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6人奧運團赴巴黎,網友的關注點讓人意外,跟節約精神格格不入

2024-07-18     新中式的力量

巴黎奧運快開幕了,中國派出716人的奧運團。

為了讓運動健兒有舒適的環境,還自備了空調,在345個房間都裝上空調,讓大家能得到好的休息。

這樣的牌面,就算在國外也非常隆重,要知道,巴黎這次提出了節約精神。

他們處處節約開支,比賽場館只做了簡單裝飾,就連給運動員準備的房間,也是很普通的雙人間,床鋪只有1米寬左右,裡面擺放著一個電風扇。

這樣的環境,跟我們辦奧運會的重視差距很大,想當初,北京辦奧運會時,給各國的運動員提供了舒適的房間,還有專門定製的營養餐,路上還有專門的車接送。

即便如此,巴黎還提出了口號,稱要在奧運會中賺錢。

我們本著再苦不能苦運動員的精神,既然東道主不裝空調,那麼咱自費把空調裝上,害怕大家喝水不習慣,還帶了4萬多瓶的水,擔心木板床睡不習慣,還帶了舒適的床墊。

網友們看了卻不買帳,紛紛留言:「到底是去比賽,還是去旅遊?」

有網友留言:「一方面是1179萬大學生就業難,一方面是出去大手大腳,人家不提供空調,說明想節儉,別人能節儉,我們為什麼不能?」

也有網友說:「就算獲得金牌,對普通人來說有什麼用?百姓關注的是全民體育狀態,而不是幾塊金牌。」

還有網友說:「這麼多人出去吃喝,到底要花多少錢?這些錢用來買金子,能買很多很多,把這些費用花在全民健身,該多好。」

大家的關注點有了明顯變化,不再跟以往重視金牌,而是心疼錢。

還記得08年奧運會的時候,大家熬夜看比賽,也絲毫不覺得累,為運動員取得的每一塊金牌歡呼,那種榮譽感,現在好像不存在了。

看到716人的奧運團,大家的第一反應是花費,真的挺讓人意外。

換個角度看,這也是認知的覺醒。

在生活條件好的時候,大家喜歡參與體育項目,運動員獲得的金牌,讓我們也臉上有光。

而當生活遇到困境的時候,我們更願意節儉一些,畢竟沒有什麼,比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更重要。

舉個簡單例子,底層人根本不太關註明星和金牌。

鄧超參加一個活動,需要自己掙生活費,他來到一個小工廠,成為流水線的一個工人,每小時10塊錢。

對於一天掙上萬塊的他來說,一個小時10塊錢,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在流水線上,鄧超問對面的女工:「你喜歡鄧超嗎?」

「不喜歡。」

他感到不可思議,自己擁有那麼多粉絲,為何來到普通人面前,對方卻連正眼看自己都不願意,結果女工告訴他:「鄧超是誰?跟我有什麼關係?」

原因就在這裡,對於普通人來說,明星也好,金牌也罷,都太過遙遠。

相比於這些東西,我們更關心生活中柴米油鹽的安全和價格,這或許也是大家反感奧運團奢華的原因,自信的人不需要裝門面,既然巴黎奧運提出節儉,我們也應該順應潮流,該省則省,能不花錢的地方,就不要花錢。

高規格的待遇,一時會讓人羨慕,但花光了兜里的錢,誰難受只有自己心裡知道。

我們現在國力強大,早已不需要金牌來證明自己,讓體育精神回歸競技本身,錢省下來用在民生,就如一位網友留言:「與其砸錢造冠軍,不如多建一所學校。」

話糙理不糙,讓每個底層人感受到被關注,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

不過話回過頭來說,我們還是要祝福奧運健兒,都能發揮正常,取得好成績,為國爭光。

加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a53222ce8486ce7beea9223e5902a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