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無所不能的「超能力」後,黃磊終於不演「好男人」了

2022-08-02     青石電影

原標題:失去了無所不能的「超能力」後,黃磊終於不演「好男人」了

黃磊變了。

那個「好男人」黃磊,變了。

黃磊出道第一部戲拍的是陳凱歌的《夜半歌聲》,搭檔張國榮、吳倩蓮、黎明等明星。

一部十足的哥德式愛情電影,他在其中飾演嚮往理想主義愛情的男青年。

後來黃磊演過浪漫詩人、憂鬱歌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的名字是「文藝男青年」的代名詞。

小宋佳曾說過:

每個80後文藝女青年心裡都曾住著一個黃磊。

年輕時是少女的夢,到了中年,黃磊成為了婦女之友。

大概從2010年的《婚姻保衛戰》開始,黃磊在熒幕上的「好男人」形象屹立不倒。

後來拍的,無論是早期的《夫妻那些事》,還是近幾年的《小別離》系列,他都是生活劇中事業成功又疼老婆、懂孩子的好老公。

在現實中,黃磊也以一己之力頂住了內娛「好男人」的半邊天,成為了無數人婚姻生活中的談資。

除了「好男人」之外,還有綜藝《極限挑戰》中的「神運算元」和《嚮往的生活》中的「廚神」兩大人設,讓黃磊方方面面的優秀展露無遺。

一時之間,他堪稱國內中年男性「內卷」第一人。

一直到2021年,黃磊被稱為「好男人」的第十個年頭。

他依然穩坐「好男人」寶座第一位,無數男星轟然塌房,他依然扛著大旗笑看風雲。

仿佛為了歡慶這個不平凡的年頭一樣,黃磊又一力作《小敏家》播出,不出意料的依舊是「好男人」人設。

而我,開始期待黃磊「塌房」了。

大家先別急,此「塌房」非彼「塌房」。

之所以有這麼「特殊」的要求,並非是黃磊這個演員惹到我了,而是他在熒幕上的「好男人」形象,我實在是看膩了

何出此言?

