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考90分痛哭流涕: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遠離垃圾快樂

2020-11-16     小樹苗兒童教育

原標題:男孩考90分痛哭流涕: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遠離垃圾快樂

作者丨清月&天涯海角

智慧父母V(ID:zhfm831)

這兩天,一個小男孩的哭感動了萬千網友。

男孩上三年級,之前考試成績從來沒有上過90分,這一次考試竟然破天荒地考到了90分以上。

拿到試卷的那一刻,他激動壞了,抑制不住地哭了。

可以想像,正如網友說的,為了這一刻,孩子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

當男孩看到自己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便難掩激動之情。

網友被男孩的哭打動了,紛紛鼓勵他:

小朋友繼續加油啊!

繼續加油,嘗到了甜就得好好努力。

確實,比考90分更重要的是,男孩會更加自信,也更願意為既定目標付出努力,因為他嘗到了努力的甜,嘗到了深層次的快樂。

還記得那個考了99分激動得「笑掉大牙」的小男孩嗎?

還記得那個高考查分後蹲在地上喜極而泣的學生嗎?

他們的喜極而泣並不只是因為最後取得了好成績,更是因為這份成績背後凝聚了他們多少努力多少付出。

這份深層次的快樂是他們受用一生的財富。

為人父母,就是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引導他們願意為了更高遠的目標而努力,為他們創造更深層次的快樂。

別讓垃圾快樂毀掉孩子

因為深層次的快樂需要付出努力,需要長時間才能收穫結果,而這恰恰違背了孩子的天性,所以更多的孩子追求即時得到滿足的「垃圾快樂」。

都說毀掉一個孩子,只需一部手機,多少孩子沉迷於網絡不可自拔。

比如短視頻,不需要動腦子,只需要手指一划,就能看到很多新奇的東西,孩子很容易被吸引。

前段時間,大連的一個媽媽被12歲的兒子沫沫氣到了。

原來沫沫晚上竟然躲在被窩裡玩手機,而且是在偷看內容匪夷所思的「吃播」。

一則視頻里主播將花生油、辣椒油、生雞蛋一起倒在了杯子裡,一口氣喝了下去。

這還是小兒科,這個主播還會喝掉一整瓶米醋、一斤二鍋頭……

更令人咋舌的是他竟然用鼻子喝牛奶和雞蛋液。

就是這樣毫無營養的病態視頻卻吸引了12歲的孩子躲被窩裡偷看。

長此以往,耽誤學習不說,孩子的三觀也極易扭曲。

還有玩遊戲,多少孩子深陷其中。

之前看過一個視頻,一個15歲的男孩沉迷於網絡遊戲。

大白天也不出門,而是拉上窗簾坐在電腦前打遊戲。

媽媽叫他吃飯,他當沒聽見,媽媽怕他餓著,只好把飯端到他面前,結果他怒罵:「死去!走開!別打擾我!」

媽媽無奈,拔掉網線,這下更激怒了他,直接下樓砸東西。

這樣的孩子已經離不開網絡世界帶給他的垃圾快樂,他已經沒有辦法從現實世界汲取力量,更不用說努力去追求深層次的快樂。

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

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共計9.04億,期中青少年(19歲以下)占比最高,達到了23.2%。

其中,短視頻、網絡遊戲和網絡直播被看的比例最多。

這是一個速食時代,可是對於孩子來說,速食是一種傷害。

比如短視頻,獵奇、好玩,看完不用記憶,哈哈一樂。

比如玩遊戲,可以組隊打敵人,還能獲得各種各樣的封號,做完任務,還可以領取各種獎品,甚至可以做老大,結婚生孩子。

一旦離開了網絡他們就會空虛煩躁無法自處,於是他們陷入垃圾快樂不可自拔。

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說:

「毀掉我們的不是我們所憎恨的東西,而恰恰是我們所熱愛的東西。」

過多體驗了垃圾快樂,他們就不再願意追求深度快樂。

真正的快樂,來自努力後的成就感

最近,王源參加了綜藝節目《我們的歌》第二季,大家都被他的歌聲感染了。

一路走來,我們看到了王源的努力和堅持,他對音樂的熱愛讓他走出了不同於組合里其他兩個夥伴的路。

王源會的樂器已經有超過十五種:

鋼琴、空靈鼓、電子琴、吉他、貝斯、尤克里里、架子鼓、非洲鼓、手風琴、豎笛、口琴、陶笛、薩克斯、打碟……

並且樣樣拿得出手。

如此優秀的王源是家人的驕傲,但王源的媽媽曾經面對媒體痛哭,表示如果有選擇,絕對不會讓孩子進娛樂圈。

在媽媽看來,王源一路走來太辛苦了,不像其他孩子過得那麼快樂。

可是王源卻說:如果再來一次,他仍然會義無反顧地選這條路,為什麼要過平凡的一生呢?

