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老人要是能扛過冬天熬到春天,又能平安過一年。
小艾在網上看到有網友感慨:
今年冬天好難熬啊,從親朋好友口中,總是能聽到自己家裡老人有去世的這種情況,好像比往年要多很多?有人說挺過了新冠肺炎,以為要好起來了,但支原體肺炎和甲流卻更加讓人膽顫心驚,青壯年人病一場都久久無法痊癒,真不知道家裡老人該怎麼熬過去,這個冬天真的好漫長啊。
對此,小艾表示深有同感,在寒冷的冬天,似乎隔三差五看到老人離世的消息,也經常聽別人說道,老年人難過冬,難道冬天真的是老年人的一道坎?
一、為何冬季是老人離世的高峰期?
冬天來了,大家從親朋好友那裡總能聽到家中老人去世的情況,並且好像比往年要多很多?
針對這種情況,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北京朝陽醫院的副院長童朝暉,也承認這種情況的發生。
事實上,老年人易在冬季離世,並非錯覺。一項數據顯示,我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冬季的死亡人數明顯比夏季多出41%,其中大多數都是老人。
同樣的,國外的相關研究發現老人的死亡和季節脫不開干係。一項針對65歲以上老人死亡率的調查顯示,冬季死亡率是明顯高過春夏秋季的,其中威爾斯、英格蘭的冬季死亡人數比其他三季多4.4萬,當中75歲以上老人甚至占到3.6萬。
當然,隨著氣溫回暖,這種情況也會逐漸緩解。比如老年心梗,冬季發病率升高,但1月過後發病率會逐步下降,到夏季後發病率就能迎來全年最低。
為什麼老人難過冬天?單純因為天氣冷嗎?其實老人並不怕冷,只不過老人上年紀後抵抗力變弱,自我調節能力也會降低。此時氣溫驟變與冷風侵襲,就很容易加重原有疾病或誘發新疾病而已。比如對於老人來說,有四大致命的併發症,尤其要注意。
1.消化道疾病
消化道疾病本就是冬季高發疾病,特別是本就有消化道基礎病的老人,更容易疾病發作,比如消化道出血,發病時出血量打,或伴有失血性休克,甚至危急生命。
2.骨折
老人上了年紀後常有骨質疏鬆的問題,而冬季天氣寒冷,肢體本就僵硬,關節靈活度下降,肌肉彈性也減少,因而更容易跌倒。通常老人跌倒會發生在洗澡、起夜或者戶外活動時,而骨折發生後,不僅會加重原有疾病,甚至會引起泌尿系統感染、肺炎、壓瘡等併發症。
3.心腦血管疾病
很多老人有三高等基礎性疾病,而寒冷天氣會收縮血管,導致心率加快和血壓升高,心臟負荷也會增加,繼而增加腦出血、心梗的風險。另外,寒冷天氣減少活動,體內血流灌流減少,也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一個原因。
4.呼吸系統疾病
老人感知能力差,不能及時增添衣物,加上肺部抗寒能力也不佳,平日一吹冷風就容易感冒咳嗽發燒,甚至進一步引發嚴重的肺部疾病。
二、天氣變冷,如何降低老年人的死亡風險
冬季天氣寒冷,而老人身體也十分容易受到外界變化的營養,因而更應該注意保持身體健康,積極預防疾病,才能將死亡風險降至最低。
首先,要注意保暖,增強自身免疫力
冬季空氣品質不佳時,可嘗試在室內活動,增強免疫力,而空氣品質好時要注意適時開創通風,促進空氣的流動。同時要關注天氣變化,及時增加衣物,不要著涼。
其次,要重視疾病
老人出現身體不適時要及時就醫,像心梗腦梗發作時,更是要和時間賽跑,越早治療,生存的可能性就越大。
最後,控制原發病
老人若有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應當遵醫囑按時服藥控制。像慢阻肺老人則要注意保暖,尤其要避免感冒。
三、為了健康,老年人冬季洗澡要做好這5點
寒冷的冬季,洗個熱水澡的確很舒服。可對於心功能較差的老人來說,洗澡是個技術活。
01洗澡的水溫不宜過高
寒冷天氣會收縮血管而升高血壓,老人再進入高溫環境,肯定會擴張血管導致血壓驟減,易引起一過性腦供血不足而出現昏厥。建議老人冬季洗澡溫度不超38℃,室內溫度也要控制在20℃~25℃。
02浴室放置小板凳
老人體力畢竟有限,無法長久站立而有暈倒的危險。此時可在浴室放置木質小板凳,讓老人坐著洗澡。
03洗澡時間不超15min
冬季浴室水蒸氣多,多長時間呆在浴室,很可能造成老人大腦缺氧,導致心絞痛、腦出血等嚴重問題。建議老人冬季洗澡不超過15min,且浴室要通風。
04不易泡澡
泡澡或泡溫泉時,溫度差可引起血壓劇烈變化,老人心腦血管疾病風險也隨之增高。
05洗澡不用太頻繁
冬季較乾燥,頻繁洗澡會沖淡老人皮膚皮脂,會加重皮膚乾燥缺水和瘙癢等問題,建議老人5-7天洗一次即可。
四、流感勢頭正猛,3種可口服的抗流感藥請拿好
《流感檢測周報》總結11月13-19日我國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呈持續上升趨勢。其中,南方省份哨點醫院報告的流感樣病理占到了6.4%,略高於北方,也高於前一周的5.5%和同期(2022-2022年的3.7%,3.4%3.0%)。
大部分流感患者起病48h內,若及早使用抗流感病毒藥物,病程一般在5-10天內可得到控制。
來自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的主任王貴強表示,流感症狀嚴重感染者以及重症高風險高齡老人或有基礎病的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病毒藥物。抗病毒藥物越早用越好,特別是在48h內用藥效果最好。
目前常見的可口服抗流感藥物有三種。
-奧司他韋
屬於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可抗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對細菌感染與普通感冒無效。適用於1歲及1歲以上兒童和成人,作為處方藥,應當在醫生診斷評估指導下使用,常見不良反應包括噁心嘔吐、頭痛等。
-瑪巴洛沙韋
通過抑制流感病毒cap-依賴型核酸內切酶的活性,繼而抑制病毒複製。適用於1歲以上兒童和成人,通常耐受性良好,偶有患者服用後出現噁心腹瀉過敏等不良反應。另,妊娠期內應避免使用。
-阿比多爾
通過抑制流感病毒脂膜與宿主細胞的融合,從而阻斷病毒的複製。適用於2歲以上兒童以及成人,常見的不良反應有噁心嘔吐,腹瀉,頭暈,轉氨酶升高等。
冬季來臨,天氣寒冷,感冒發熱的病患數目也在不斷增加,特別是新冠肺炎過後,來勢洶洶的支原體肺炎和甲流。我們應該多關注自身健康情況,注意保暖,積極增強自身抵抗力,特別是家中有老人的,尤其要做好防範。
參考資料:
[1]《為何很多老人在冬天去世?冬季4大致命併發症,必須做好防範!》.生命簡報.2022-01-18
[2]《老人冬天洗澡注意四大要點》.家庭醫生報.2022-01-03
[3]《甲流進入新流行高峰,廣州疾控提醒!抗流感病毒藥還有哪些選擇》.廣州廣播電視台.2023-04-0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