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無銹缽
618,見證了中國消費升級的浪潮,也見證了無數品牌的輝煌與折戟。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企業過分在意超越別人,反而效果不理想;而執著於實現用戶價值的企業,卻常常在無意中領勝爭先。
超越別人?還是服務用戶?這曾經是困擾商業市場的永恆迷思。
把時間維度拉長,答案其實並不複雜:
對手永遠只是「過去式」,不斷突破「自己」,滿足用戶,才是走向未來的關鍵。
因為用戶,才是市場唯一的「主考官」。
為什麼不為了超越別人,而要滿足用戶?
潮水退去後,才能知道哪些人在裸泳。縱觀歷屆618中稍縱即逝的品牌,往往都難過產品心智「兩重關」。
沒有豐富的產品生態,沒有過硬的品牌勢能,單靠降價、內卷,留住的人心只會越來越少。
以智能家居賽道為例,頻繁而無意義的渠道戰、參數戰、價格戰,並沒有帶來好產品、好心智,許多品牌只知道瞄準對手打,卻忘了自己存在的意義。
改變這一現象的辦法,就是把企業的「坐標系」從超越別人,變為滿足用戶。
為什麼比起「超越別人」,「滿足用戶」更有價值?
一方面,競爭對手永遠是過去式,而不是未來式。瞄準競爭對手用跟隨戰略,只是重複過去,會讓企業陷入懈怠茫然。
想像一下,如果20世紀初的三星,還在努力用翻蓋手機超越諾基亞,如果佳能公司還在追隨柯達一起做膠捲,兩家公司如今的結局會是怎樣?
另一方面,滿足用戶才能幫品牌看清前路,企業是為了服務需求才誕生的,用戶永遠不會滿意,只有隨用戶而變,不斷自我驅動的企業,才能走向明天。
這也正是海爾智家領跑智慧家庭行業的秘訣。
回顧海爾智家過往歷屆購物節的戰績, 「常勝、善勝、不執著於勝」 ,可以說是恰如其分的總結。
去年618,海爾智家就在行業普遍承壓的環境下,逆勢增長23%,收穫冰箱、洗衣機、熱水器、冷櫃等多品類全網第一。同年雙11,也是海爾智家第11年拿下全網第一。
儘管有著優良戰績,這一品牌卻始終把 「不打價格戰,堅持超越自己,圍繞用戶需求創造價值增量」 作為前行的坐標,背後的原因無疑耐人尋味。
《韓非子·喻老》中有云:「自勝之謂強」。真正的強者,瞄準的是自我疊代和精進。
過分追求勝利,總想著超越別人,表面上處處得先,實際上不知不覺就偏離了最初的方向,從商業的長河來看,最終決定企業成敗的,不是一時之商戰,而是用戶的態度。
這也是為什麼,不總追求超越別人的海爾智家,卻能收穫來自市場和對手的長期尊重。
決定競爭的勝負,不是對手而是用戶
對於品牌來說,滿足用戶不是一句空談,而是用硬實力,獲得用戶的認可。
正如海爾智家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徐萌所說: 「誰接近用戶,誰就是用戶首選。」
今天,一場「回歸用戶」的消費浪潮,已經在不斷湧現。
今年618,淘天集團執行長戴珊稱「今年618是歷史上最大投入的一屆」,京東重啟百億補貼,拼多多造勢新活動……618作為經濟復甦後的第一個消費狂歡節,「用戶」正在成為網際網路巨頭們的「口頭禪」。
然而談用戶容易,懂用戶難。
什麼樣的產品能夠打動用戶?答案說穿了很簡單, 就是「解決痛點、引領趨勢」。
處理好用戶眼前的煩惱,解決掉用戶往後的顧慮,長此以往,消費者不選你選誰?