你看,媽媽眼裡的那些苦日子卻讓王源嘗到了甜,讓他體會到了深層次的快樂,讓他擁有了不平凡的人生。

綜藝節目《妻子的浪漫旅行》中,有一個環節是「對10歲的自己說話」。

吉娜流著淚對小時候的自己說:「要好好練琴,聽父母的話。」

郎朗聽了也濕了眼眶。

作為世界級的鋼琴家,極致努力和深度快樂都是刻在他們生命里的。

有一次,我帶孩子去看架子鼓表演。

台上的小男孩激情滿滿,手法熟練,並且很享受表演。

可是媽媽卻說能走到這一天太不容易了。

最初孩子對學習架子鼓很感興趣,老師也夸孩子有天賦。

可是日復一日的枯燥練習讓孩子萌生退意。

接下來的日子,這位媽媽只能耐住性子陪著孩子練習。

慢慢地,孩子發現自己竟然能把一首曲子準確地演繹下來了,特別有成就感。

再後來,隨著孩子越練越好,老師帶他去參加各種表演,他出色的表演經常贏得場下孩子和父母羨慕的眼光,孩子更願意練習了。

錢文忠教授說:

「憑什麼教育是快樂的?我實在想不通,教育怎麼一定是快樂的?教育裡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這是不言而喻的。」

而痛苦過後收穫的快樂也是不言而喻的。

一切能讓人獲得短暫快樂的東西,都是慢性毒藥。

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建立在偷懶的基礎上,而是日復一日的練習和努力後得到的快樂。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創造深層次的快樂

李玫瑾教授說:

「孩子的問題往往都是成年人造成的,孩子的每種心理或行為問題,一定和父母的行為有關,和父母的教育有關。」

換句話說,孩子的行為,都能通過父母找到源頭。

如何讓孩子體會到深層次的快樂,父母試試這樣做。

1.高質量陪伴,遠離電子保姆

《窮爸爸,富爸爸》里有這樣一句話:

「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因為任何職業角色都可以被替代,唯獨父母角色無可替代。 」

陪孩子不只是陪著,而是高質量的陪伴。

陪伴也從來不是嘴上說說,然後一邊拿著手機,一邊給孩子一個電子保姆。

久而久之,孩子除了玩遊戲看視頻,不知道還能做什麼。

大家都羨慕武亦姝的才華,卻不知武亦姝的爸爸每天下午四點半就關掉手機一心陪伴孩子。

只有父母真心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被關愛,他們才不會去網絡上尋找存在感和安全感。

網絡里的聲音再熱情,都比不上你給孩子的溫暖。

2.努力給孩子創造巔峰體驗

前不久,23歲的柯潔擊敗韓國第一人申真諝奪冠,成為中國圍棋最年輕的「八冠王」。

柯潔6歲開始學習圍棋,7歲那年第一次參加圍棋比賽,之後便開始了無數次征戰,16歲那年更是成為中國圍棋甲級聯賽主將。

一次又一次的比賽,讓柯潔獲得了一次又一次巔峰體驗。

從比賽中不僅可以收穫成功的喜悅,還能看到自己和對手的差距,看到現在的自己和更好的自己的差距,從而努力變得更好。

所以父母要儘可能地為孩子創造獲得巔峰體驗的條件,

可以是一次演出,也可以是一次比賽,鼓勵孩子站出來,去展現自己,去收穫更好的自己。

3.以身作則

有一次聽講座,有一個互動環節,老師說什麼,我們就做什麼,老師一邊說一邊自己也做動作。

老師說舉起右手,我們也跟著老師舉起右手;

老師說摸摸右耳朵,我們也跟著摸摸右耳朵。

最後一句口令是摸摸下巴,結果大部分人摸了額頭。

原來老師說摸摸下巴的時候摸了額頭。

一個簡單的互動暴露了家庭教育的真相,孩子善於模仿而不是聆聽,做遠比說有用。

你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要以身作則。

懂得言傳身教的父母,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為人父母從來都不容易,可是我們充滿欣喜捧向世間的生命值得我們用愛去澆灌、用心去呵護。

路漫漫,愛滿滿。

最後,讓我們一起點亮【在看】,分享出去,讓我們努力成為更好的父母。

*作者:清月&天涯海角源:智慧父母V(ID:zhfm831),智慧父母是木棉說旗下的親子教育號,關注0-15歲孩子的成長教育,旨在幫助有遠見的父母養育終生成長的孩子!*註: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cUs0HUBxV5JH8q_vX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