首先是,黃磊演了太多「好男人」實在是讓人審美疲勞。

其次是,他不僅演「好男人」,還是千篇一律的好。

你們發現沒有,「好男人」黃磊最氣人的點,並非是他每個角色都能事業有成。

而是他總能把控好生活里的一切,運籌帷幄。

不僅能將老婆哄得舒舒服服,還很懂得教育,同時還能將一切婆媳、母子、鄰居等等關係調節得恰當妥帖。

面對中年危機,他無一例外豁達,靈活閃避世事中那些難念的經。

以往黃磊刻畫的人物角色,在劇中自如應對生活煩惱,是很爽,很有魅力,但是不真實。

這些「好男人」角色,太像一個人情世故處理器,或是精心刻畫出來的萬事通。

所幸,我在新劇《張衛國的夏天》中,看到黃磊變了。

首先,他飾演的張衛國,失去了無所不能的「超能力」,擁有了中年男人可能會有的困惑。

張衛國,北京胡同里的普通百姓,據說早年間是個厲害的京劇演員。

94年的全市優秀京劇劇目評選大賽上,他一個失誤,從高處摔下。

傷了腰,沒法兒再上舞台。

如今,張衛國淪落為京劇團的龍套演員兼道具師,但他心態良好。

「要不是當年傷了腰,我早就成角兒了。」

他認栽了,但認為自己還能發揮發揮餘熱。

幹著本職工作,偶爾對小徒弟們說教兩句,覺得生活還算過得去。

可劇團年輕的後生,表面上叫他張師傅,背地裡卻囑咐徒弟們別理他。

不僅如此,出了劇團的門,張衛國也沒少受白眼。

前去參加同學聚會,他騎著自行車晃晃悠悠到了飯店門口。

沒成想遭到保安驅趕,還要把他的自行車扔出去,直到開著豪車的師哥趕來才化解危機。

除了這些糟心的小事兒,張衛國人到中年走起的霉運更是不少。

正是渴望家庭溫暖的年紀,張衛國的父親就在這時候去世了。

活了半輩子尋求一個社會地位的認同,他自以為的「皇族」身份也隨著父親的去世被難堪的戳破,自己家的四合院原來也是租的。

想發筆「橫財」吧,慘遭被騙,中年在錢上摔了大跟頭,下半輩子可怎麼辦啊。

父親去世、「皇族」夢碎、「橫財」無望,張衛國簡直是一步一難。

比起黃磊以往的「好男人」角色,張衛國的生活更戲劇化,但為什麼更貼近生活了呢?

我想,大概因為在戲劇化的表達之下,矛盾的內核是每個中年人都會面臨的困惑。

這樣關乎於命運,關乎於人生的大難題,並不是憑人力「做得好」或是「說得好」就可以「活得好」的。

張衛國的「倒霉」,背後揭示的其實是人生的無常。

其次,他飾演的張衛國,不再是洞若觀火的大哲學家,變成了有血有肉有情的市井平民。

張衛國這個普通中年男人,閒著沒事愛買買彩票,雖然運氣一般但下次一定還接著買。

同時他不知從哪裡找到一位鑒寶的董老師,把家裡的老物件發過去看看,異想天開的想藉此發筆「橫財」。

同學聚會上,混得不咋地又十分愛面子的他搶著買單,到了結帳台卻軟聲讓服務員給打個折。

喪偶的中年男人張衛國喜逢學生時代暗戀的師姐,鞍前馬後幫人家買炸醬麵,同時還大言不慚以後有事兒找他。

轉頭一看人家開了輛豪車,自愧不如的他馬上啞了火。

「發橫財」、愛面子、第二春,張衛國的這點小心思里,不言而喻著多少中年男人的辛酸和寂寞啊。

黃磊以往擁有高光的「好男人」角色,生活中必然存在,但不是普羅大眾的寫照。

在生活中,更多的人在柴米油鹽中泡著,在辛酸苦辣中體會人生。

雖然有點自己的小毛病,也有點小心思,不是大善人,但也不是大惡人。

只不過,是想要給日子找點奔頭的平凡百姓。

這樣有滋有味的日子,並不比風采奪目的低劣,反而在平凡之處更見動人。

《張衛國的夏天》里,我不僅看到了黃磊的改變,更欣喜於國產生活劇的「回歸」。

2000年左右,新舊世紀交替。

這個歷史的重要節點,每一個普通人都能感受到時代於自己身上發生的變化。

所有人的困惑與期待匯聚成洪流,曾引發了國產劇市場對於人生的一次大感悟。

在這個時期,大量優質國產生活劇井噴。

其中,就有我最愛的《貧民張大嘴》。

在父親去世後,張大嘴幫著母親撐起了有四個弟妹的六口之家。

娶妻生子之後,不僅要顧著張家這個大家,更是要關懷好自己的小家。

他事事周旋,處處留心,但一家人的生活依然鬧鬧嚷嚷。

生活總有那麼多的不盡人意,張大民只能出一份力再出一份力,用自己的「貧嘴」去對抗生活的千瘡百孔。

這部劇中刻畫的張大民這個人物形象真實鮮活,有一種撲面而來的熟悉之感。

讓我們在影視劇中,找到了生活的常態。

你看吧,平凡生活中沒有那麼多的「超人」,也沒有那麼多的完美人生。

誰還不是笑一會兒,哭一會兒,再撐一會兒呢?

正如羅曼·羅蘭所說,「人最可貴之處在於看透生活的本質後,依然熱愛生活 」。

感謝這部《張衛國的夏天》,能讓我在如今的生活劇中,還能看見活生生喘著氣的「真人」。

青石電影 | 雀雀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b691f1f208e5171afdb1339cb2a5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