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去年爆火的電視劇《狂飆》嗎?
劇中的高啟強為見妻子最後一面
稱自己得了「絕症」
結果他掏出診斷書一看
上面赫然寫著「乾眼症」
現代人總是長時間盯著手機、電腦
患上高啟強同款乾眼的人越來越多
需要長期用眼藥水來進行緩解
好消息來了!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
最新研究證實
輕中度乾眼患者通過「笑的訓練」
能有效改善症狀
且治療效果不亞於使用人工淚液
(0.1%玻璃酸鈉)
上揚嘴角,露出牙齒,眯起眼睛,隨後根據口令發出「hihihi」「哈哈哈」「茄子茄子」等聲音,每次訓練重複口令30次,一天訓練四次,八周後,乾眼將有所緩解。
該研究於北京時間9月12日在醫學頂刊《The BMJ》(英國醫學雜誌)上發表,這是中國眼科領域首次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在該期刊上發表論文,研究結論為乾眼治療提供了新選擇,也為乾眼機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
論文在線發表。
調節情緒或能治乾眼
有一次,剛進入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參加規範化培訓的醫師李晶,在學習眼部檢查時,把一名被檢同學逗笑了。伴著笑聲,眼前發生了神奇的一幕:透過儀器,她在患者眼睛裡看到一抹突然出現的「彩虹」——脂質層從灰色變為彩色,顯示脂質層增厚。
脂質層由眼表的組織——瞼板腺分泌油脂形成,位於淚膜表面,能夠維持淚膜穩定。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防盲治盲辦公室主任梁凌毅解釋,當人大笑時,眼部肌肉收縮,會擠壓眼表負責分泌脂質的瞼板腺,讓瞼板腺像擠牛奶一樣分泌出油脂,這層油脂和淚液、角膜細胞分泌的黏液共同構成淚膜覆蓋在眼表,「鎖住」水分,維持眼球濕潤。
正是這一意外的發現成為研究的起點。這引發梁凌毅思考,從調節情緒入手,或能為乾眼治療開闢新路徑。
乾眼作為最常見的眼表疾病,發病率逐年攀升,且趨向於低齡化。其中,輕度和中度乾眼患者占較大比例,在治療方面,需要長期使用人工淚液緩解症狀。
「長期來看,不僅給患者帶來經濟負擔,大量的眼藥水藥瓶也不利於環保,臨床需要更多治療選擇。」梁凌毅說。
實際上,通過干預情緒治療疾病並非新鮮事。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有學者提出以笑的訓練治療疾病,並被證實能有效用於糖尿病、偏頭痛等一系列慢病的輔助治療。
「乾眼也屬於慢性病,且此前已有大量研究顯示,情緒與乾眼的發生、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梁凌毅介紹,有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的人更易有乾眼,且症狀更明顯,而幸福感較高的人患乾眼的症狀更輕。既有研究顯示,當人開始大笑,自主神經會被激活,能夠刺激淚液分泌。不過,迄今為止,尚無研究驗證正面情緒能否預防或治療乾眼。
「笑的訓練」治療效果堪比人工淚液
為了驗證設想,2020年開始,梁凌毅帶領團隊開展研究。
研究入組299例中輕度乾眼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隨機分為兩組,分別接受8周「笑的訓練」和0.1%玻璃酸鈉的人工淚液治療。在「笑的訓練」組,患者需要根據視頻指令,每天在小程序打卡完成四次練習。
「笑的訓練」操作指引和打卡小程序。
八周過去,研究人員發現,兩組患者的眼表不適症狀均有所改善,且「笑的訓練」治療效果不亞於人工淚液。此外,在淚膜破裂時間方面,「笑的訓練」優於0.1%玻璃酸鈉。淚膜破裂時間又稱淚膜濕潤時間,是評價淚膜穩定性的指標,指一次完全的眨眼後,淚膜出現第一個乾燥斑所需的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在停止訓練後的四周,接受「笑的訓練」的患者的乾眼症狀依然持續被改善。梁凌毅透露,這項研究為探索乾眼的發病機制提供了新思路,目前正在相關結論基礎上開展進一步機制探討,助力乾眼防治。
「笑的訓練」對乾眼症狀的改善效果不亞於0.1%玻璃酸鈉。
而該研究也將「從論文進入臨床」。梁凌毅表示,後續計劃將微笑訓練融入該院的眼科大模型ChatZOC中,在患者諮詢乾眼相關話題時呈現。此外,未來也會將微笑訓練進一步向大眾科普。
「作為一種有效的、安全的、環境友好的、低成本的治療方法,『笑的訓練』為中、輕度乾眼患者提供了新的選擇。」梁凌毅說。
轉發告訴你身邊的
重度手機使用者!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