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暴食症 暴食症:瘋狂吃東西,不是饞,只是病了

2022-10-10     天津河北安怡醫院

原標題:天津暴食症 暴食症:瘋狂吃東西,不是饞,只是病了

天津河北安怡醫院是一家以精神與心理疾病防治和心理健康服務為主,集診療、教學、科研、康復、預防為一體的二級精神心理專科醫院。醫院構建了完善的臨床心理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門診部設立精神科、內科、中醫科、睡眠門診、抑鬱症診療門診、中醫精神科、心身障礙科、心理康復科、心理諮詢與治療中心、兒童青少年心理諮詢中心、腦功能檢查與治療中心等多個專科與亞專科。住院部開設男病房、女病房,和開放式家庭病房,配備空調、電視、冰箱、無線網絡和24小時熱水,獨立衛生間。開展了個體、團體心理治療和行為治療,設有心理諮詢門診、心理熱線、網絡諮詢等多種諮詢方式,幫助人們解決在戀愛、婚姻、就業、升學、工作、離退休等方面的心理障礙;開展系統的精神康復治療,採用藥物治療、心理疏導、社會服務、工療、農療、娛療、體療和生活自理、職業技能、社會適應能力訓練等綜合精神康復措施,使心理創傷較重的和正在恢復的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增進了健康,減少了精神的衰退與疾病復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兩小時內,靜靜吃光了眼前所有食物,整個草莓蛋糕、一盒芝士餅乾、整桶冰淇淋、六份薯條、三個鱈魚漢堡和一份KFC炸雞全家桶。她瘋狂地進食,直到塞不下任何東西,才停下。

隨後,她扶牆走進廁所,趴在馬桶上,開始催吐,想著這是最後一次。這想法每周都會出現,在每次暴食後催吐時。

靜靜這樣已經兩年了,她是位暴食症患者。

根據世界健康組織(WHO)對全球14個國家的調查,暴食症的發生率大約為1.4%,患者發病的平均年齡約為23歲。

美國精神醫學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發布的數據中,女性患上暴食症的可能性是男性的9倍。英國皇家精神科學院統計,女性一生中患上暴食症的幾率為4%,即100位女性中就有4位被暴食症所困擾。

暴食症比人們想像的還要常見,而之所以會產生暴飲暴食行為的深層原因,或許大部分患者並不清楚,連參演電視劇《女心理師》的演員李夢,曾經的暴食症患者,也認為暴飲暴食是為了獲取安全感。

的確,食物能撫慰人心,讓大多數患者以為吃就能獲得安全感。實際上,她們缺的是愛,而反覆的暴飲暴食並不能填補缺失的愛,只會帶來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傷害,甚至因此丟了性命。

01

何謂暴食症?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DSM),暴飲暴食的行為,分為「暴飲暴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和「神經性暴食症」(bulimia nervosa;也稱為「神經性貪食症」或「心因性暴食症」),都屬於進食障礙(eating disorder),是一種心理疾病。

暴飲暴食症,指的是患者無法控制自己的進食,在短時間內暴飲暴食後,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內疚,但很少會採取代償行為(compensatory behaviours)。

而神經性暴食症患者極度關注自己的體重和體型,她們在短時間內不停地攝入大量的食物後,會採取代償行為,譬如催吐、服用藥物(瀉藥、減肥藥等),試圖排出所吃食物;

此外,她們還會通過節食或過度運動來減輕體重,減輕因暴飲暴食而產生的自責、罪惡感和焦慮感等負面情緒。

本文我們主要討論的神經性暴食症,即暴食症。

02

暴食症的危害,遠比你以為的更厲害

暴食症不僅會傷害身體,還會危害心理健康,甚至致死。由明尼蘇達大學精神病學教授Scott J. Crow主導的一項調查研究中發現,暴食症患者的死亡率約為3.9%。

此外,在一篇由荷蘭學者Annelies主導的論文中提到,一旦患上暴食症,死亡風險可能會增加5倍或更多。

了解暴食症的危害,不是讓人對它感到恐懼,而是明白它如何影響身心,從而樹立治癒它的信心。

1)生理上的危害

從生理上來說,暴食症帶來的危害主要是以下四個方面:蛀牙、心律失常、濫用藥物引起的併發症,以及其他生理性併發症。

蛀牙:牙齒可以說是面部「門面擔當」,可微笑時露齒八顆,對暴食症患者來說不容易。因為她們熱愛的高糖高熱量食品不僅容易蛀牙,催吐時產生的酸也會侵蝕牙釉質,形成蛀牙,嚴重時,牙齒會鬆動、脫落。

