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智選聯盟」再添新成員,如何平衡「圈內」競爭成持續擴容關鍵

2023-11-26     紅刊財經

本刊特約 | 崔倩倩

隨著智界S7亮相,「華為智選聯盟」再添新成員。合作車企在華為智選車模式下深度捆綁華為,藉助華為強大技術優勢、品牌渠道優勢推出爆款車型。

繼問界品牌爆火出圈以後,最近「華為智選聯盟」再落一子。11月17日,第二十一屆廣州車展正式拉開帷幕,智界S7亮相華為鴻蒙智行展台,該款車型作為由華為與奇瑞聯合打造的首款產品,華為智選車模式下的首款轎車,意味著「華為智選」正式進軍電動轎車市場。

與此同時,華為智選車業務宣布升級為鴻蒙智行,鴻蒙智行官方網站同步上線,並計劃後續推出鴻蒙智行APP。根據官網介紹,華為鴻蒙智行目前包含問界和智界兩個品牌。在11月17日廣州車展中,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表示,繼問界、智界之後,還會有兩個「界」,分別來自北汽和江淮。

智選車模式作為「含華量」最高的合作模式,車企在這一模式下深度捆綁華為,藉助華為強大技術優勢、品牌渠道優勢推出爆款車型,但隨著華為智選朋友圈的不斷擴列,是否會陷入同一模式不同品牌的競爭、同一車企其他品牌與華為智選品牌的競爭,以及在華為品牌影響力下是否會削弱車企其他車型的競爭力等,這一系列問題已引發業內討論。

智界或成為下一個問界

11月9日晚,華為和奇瑞合作的智界S7正式開啟預售,據余承東透露,智界S7發布僅兩天,訂單量就已突破1萬台,銷售勢頭不弱於問界M7,成為車市的又一爆款車型。

定位純電中大型轎車的智界S7在配置方面直接拉滿,率先搭載鴻蒙HarmonyOS 4、華為全新「巨鯨」800V高壓電池平台,搭載華為ADS 2.0高階智駕,以及華為途靈智能底盤等多項領先技術,其預售價格區間在25.8萬元到35.8萬元。

智界S7預售的良好表現及背後奇瑞的加持,讓市場普遍對智界S7有較好的預期,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智界S7有望成為第二個問界M7。

「智界S7有望在市場上獲得一定的認可和關注。 」天使投資人、人工智慧領域專家郭濤表示,華為在智能汽車領域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品牌影響力,同時智選業務也已經有了一些成功的經驗,比如與問界M7生產商的合作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華為在智界S7上不僅提供了鴻蒙智能車聯網系統,還為車輛的自動駕駛和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提供了技術支持。 如果這些技術能夠得到充分的驗證和優化,智界S7有望在市場上獲得一定的口碑。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表示。

智界S7的問世也意味著奇瑞正式加盟進入華為的智選聯盟,作為「自主五虎」之一的奇瑞,相比問界生產商,無論在銷量還是在技術上都具備較強的競爭力。 業內普遍認為,智界可以成為下一個問界,但奇瑞不會走問界生產商的老路,奇瑞更多是為了補齊短板,而非交出「靈魂」。

汽車分析師鍾師表示,華為通過與奇瑞密切項目合作,必然能給奇瑞帶來「新勢力」在智能化探索上的寶貴經驗,在當前向智能化、電動化轉型過程中,奇瑞與智能化的翹楚密切合作也是一種取長補短的途徑。 反過來,奇瑞已經積累的豐富生產製造和品質管理經驗,也能保證智界轎車高質量出品。

值得一提的是,奇瑞在新能源車方面可謂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乘聯會零售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奇瑞新能源車累計零售銷量為4萬輛,和去年同期的10.7萬輛相比,同比下滑達66%,且銷量長期依賴奇瑞小螞蟻、奇瑞QQ冰淇淋等低端車型,遠遠落後其他一些自主車企。

「此次奇瑞與華為合作推出智界的主要目的是衝擊中高端新能源車市場。 」中歐協會智能網聯汽車秘書長林示表示,一直以來,奇瑞在新能源車中高端車型方面處於弱勢,而華為在智能化方面具備較強的實力,所以奇瑞才願意服軟去和華為合作,藉助華為的技術實力打造一個成功的中高端品牌。 奇瑞作為強勢的汽車企業,不會讓華為深入介入造車環節,只是通過華為技術賦能而已,不會把寶只押在華為一家身上。

