祿山對於李林甫,還有幾分懼怕的心思,不敢有所行動。那麼對於楊國忠,壓根不是很放在眼裡,兩個人在朝堂上開始爭鬥起來。發展到後來,安祿山起兵造反,打著就是誅殺名義。也是對方把他太緊,原本想要等到唐玄宗去世之後,起兵造反的計劃被迫擱淺,提前起兵造反。

至於楊貴妃在中間起到作用,更多像是一個幫凶,過度干涉朝政。有史書記載,當時皇上曾經讓安祿山入朝,試探一下有無謀反之心。因為有楊貴妃的事先通風報信,安祿山對皇帝也是裝瘋賣傻,最終矇混過關。

說道楊貴妃「纂唐」,最明顯事情,就是楊家與太子李亨關係不和。早些年楊國忠為了巴結李林甫,曾經配合對方打壓太子,害死其親信、親戚等。雙方的關係,那是水熱火熱,太子十分怨恨楊家人,礙於父親偏心,所以隱忍不言。真正說起來,楊貴妃死何嘗不是自己以及娘家人作的,安祿山就是一個「替罪羔羊」。

楊國忠的手不光在朝廷上,還籠絡邊關大將軍哥舒翰,權利幾乎到了無人抗衡的地步。就連太子見了都要避讓三分,畢竟自己老父親太不靠譜。早些年為了討好武惠妃,曾經殺死過自己親生兒子,這讓太子也很懼怕。

等到安祿山起兵造反之後,唐玄宗十分惱怒,想要親自御駕親征。看到事情越來越糟,決定讓太子監國,自己好退位,。楊國忠知道之後,嚇得魂飛魄散。擔心太子繼位之後會對自己進行報復,趕緊告訴楊貴妃。楊家姐妹紛紛勸阻,最終讓皇上打消之前的念頭。

後來唐明皇帶領眾人逃出長安城之後,情況發生很大變化,眾人對於楊國忠這些年的所作所為早就心生不滿。而楊國忠還像昔日那樣為所欲為,惹怒大家,將士們將其殺死。既然開了殺戒,那麼楊家其他人沒有活路,楊貴妃亡命於馬嵬坡。

大家都認為安祿山有反唐之心,卻不知道還有一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難道稱王稱帝之心,楊國忠就沒有嗎?他一生費盡心思,從一個小官員混到朝廷高官位置,鬧得大唐江山「雞犬不寧」。楊貴妃這個深宮婦人,仗著皇帝的寵愛,過於干涉朝政。影響唐玄宗後期的相關決策,縱容楊國忠禍國殃民,導致了大唐的衰落。至於安祿山,不過就是將士們殺死她的一個「藉口」。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d16d97fa36e9342bbe2edfd25185c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