以智能家居行業為例,這意味著:
首先,在產品端,企業能用原創科技解決難題,帶給用戶一個顛覆式的智慧家庭體驗。
同樣一個廚房的場景,行業過去對於這幾平米的升級,一直圍繞的是「如何讓會做飯的做好飯」,但這一點點的便捷,並不足以成為消費者「換一個智慧廚房」的理由。
相比之下,海爾智家所追求的,則是讓「不會做飯的人也能做好飯」,用「主動服務」的烹飪廚居場景,為廚房小白帶來烹飪大師級的體驗。
在卡薩帝的星河套系裡,「火候」這個需要長年累月積攢的主觀經驗,變成了搭載於灶台和蒸烤一體機里的「被動技能」,依託對加熱科技和調溫功能的變革,整套星河套系廚房可以直接確保複雜蒸烤環境下的烹飪效果,讓新手也能輕鬆做出大師菜。
在這基礎上,「最好的產品,並不等於最好的家」,一台洗衣機再厲害,也沒法烤蛋糕,產品的功能是有局限性的,但家的體驗卻是「無上限」的。
如何把孤立、固定的單品組合為一個舒適、貼心的家,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創新,更是一個會理解、會感知、會思考的中樞大腦。
這是一個艱難的,系統性的工作,只有同樣具備思考和自我進化能力的品牌,才有能力為一個家賦予不斷疊代、進化的智慧。
傳統智能家居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四肢發達,頭腦簡單」。
作為對照,海爾智家匯聚智家大腦平台、三朵雲和全屋神經網絡系統所構建的大腦,則是一個匯聚全面感知能力,深度理解能力,和智能決策,自主進化的「指揮司令部」。不僅讓整個家的體驗變得協同順心,更讓用戶的智慧家庭始終與時俱進,同步行業最前沿。
今天,智家大腦已經具備了2000+專業家生活技能,並深度連結了1.9億用戶家庭,場景月交互次數6.3億,越來越多用戶通過智家大腦,找到了理想中未來生活家的樣子。
從這個角度來說,海爾智家的「不超越別人」,其實是要集中更多時間和精力,積聚更多力量用於「提升內功」,讓用戶永遠感受驚喜。
備受期待的618,如何離用戶更進一步?
具備滿足用戶的能力後,如何找到用戶,隨之成為了下一個關鍵。
以618為例,伴隨著諸多品牌的雲集,和頭部電商平台的表態,這方舞台已經變得備受期待。然而火熱的勢態背後,用戶的需求是什麼?對應著什麼樣的解決方案?這些產品的庫存和物流狀況如何?線下服務師的檔期如何分配?
一點點小的失誤,就可能讓品牌前期的努力付諸東流。
唯一的答案就是更確定進化,用數字化能力以不變應萬變。
對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正是他們苦苦尋求的「最後一公里」。
在這基礎上,如何踐行數字化轉型,又將企業分為了不同的模樣。
很多品牌的數字化轉型為什麼艱難?
因為他們的數字化轉型視角是「經營視角」,轉型的壓力來自於同行,轉型參考來自於競對,轉型的目的是減少成本。
作為對比,海爾智家的數字化轉型,有兩大特點:
一方面是轉型視角來自於「內生動力」,不「為了數字化而數字化」,而是為了更好的滿足用戶,從用戶視角優化企業流程,實現自我革新。
從618來看,海爾智家以全域視角、科學投放,實踐全域消費者運營,為618增長精準拉新。實踐數據顯示,在媒體端觸達且在電商站內跟進運營的人群,其點擊效率高出16%。通過供應鏈場景模型升級,與進銷存和分倉布貨模型的疊代優化,今年618的現貨率以及庫存效率均得到較大提升。
另一方面則是「一步到位」,轉型更跨目標、組織、機制、流程四大方面,一步到位瞄準企業全流程產品數據、用戶全過程行為數據的打通,實現企業能力與用戶需求直聯。
依託這一「黑科技」,海爾智家不僅能夠高效率、精準地找到用戶,更能拉近品牌同用戶之間的距離,與用戶需求共振,帶來全生命周期的體驗。
從這個角度來說,無論是從先發戰略,產品場景,還是保障手段,海爾智家前行的每一步,都無關對手,而是在和用戶「雙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