問界M7的爆火,無疑讓問界品牌成為今年汽車行業最大黑馬,同時也讓外界看到華為智選車模式的可行性。 對於華為而言,如果智界品牌也能贏得市場認可,則華為智選聯盟還將進一步擴容。

在鍾師看來,華為進入汽車圈策略比較獨特,高層始終沒決定要下場直接造車,但已經投入研發巨資和組成強大的研發團隊把智能電動汽車最核心的技術完全掌握在手心,至於整車製造環節則採用委託代工的方式,逐步擴大到奇瑞、江淮等整車合作企業,以便保證不同車型的產能穩定和汲取不同車企的生產製造和品質管理經驗,「華為造車朋友圈還將持續擴大」。

合作背後該如何平衡「圈內」競爭?

不可否認,問界品牌已是華為智選模式的標杆,但從合作對象來看,除了奇瑞外,問界生產商、江淮、北汽藍谷都是處在二三線水平的車企,對於目前的華為智選模式,傳統一線車企仍有些擔憂。

2021年6月,被投資者問及是否會考慮在自動駕駛方面與華為等第三方公司合作時,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曾公開表示: 「如此一來,它成了靈魂,上汽成了軀體。 對於這樣的結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靈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

郭濤表示,華為的策略就是選擇傳統小廠合作,電動車大廠是對手,傳統車大廠則存在有魂歸何處的問題。 短期來看,華為可以通過其在通訊技術、人工智慧和物聯網領域的技術積累,為二線廠商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持和解決方案,例如為其提供更加先進的智能駕駛、智能網聯等系統。 同時,華為還可以通過其品牌影響力和渠道資源,幫助這些二線廠商擴大市場影響力和銷售渠道。 此外,華為還可以通過其在產業鏈上的優勢,幫助這些廠商更好地整合資源,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

中信證券在研報中也指出,華為的強項在於技術和對消費者的理解,在製造端依賴主機廠,而最終的核心目標在於快速做到銷量的增長。 各個智選車企的第一輪車型周期,車型的重疊度會相對較低,均將得到華為廣泛的資源傾斜,最有能力伴隨華為進行產能擴張的車企將最為受益。

目前來看,華為智選模式下車型的重疊度確實較低,問界品牌旗下車型主要定位增程式SVU市場,智界品牌主打純電轎車市場,兩款品牌在車型上不存在競爭關係,但如果放到奇瑞自身體系下,就會存在競爭關係: 智界S7與奇瑞星途星紀元ES出自同一平台,尺寸十分相近且都定位於中大型純電轎車,外觀和內飾設計也是同一種風格。

那麼,隨著華為智選朋友圈的不斷擴大,相關車型的不斷豐富,未來是否會陷入同一模式不同品牌的競爭、同一車企下子品牌車型與華為智選品牌車型的競爭呢?

在鍾師看來,華為對代工的車型定位各有差異,沒有內部產品競爭問題。 至於是否與代工車企自身產品有競爭關係,只要是車上市都有行業中不少競爭對象,代工車企不在乎這點,因為已經從代工車型中獲得穩定的收益。 目前來看,奇瑞等強勢的車企僅撥出小部分產能為華為代工,毫不影響車企自身品牌的大力發展,但像一些比較弱勢的車企,基本上把產品都轉到為華為代工模式上後,一旦銷售下滑,將會面臨較大風險。

張孝榮表示,華為需要平衡同一模式不同品牌的競爭、同一車企其他品牌與華為智選品牌的競爭,加強品牌差異化,通過提供不同的產品定位、配置和價格策略,實現不同品牌之間的差異化競爭。 同時,注重宣傳和推廣不同品牌的特點和優勢,避免相互之間的惡性競爭。

「對於同一車企的其他品牌與華為智選品牌的競爭,可以通過加強合作與協同來化解。 例如,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從而提升整體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 注重品質和服務。 加強產品的品質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提升用戶滿意度和忠誠度。 同時,加強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推廣,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通過這些措施,華為可以更好地平衡同一模式不同品牌的競爭、同一車企其他品牌與華為智選品牌的競爭。 」張孝榮進一步表示。

(本文已刊發於11月25日《證券市場周刊》。文中觀點僅代表嘉賓個人,不代表本刊立場。本文提及個股僅做分析,不做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c8caf7ffd408e833cea4fa24b61a9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