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張阿姨便開始加入了養生的大隊伍中,每天跳跳舞、走走路,偶爾出去旅旅遊,日子過得好不逍遙。
一天吃完午飯,張阿姨突發頭部劇痛症狀,同時還伴有噁心等症狀,家人便帶她到醫院就診。
醫生檢查後診斷為輕度腦出血,張阿姨覺得不可思議,自己平常身體很好,怎麼就好好腦出血了?
醫生表示:「從過往病歷來看,你患有高血壓,這個腦出血可能與你的高血壓沒控制好有關。」
高血壓長期控制不好可能會引發腦出血或腦梗死,那血壓高到什麼程度可能會引發腦出血呢?
一、高血壓如何引起腦梗死和腦出血?
腦梗死即缺血性腦卒中,是各種腦血管病變引發腦部血液障礙,從而導致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
腦出血即出血性腦卒中,是非外傷性的腦實質內出血,多見於高血壓合併小動脈硬化,由於長期的高血壓導致腦細小動脈變性壞死,血壓突然升高引發了血管破裂出血。
那高血壓是如何引起腦梗死和腦出血的呢?
河北省人民醫院郭藝芳指出:高血壓長期得不到控制會導致血管內膜破損,膽固醇趁機進入,慢慢會形成斑塊,導致血管腔變狹窄,從而發生腦缺血。斑塊突然破裂還可能形成血栓,導致血管腔嚴重閉塞,引發腦梗死。
另外,高血壓長期得不到控制,會使血管持續擴張變得更硬更脆,甚至沒有彈性,時間長了血壓突然升高,就可能導致血管破裂,引發腦出血。
二、血壓多高會誘發腦出血?3條紅線需警惕
人體理想的血壓應該是收縮壓小於120mmHg,舒張壓小於80mmHg,120—139/80-89mmHg就屬於正常高值血壓了,血壓值處於這個範圍內的人群日後被高血壓盯上的風險更高。
事實上,血壓值和腦出血之間並沒有一定固定的數值門檻。但高血壓有三條「紅線」,一定要提高警惕!
1、警戒線
廣東省人民醫院、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研究發現:年輕人血壓大於等於120/80mmHg,就處於警戒範圍。
研究發現收縮壓超過120mmHg的人,血壓每升高10mmHg,就比正常人腦出血風險增加61%。老年人的血壓警戒線則是超過140/90mmHg,超過這個範圍的一定要提高警惕。
2、危險線
高血壓根據血壓值可以分為一級高血壓、二級高血壓和三級高血壓三種。
一級高血壓一般高壓在140~160mmHg之間,低壓在90~100mmHg之間,可通過調整生活習慣控制血壓,必要時遵醫囑用藥;
二級高血壓一般高壓在160~180mmHg之間,低壓在100~110mmHg之間,需及時遵醫囑用藥治療;
三級高血壓高壓大於180mmHg,或低壓在110mmHg以上,可能會引發各種病變,需及時干預治療。
3、極線
人的血壓是有極線的,人體血壓最高達到250/140mmHg時,可能會引發急性心腦血管病變,必須馬上就醫治療。
高血壓人群如果有頭痛、頭暈、肢體麻木無力、蒙黑、嗆咳等不適症狀出現,要警惕是腦出血的早期信號,一定要儘早就醫排查!
三、高血壓者手指出現3個異常,謹防腦梗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血管科主任醫師張雙偉提醒:高血壓並非無跡可循,如果高血壓患者手指出現了下面幾個異常,要警惕腦梗發作!
1、手指無力或發抖
高血壓患者如果肌力下降、神經傳導受到干擾,就可能無法提起重物,從而出現手指無力或發抖的症狀。
2、手指僵硬、不夠靈活
手指好好的變僵硬、不靈活了,要警惕腦梗,因為大腦控制著人體的感覺和運動,一旦大腦血液循環受阻出現缺血、缺氧,就可能會影響運動、感覺功能,從而導致手部活動受到影響。
3、手指發麻
高血壓患者如果出現持續性的手指發麻,休息無法緩解,要警惕急性腦梗或腦出血。因為手指處於神經末梢,體內血管被堵會導致手指出現異常症狀。
四、高血壓患者預防腦梗腦出血,牢記5點
高血壓作為心腦血管病的高危因素,嚴重的可能會引發腦出血併發症,高血壓患者一定要做好腦出血的預防!
1、健康合理飲食
高血壓患者要少吃鈉鹽、肥肉等,保證合理膳食,多吃新鮮蔬果和粗纖維食物等。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平常要保持樂觀的心態,保證睡眠充足,避免過度勞累,還要預防摔倒,注意做好保暖措施等。
3、自我監測血壓
平常要定期監測自己的血壓,選擇一個安靜的環境、在情緒平穩時測壓,並做好記錄。
4、遵醫囑服用降壓藥
高血壓患者服用降壓藥要遵醫囑,避免隨意停藥,以免導致血壓波動,甚至被腦梗、腦出血等意外盯上。
5、堅持運動
適當進行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像騎車、快走、太極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高血壓雖然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病,但長期控制不佳可能會引發嚴重的併發症,因此一定要重視高血壓。
要隨時關注身體異常症狀,警惕腦出血來襲,平常要做好腦出血的預防。
參考資料:
[1]《血壓多高,會誘發腦出血?這3條「紅線」都需警惕!6大危險因素,早避更安全~》.我是大醫生官微.2022-11-29
[2]《血壓高者手指3個異常,謹防腦梗!4類人易成為高血壓「候選人」!》.中醫心血管主任張雙偉.2024-03-21
[3]《西小京科普 | 高血壓患者如何預防腦出血?》.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2020-06-2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