心臟疾病:暴食症患者最危險的行為要數暴食後的催吐。催吐會使身體內的電解質(鹽分)失衡,引起心律不齊,能夠致死。

藥物引起的併發症:為了排出所吃食物,一般暴食症患者還會服用瀉藥,但即使是大劑量的瀉藥也只能排出已吃食物12%的熱量。排泄帶走大量的體液,體重會下降,也會導致體內水分失衡。

經常服用瀉藥,導致腸道無法正常工作,引發多種胃腸道併發症、腎功能異常、腹瀉、便秘等。

其他併發症:長期的暴食、催吐還會導致皮膚、頭髮和指甲都變得十分乾燥,一看就非常不健康,這樣的容貌變化會讓暴食症患者更沮喪、自責。

暴食症給身體造成的傷害,極其全面。對心理的摧殘,它也絕不手軟。

2)心理上的危害

低自尊感:暴食症患者普遍缺乏自尊。無法控制進食,讓她們感覺對生活失去了掌控,產生負面的自我評價,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逃避社交:她們還會逃避社交活動。在她們看來吃飯不再有趣,和親友的聚會只會帶來壓力和內疚感。

抑鬱:她們的各種抑鬱症狀,有的在暴食行為之前就已經出現,有的是後來才出現的。抑鬱使她們情緒低落,情緒波動大,無法集中精力。

自殘或自殺:暴食還會改變她們對世界的看法,改變她們的行為,從前喜歡的事情不再有趣,對萬物充滿了牴觸情緒,甚至會產生自殘或輕生的念頭。

03

如暴食症的成因,遠比你想的還複雜

除了遺傳因素引發的暴食症,產生暴食症的原因多種多樣,最主要的成因有三,一是追隨社會主流審美標準「以瘦為美」,過度節食後引發的暴食行為;

二是由於壓力或突發的變故,通過暴食來轉移對於壓力或過往痛苦經歷的注意力;

三是原生家庭的影響,過於挑剔嚴苛掌控欲極強的父母,過度讚美「吃」這件事的長輩等等。

1)過度節食減肥

厭食症到最後一定都會變成暴食症,因為身體在極度缺乏食物的滋養後做出了反抗,之前節食少吃的每一口,到最後都會通過暴食來償還。微博博主@少女神婆婆就從厭食症患者變成了暴食症患者。

