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尊處優何時是個頭啊啊啊!

2019-10-02     數理化歸納總結精析

好逸惡勞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人一旦習慣了安逸享樂,大多會不思進取,會逃避腦力或體力勞動。我們成年人都有體會,假期太放鬆了,剛上班會感到不適應。所以,不能讓孩子做太多的比學習更舒服、更快樂的事,如遊戲、旅遊、看電視、享受美食等等。我們要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上進心與學習興趣,讓他享受到學習的快樂,不能讓孩子在家裡太放鬆,否則他就不想上學。我經常奉勸中小學生家長不要讓孩子過度沉溺於物質享受,節假日不要給孩子安排過多的旅遊。試想,一個從小就享受著家長提供的優裕生活條件,甚至全世界滿天飛、經常出入豪華酒店與高檔消費場所的孩子,能靜下心來做繁雜的數學題與背記英語單詞嗎?家長原想是讓孩子開闊視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初衷是好的,但大多事與願違。人們常說的「這孩子除了不學習,其他都好」就是家長過於放縱孩子結出的苦果。

優秀孩子為何愛上學?因為節假日他在家的生活比較單調,基本是緊張忙碌的學習與培訓,他當然期盼開學,學校有各類集體活動,有音體美勞等有趣的課程,有同齡的同伴,可接受不同個性、不同風格的老師的教育,而在家只接受父母的教導,父母又不一定懂教育,方法往往比較單一。孩子喜歡上學就是對單調家庭生活的逃避,對多姿多彩校園生活的嚮往,帶著這樣的渴盼心情上學與被家長逼著上學其學習效果當然有天壤之別。差孩子在家往往自由自在,為所欲為,玩得昏天黑地,他怎麼想上學?

我小時候為什麼想讀書?那時候並沒想到跳農門,而是不讀書就要下田干農活,在我看來讀書是比干農活輕鬆的事,所以我選擇了讀書,同時我也的確享受到了讀書的樂趣。現在想來,假設當時讓我去當售貨員或者代課教師,我肯定也會去,因為在我看來這些也比下田干農活舒服。我有一位遠房堂哥,他父母比較嬌寵他,農忙季節不讓他下田干農活,要他在家做飯,所以他讀書不努力,因為他認為做飯比讀書更舒服。

再舉一個例子。我以前一同事的小孩,才讀初一,爸媽關係不和,各自在外玩樂,對孩子疏於管理,小孩臥室中裝有電腦,經常玩電腦遊戲至深夜,因而作業總完不成,他爸媽也不問不管,他爸還振振有詞地說:「憑什麼把孩子弄得這樣累?做這麼多作業有什麼用?素質教育就是要讓孩子做他喜歡做的事。」孩子經常稱病逃課和逃避考試,他爸媽還出面找老師請假。孩子學習成績長期在班上倒數第一,其他方面也乏善可陳。可以說是不負責任、不懂教育的父母親手毀掉了孩子。這個孩子一點也沒享受到學習的快樂,我真的為他的前途擔憂。我倒不是說孩子成績不好將來就註定沒出息,我看重的是孩子的精神狀態,若孩子熱愛生活,積極進取,有責任感,勇於挑戰自我,即使成績差點,也可能前程無量;若孩子成天萎靡不振,沉溺於電腦遊戲,陶醉在虛擬世界裡,這樣下去極有可能走向自我封閉,這樣的孩子既沒有真才實學,就連最起碼的社交能力也未學到,將來憑什麼在社會上立足?當今有許多「啃老族」中小學時期就是這樣混過來的。

若孩子在家不學習怎麼辦呢?我認為,就不讓他學習,也不准他做他感興趣的事,如上網、玩遊戲、看電視、讀書報、會朋友等,這樣幾天下來,我敢打包票,他多半會求著你說:「還是讓我學習去吧。」問題是中國的父母往往狠不下心來,孩子也知道你不會那麼狠心,因而中國基本不會出現孩子求父母讓他去學習的事,倒是天天在上演父母求孩子讀書的鬧劇。父母沒有底線,不講原則,既害了孩子,最終也害了自己。

古人云:「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一個從小貪圖享樂的人極難成大器,因為他在本該奮鬥的年齡選擇了安逸,年幼時的唾手可得磨掉了他的銳氣與雄心,成年後面對挫折與逆境就難以煥發出戰勝困難的勇氣與豪情,只能聽憑命運擺布。這樣的人往往晚景淒涼,真可謂「生於安樂,死於憂患」,與孟子提倡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恰好背道而馳。很多中國家長認識不到這一點,對孩子百依百順,難怪西方人說:「中國的父母最愛孩子,但最不會愛孩子。」不懂教育的家長管得越多,離真正的教育越遠,最可怕的是這樣的家長還自認為懂教育。我估計,在中國只養不教或不會教孩子的父母至少占70%。所以,我們既要愛孩子,更要理性關愛孩子。家庭對孩子的要求比學校要求低,孩子就願意在家,否則他就願意上學。我家對孩子的要求略高於學校,所以我家孩子願意上學。差孩子的家長一般都比較放縱孩子,讓孩子在家養尊處優,所以差孩子都不太願意上學,並經常以上學為條件要挾父母滿足其非正當要求。孩子若在學校享受不到學習和交友的樂趣,就不可能取得出色的成績,正如我們成年人若從工作中享受不到快樂,那我們絕對不可能取得出色的工作業績。

另外,孩子小時候沒有養成較強的自我約束能力與良好的學習習慣,到了高年級就很難辦了。若這時師長企圖改變孩子,極有可能誘發激烈衝突乃至惡性事件,正如一棵樹長歪了,人們很難把它強扭過來,師長只能順其自然,盡力而為。「樹大自然直」這句話不知害苦了多少家長,等認識到其危害性時孩子已經長大了,家長只得接受「樹大未必直」的無奈現實。

因此,在家嚴格要求孩子,在校規範管理,著力培養孩子的定力與學習興趣,才是教育之正道。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今日頭條「數理化歸納總結精析」,可能有你感興趣的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SSJj20BMH2_cNUg7EWZ.html