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攔腰切開的核潛艇嗎?內部構造十分複雜,讓人眼花繚亂

2023-12-29     洞察軍事

原標題:見過攔腰切開的核潛艇嗎?內部構造十分複雜,讓人眼花繚亂

核潛艇的誕生可以追溯到20世紀中葉,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戰爭形態的演變,人類開始探索在水下進行戰爭的可能性。潛艇的歷史發展經歷了多個階段,從最初的氣浮潛艇到後來的柴電潛艇,再到如今的核潛艇,其建造和設計都得到了極大的改進。

潛艇的戰場應用主要體現在水下作戰領域。作為一種隱藏且具有突襲能力的武器平台,潛艇在現代戰爭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潛艇可以執行多種任務,包括偵察、破壞和打擊敵方艦艇等。其具備隱身能力,能夠悄然接近敵方目標,給予敵人致命一擊,所以被稱為「水下幽靈」,是航母殺手。

核潛艇作為潛艇中的頂級裝備,其核心動力系統採用核能驅動,具備長時間持續航行的能力。核潛艇通常由強大的核反應堆提供動力,不依賴於傳統能源,因此航行距離遠,持續時間長。核潛艇還裝備了先進的導航和通信系統,以及先進的武器系統,包括飛彈和魚雷等。其在水下的隱蔽性能非常出色,使其成為戰略威懾和打擊敵方目標的有力工具。

核潛艇的優勢體現在多個方面。首先,其隱身能力使得敵人很難發現和追蹤,增加了其生存能力和打擊效果。其次,核潛艇可以攜帶核飛彈,具備遠程打擊能力,可以對敵方目標進行戰略打擊。此外,核潛艇還可以執行情報收集、救援行動以及特種部隊的投送等任務,具備多樣化的作戰能力。

當核潛艇退役並報廢時,對於核潛艇及其核動力系統的處理是一個複雜而敏感的問題。一種常見的處理方式是以海葬的方式將核潛艇沉入海底。這種方式不太環保,因為核燃料系統有可能會發現泄露,造成污染。另一種處理方式就是「土葬」,是通過船塢拆解和回收利用核潛艇的部件和材料。將核燃料部分取下後,再將報廢的潛艇深埋土層。這個方法能防止輻射泄漏和環境污染。

但操作起來非常麻煩,首先切割核潛艇就是一個大工程。因為核潛艇體積太大了,為了便於運輸,就要用大型切割機將其攔腰切割,再進行填埋。也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有幸見到核潛艇的內部構造,一眼看過去,就是各種密密麻麻的管道、閥門、線路、部件、儀器等等,給人感覺眼花繚亂。比如文中被切開的潛艇就是俄羅斯的671型核攻擊艇。

可見,核潛艇作為現代海上力量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具備複雜的內部結構和高度先進的性能。怪不得,當今世界,科技雖然發展迅速,但能造成核潛艇的國家依舊有限,僅有五常國和印度造了出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ccb7cf48f8cf3cb47d49fca95648b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