起初,她只是想瘦到40多公斤,腿型應該會更好看。於是她制定了嚴苛的減肥計劃,對照減肥軟體上提供的最低攝入量,嚴格控制熱量和食量。

同時,她還瘋狂健身,最終「走火入魔」,瘦到只有28公斤, 不得不住醫靠輸入脂肪和糖分來維繫生命。所幸,她扛過來了。

重歸正常生活後,她出國留學了,自己做飯,按時吃飯。可之前厭食症的「反作用力」還是「pia」地一下反彈了,暴食症「如約而至」。

而她渾然不覺,花生醬、番茄醬直接端著罐子就吃,薯片、餅乾、麵包、油炸食品,哪類熱量高就吃哪類,直接啃冷凍的披薩和雞肉……

毫不意外,體重飆升,她無法集中注意力做任何事,最後不得不回國治療。

2)壓力和突發變故

在紀錄片《春風吹過的凜冬》里,一女孩因為高三的學業壓力開始暴食。上大學後,各種壓力齊來,大一大二時,她的暴食症一下就爆發了。

另一個案例中,女孩希拉在青春期時曾被親戚性侵。雖然她把這事告訴了父母,父母也與這位親戚斷絕關係,但沒報警。此後,這件事成為了不能談及的秘密。

不久之後,希拉患上了暴食症。她將自己在遭受性侵時的情緒埋藏了起來,把自己所有的心力都投放在與暴食症的鬥爭中,這樣,她才能不去想曾經受到的傷害。

多年後,希拉接受了暴食症治療。能控制自己的進食後,她才意識到當初暴飲暴食後覺得自己很胖,並非是真的在意自己的體重,而感覺自己很胖或很「髒」這樣的情緒,是她對自己之前遭受到的性侵產生的羞辱感。

3)原生家庭的影響

電視劇《女心理師》中的蔣靜是個學霸,且擅長鋼琴,可這樣優秀的人,卻患上了暴食症。

蔣靜的媽媽性格要強,早年被丈夫拋棄後獨自撫養女兒,不僅把女兒的培養成了「別人家的孩子」,自己的事業也搞得有聲有色。

可蔣靜並不快樂,因為她媽媽對她的管教十分嚴格。練琴時,不讓停不能停,吃什麼,穿什麼,做什麼,和誰交朋友等等,都在媽媽的掌控之下,媽媽的嚴厲指責也讓她受不了。

在這樣的極端教育下,蔣靜的壞情緒和壓力都得不到及時的宣洩,最終她通過瘋狂進食,再催吐,試圖以控制自己的身體來獲得暫時的「自由」。

沒想到,最後陷入了失控境地,只能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04

治癒暴食症,道阻且長,但有光

不過讓人感到慶幸的是,進食障礙是可治癒的,其中暴食症的治癒率達到了70%以上。

如果你或者你身邊的朋友有暴食症的情況,可以試著從下面4個方法入手。

1)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女孩可以體重過百,因為體重從來都不是評判好壞的標準。女孩可以有不完美的體型,可以有小肚腩,可以有粗小腿,可以有蝴蝶臂。

可以偶爾暴飲暴食,這與意志力無關,暴食不是你的錯,你只是病了,是人都會生病,只是病的名稱有所不同。

2)一日三餐,按時按量

每天吃什麼,吃多少,和誰一起吃,都可以提前一天甚至一周計劃好。不用刻意避開碳水(粉面米等澱粉類)和糖,它們才是快速的能量來源,不僅使人快樂,還可助你減少暴食行為。

還可以記錄一日三餐的內容和時間,以及心情。當形成正常的飲食習慣後,身體會慢慢恢復正常,心情也會隨之變好。

3)向外求助

目前,針對暴食症的治療,主要採取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Behaviour Therapy, CBT),通過改變患者對暴食症的認知,了解暴食如何傷害身體,減少對體重和體型的關注,尋找真正引發暴食的深層原因。

CBT治療的最終目標是激勵患者改變自己的行為,養成正常的飲食習慣。

此外,如果有家人朋友的支持,暴食症患者有可能更快地走出暴食的陰影,所以應該向親密的家人朋友說明自己的情況和情緒,不要獨自面對。

4)其他干預手段

想要暴食的時候,不妨試試工作、學習、讀書、看電影、打遊戲、簡單運動等來快速轉移注意力。

開發其他愛好,比如養花種菜、做手工等,把多餘的心力、時間放在的愛好上,以此對抗暴食衝動。

扔掉體重秤,不量體重,不關注體重的變化,因為體重秤與捲尺無法體現你的價值。

05

寫在最後

暴飲暴食並不是尋得安全感的正確方式,只會加速對身體和心理的傷害,讓人陷入反覆自責、內疚、厭惡自身的怪圈。

治癒暴食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請相信,勇敢面對它,勇敢面對自己,積極就醫,就有希望。

願每個暴食症患者都能與自己握手言和,接納自己,找到暴食的原因,尋得光明的出口,改變暴食的行為,早日回歸正常的生活軌道。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文字、圖片、視頻或其他內容涉及侵權或違規,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修改,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ab0cc86493efcd28d345aa23a1abc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