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雜交制種技術

2023-12-27     天山植保

原標題:棉花雜交制種技術

湖南省於20世紀末就開始推廣雜交棉種植,是全國雜交棉普及最早的省份。但是雜交棉種子生產主要還是通過人工雜交制種為主,現簡要介紹棉花雜交制種技術。#三農身邊事#

一、親本培管要點

1.培育壯苗 苗床要選擇地勢較高、排水方便、土壤肥沃、土質疏鬆、背風向陽、無枯黃萎病的地塊。制缽採用大缽育苗,缽子直徑不小於8厘米。於4月上旬,搶晴天播種。

2.合理密植 壟寬包溝2米,行距1米,每667平方米母本密度800~1000株。稀植有利於發揮個體優勢、增加鈴重,降低田間陰蔽、減少爛鈴,便於制種操作、提高工效,節約親本種子、減少成本。

3.全膜覆蓋 覆膜前開溝埋施肥料,採用1.6米寬的微膜覆蓋壟面,蓋干不蓋濕,覆膜後打孔移栽。全膜覆蓋有利於防草、增溫,保肥水、促早發。

4.科學施肥 增施磷鉀肥,增加鈴重和種子飽滿度。增施有機肥,提高產量。增施硼肥,提高成鈴率。合理化學調控,提高成鈴率。調節劑的使用原則上宜輕不宜重,少量多次,葉片變色不變形。

二、去雄授粉技術

1.前期準備 每667平方米制種田配備操作人員3人左右,制種人員須經技術培訓,熟悉制種程序,並在制種開始前10天預留拇指指甲。制種開始前夕,備好標記線(以20厘米以上紅線為佳)、網袋、鑷子、授粉瓶等。授粉瓶選擇白色透明、直徑3厘米、高5厘米的塑料膠瓶,頂端中央鑽一直徑2~3毫米光滑圓孔。制種前必須徹底拔除親本雜株和病株,並將成鈴、幼鈴及花朵摘除。

2.去雄 一般下午3—7時為去雄時間,按花序尋找花冠變白變軟、急劇伸長、露出苞葉頂部的花蕾為去雄對象。去雄時,一隻手握住蕾柄,另一隻手的拇指指甲從花冠的基部切入,直至子房壁外白膜,環剝花冠,連同雄蕊管一同取下,順手在苞葉上放上一根標記線。剝下的花冠放入隨身帶的網袋中。去雄要徹底,花柱上不能有連著花絲的花葯,不能損傷子房和花柱,儘量保證子房壁白膜與苞葉的完整。

3.取粉上午7時前後,用鑷子將已散粉的花粉取下放在紙上,達到一定數量後用手指輕輕搓揉,然後裝入授粉瓶中。花粉量至少達到1/2瓶,但不要超過2/3瓶,並儘量多取幾瓶花粉放在陰涼處備用。

4.授粉 一般在上午8—11時進行。如遇高溫乾旱天氣,應適當提早授粉,一般在上午10時以前結束。授粉時,一隻手拿授粉瓶,另一隻手將去雄的苞葉推開,露出花柱,倒轉授粉瓶,瓶頂圓孔對準花柱,輕輕將柱頭套入,握瓶的手轉動幾下,退出柱頭。授粉要儘量充足、均勻,切忌讓水進入瓶內。

5.摘花 在整個制種期間,制種田不得有花朵開放,如遇連續下雨實在難以進行制種,應及時摘除所有開放的花朵,防止自交成鈴。

6.清場 制種結束後,及時剪除果枝末端及亞果枝上的花蕾,並連續摘除花朵10天以上,同時逐行逐株清除自交鈴。

7.採收 當制種棉田進入初絮期時,即可開始採收。一般每隔7天採收1次,氣溫較高時,吐絮較快,應縮短採收間隔期。採收時應將僵瓣花、爛花、蟲害花分開,並注意不可採摘「笑口棉」。如遇連續陰雨天,為防止爛鈴,可將裂口鈴摘回剝出攤放,但應儘量攤薄,切忌濕花堆放。

8.曬花 需搭好曬花架,備好曬花簾、薄膜、夾子等曬花設施。原則上,每667平方米制種地至少配備7米以上的曬花簾。曬花時勤翻曬,籽花必須徹底曬乾,並選出僵瓣花、蟲害花、爛花,單獨存放。

現階段棉花直播方式逐漸增多,常規棉有替代雜交棉的趨勢,常規棉及雜交棉親本在繁育的過程中,應選擇500米內無其他棉花品種種植的地塊。在蕾期、花鈴期兩個關鍵時期去雜,將性狀不良或混雜植株及時拔除,保證種子純度。

作者:湖南省棉花科學研究所 彭凡嘉,圖文編輯:天山植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ce4d45035d5ef25f2533faff56815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